尽管毛泽东只是炮击金门,并不准备攻占金门,蒋介石也知道毛泽东的用意,反而把调子唱得更高了。按照蒋介石的习惯,每年的“双十节”、元旦和青年节,他都要发表文告。这些文告都是经蒋介石反复修改后发表的,据云有的改了十次之多。在这些文告中,蒋介石反复强调“誓死坚守金门”,“金、马、台、澎为亚洲反共阵营之中流砥柱”,“金门为坚不可摧的反共前哨”。
蒋介石还一次次组织人马,前往金门视察、劳军,声称金门的一寸土地也不能送给中共。内中,光是蒋经国到金门便达一百二十三次之多……
自一九六二年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逐年为台湾国语影片和影艺人颁发“金马奖”。“金马奖”以金质战马奖杯为奖品,取意是双关的:既是“如金之真纯,如马之奔腾”,又是金门岛和马祖岛的象征。以金门、马祖命名“金马奖”,据云是为了褒扬“英勇的抗击精神”。戏剧性的炮击金门,从一九五八年一直延伸到一九七九年元旦,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文告,宣布结束炮击金门。徐向前的文告说: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如今,当笔者前往厦门采访,厦门前线却已成了旅游“热点”——人们争着在那里用望远镜一睹金门风光,所见对岸,一派和平景象,国民党士兵毫无顾忌来来往往,与当年炮击金门时别若天渊……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大陆的经济失误让蒋介石幸灾乐祸
蒋介石自从退到台湾之日起,便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早在一九五○年六月,蒋介石就已提出这样的战略性口号:“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五年过去了。蒋介石年年在号召反攻大陆,年年成了一句空话。不过,细细探究,倒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每当国际形势发生不利于毛泽东的变化时,或者由于毛泽东的政策失误使大陆发生困难时,蒋介石的反攻大陆的调子就提高了。其中,到了大陆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达到了高潮。
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一般泛指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二年。虽然名为“自然灾害”,其实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与中共经济建设思路有关。
毛泽东早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便已说过:“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也这么说过:“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之前所说的这两段话,就把国共大决战结束之后的形势说得明明白白。确实,“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是毛泽东所“不熟习的东西”。毛泽东不熟习经济建设工作,发出了“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他照搬苏联模式,使他吃了大亏,使中国大陆吃了大亏。其实,在国共大规模的决战结束之后,又在另一个战场上开始新的比试。这个新的战场,就是经济建设。
蒋介石作为一位军人,对经济也并不在行。中国在他的统治之下,经济也一团糟。
退到台湾之后,蒋介石痛定思痛,在经济上倒是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台湾经济慢慢复苏。比如,他实行和平土改政策,即政府用低息贷款给农民,购买地主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又规定地主把所得的钱必须购买股票,转入工商业,从而促使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蒋介石还制定了一期又一期的四年计划,从宏观上引导经济各部门均衡发展……经济的竞赛,不像战争那样“立竿见影”。毛泽东可以用一百多天的时间,接连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蒋介石主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陆和台湾的经济竞赛,却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慢慢显示出差距——最初,在五十年代,两岸的经济竞赛,并没有明显地显示出差距。
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亦即靠着“美援”,实行四年计划,度过台湾经济最初最艰难的日子。毛泽东则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靠着“苏援”,实行五年计划,度过大陆经济百废待兴的那些日子。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和美国进行和平竞赛:“今后十五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毛泽东立即响应,他在莫斯科说:“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毛泽东定下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把当年打仗那一套搬到经济建设上来。他以诗人的浪漫和军事家的决断搞建设,急于求成,于是来了个“大跃进”,来了个“大炼钢铁”,来了个“亩产万斤放卫星”……“大跃进”的虚火,使中国大陆的经济陷入了泥潭。
此时此际,毛泽东和“老大哥”的关系又日益紧张。毛泽东指斥赫鲁晓夫为“现代修正主义”。于是,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撤走了派往中国的专家,撕毁了合同。也就在此时此际,中国大陆又遭到了自然灾害。于是,中国大陆陷入空前未有的困境,人祸天灾一齐袭来。以打败蒋介石而在党内享有崇高声誉的毛泽东,在一九六二年一月至二月在北京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检查。所谓“七千人大会”,即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有七千多人参加而得名。
毛泽东面对七千人说,他在去年六月十二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一回,他要在更大的范围中检查。
毛泽东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毛泽东坦率地承认自己对于经济的外行:“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太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
毛泽东这话,其实也就是他在一九四九年所说的“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时间已经过去十三年,毛泽东对于他原先“不熟习的东西”依然不熟习!依然“还不懂得”!如果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于经济建设“不熟习”“不懂得”倒也罢,严重的问题是毛泽东在“不熟习”“不懂得”的情况下,急于求成,造成了大陆经济跌入危机,即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也正如毛泽东早在一九四九年便已说过的那样:“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那时,毛泽东没有把“手下败将”蒋介石放在眼里。其实,蒋介石和“帝国主义者”们一样,也“站在一旁看”,等待着毛泽东的失败。
中国大陆陷入经济困境,使蒋介石兴高采烈。蒋介石这种幸灾乐祸之情,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召开的国民党“九全”大会上,达到了高峰。在“九全”大会上,由蒋介石的副手、国民党副总裁陈诚作政治报告。陈诚说,由于“三面红旗”,毛泽东“惨重地失败了”,“造成空前未有的严重饥荒”,“使大陆经济全面破产”,“激起了大陆人民的强烈反抗”,“政权随时可以崩溃瓦解”。
陈诚还把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击金门以来渐渐沉寂的炮声,称为国民党“台海炮战的辉煌胜利”,是“反攻复国斗争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蒋介石则号召,“向反攻复国的目标迈步前进”。
国民党“九全”大会,通过了《关于对敌斗争与大陆革命工作之决议案》,并决定筹建“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日,蒋介石视察金门发动了“勿忘在莒”运动。莒,今日山东莒县一带。公元前二八四年,燕国大将乐毅率兵大败齐国,齐国国土大部分丧失,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市。莒人不忘复仇,苦心经营五年,终于在齐国大将田单的率领下,打败燕军,反攻复国,获得大胜。蒋介石发动“勿忘在莒”运?
小说推荐
-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
- 最新章:第129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蒋介石传
- 《蒋介石传》作者:布赖恩·克罗泽第一章保守的革命者第一章 保守的革命者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允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 蒋介石对希特勒纳粹及法西斯主义发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派次子蒋纬国赴德国深造,
- 最新章:第72章
- 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
- 最新章:第73章
- 蒋介石成败录
- 中国有几年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而权术则是在这个母体中培育出的怪胎。它出自于正门,却被指认为歪门邪道;它在政事官场被广为运用,上自君王下至微臣,屡屡使用,不断翻新,却遭辱骂、鞭笞,对其嗤之以鼻者包括以权术为器,成就大业者。就这样,权术在叫骂声、鞭笞声中积累、发展,形成怪异神秘的权术文化。蒋介石也是
- 最新章:第9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