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还是环境的压力?我究竟想过怎样的一生呢?这些问题久久地困扰着我,直到暑假来临。
从学校回家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父母去乡下的水果基地参观。我正在巴士上起劲儿地聊着学校的趣事呢,突然,一股恶臭迫使我闭上了嘴巴。探头一看,堵车了,路旁竟是一座黑压压的垃圾山,足有几百个拣垃圾的农民,正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上争抢刚从城里运来的垃圾。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乘客们的抱怨声中,那部描写垃圾部落的中篇小说《青城之矢》,闪电似的在我脑海里过起了电影。看起来这些人和小说里的“垃圾虫”一样勤劳,可就是得不到正常人的生活。没想到,纸上的场景活现在眼前的时候,竟会如此令人震惊!爸爸和妈妈也很吃惊,他们小声议论着:沦落为“垃圾虫”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每个城市都有几个垃圾部落,每个垃圾部落里,都有一群在垃圾中生长的失学儿童……
是的,眼前就有这样一个儿童,她孤单地站在垃圾山下,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我,蓬乱的头发里夹着纸屑,手里抱着一个只有一条胳膊的布娃娃。看见被垃圾车堵住的车流又开动起来,她突然咧开嘴灿烂地一笑,并让她的布娃娃用独臂和我再见。
这情景让我难过得想哭。
垃圾山迅速地从视线中消失了,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布娃娃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半年后,我又和父母谈到了这件事。我困惑地问:“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中国公民,为什么他们只能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呢?”爸爸和妈妈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我想研究,可以参考刚出版的《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
我抱着这本厚书足足啃了一周。根据书中提供的统计数字和分析报告,我推导出来的答案是:这些“垃圾虫”只是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小部分。他们没有资金,也没有文化和技术。在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社会还没有财力来救助他们。在中国真正富起来之前,他们只能在贫困和犯罪中继续挣扎。
这个无奈的结论深深地刺痛了我。希望中国快点富裕起来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走上阳台仰望星空,点点繁星中似有小女孩渴望的眼睛。就在这一刻,我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贫困的儿童都能上学;让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这沉甸甸的使命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从此以后,我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几句话可以概括。刘亦婷曾有一度非常迷惘,不知道人生意义是什么,后来在一次参观活动的路上,看到了垃圾山下有很多拣垃圾的人,深受触动,然后通过阅读一本叫《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的书,推导出这些“垃圾虫”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很穷。所以她不迷惘了,觉得“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贫困的儿童都能上学;让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
我之所以引述这篇作文,并非要谈这篇作文“唱高调”的问题,而是想就这篇文章谈谈作者不良的思考习惯。这篇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当然。我们来分析一下刘亦婷看到“垃圾虫”之后是如何思考的。
在父亲给她拿来一本厚书后,刘亦婷便一头扎进书中,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中国公民,为什么他们只能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呢?
然后,在啃了一周的书本后她得出“在中国真正富起来之前,他们只能在贫困和犯罪中继续挣扎”的结论。这个结论看似头头是道,可实际呢?完全是想当然的结果,有可能与事实完全背道而驰,我们还是先看看下面这篇题为《从“破烂王”到千万富翁》的文章。
1980年夏,17岁的王旭揣着父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去长沙的路。……
捡废品是个脏活、累活,受人歧视。姑姑担心王旭受不了这份苦,劝他不要去。可对于急于改变处境的王旭来说,捡废品却是一条挣钱的捷径。……
捡了一年的垃圾后,王旭想这么多废品到底有什么用?这些东西都运哪儿了?一打听:塑料运往河北文安,铁皮罐头运往天津蓟县,玻璃运往邯郸,纸运往保定,有色金属运往霸县,胶皮鞋底运往定州……聪明的王旭想方设法搞到了上述厂家的电话,开始自己收购废品。
有和拾垃圾的人一年多的共同生活,做起收购来,王旭多了一些有利条件。虽然回收的规模小,因为少了中间环节,直销厂家,月收入由原来的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
一年以后,王旭摸索出经验,将收购的规模扩大,逐渐将捡垃圾的人组织起来,每50人为一个“舵”,分门别类成立小组,如金属组、塑料组、玻璃组等。他建立了废品回收站,成了真正的垃圾头。
1996年,王旭抽出时间外出进行环保行业的考查,在外考察期间,他有幸接触了许多华侨企业家,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在起步之初都曾捡过垃圾后来才选择从事环保产业。
他最敬佩的是垃圾回收行业的顶级人物吴招治。1996年她在台湾成立了第二资源回收物运销合作社,所收废品包罗万象,除一般常见品,甚至还包括被家庭淘汰的大小家电及汽车、摩托车。合作社有专职人员200多人,收集站100多个,十几万人投入回收行业。
1998年她的公司营业收入逾1亿美元,她本人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地球英雄”,她的合作社被称为“地下环保署”。这一次考查对王旭有很大的启发,回到长沙后,王旭就开始了行动。
今年37岁的王旭跟垃圾打交道已有整整20年,他已经成了长沙市家喻户晓的“垃圾大王”。
(引自2000年第11期《恋爱婚姻家庭》文/林娅)
想必刘亦婷看完这篇文章后也会感到惊诧莫明,拣垃圾竟然是挣钱的捷径?“垃圾虫”里还有千万富翁?还有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地球英雄”的亿万富豪?
看到这里,也许一些读者会问,为什么刘亦婷经过一周的苦读后会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进而写出这样幼稚可笑的文章呢?
我认为,这完全是“想当然”的结果。她在有了疑问之后根本就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即使就在这些“垃圾虫”身边经过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放下身段,走到这些“垃圾虫”跟前,采访一下这些人究竟为什么会去拣垃圾,是没有其他营生可做还是想找挣钱的捷径。
刘亦婷没有这样做。她的自称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父亲也忘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只是递给她一本书,让她去按图索骥。
而且,就算不想去做实地调查,刘亦婷总可以找一些报道垃圾虫的文章读一读吧。然而,她又没有这样做。试想,在这样典型的想当然思维下,刘亦婷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吗?我相信,如果经过实地采访,刘亦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更生动、更深刻、更有真情实感。
哈佛毕业:“想当然”本色不改
进了哈佛之后的刘亦婷会怎样呢?会不会就此改掉想当然的思维习惯,而变得富有科学精神呢?当我读过《刘亦婷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一书,我完全失望了。我注意到,在这本书第一部分不长的篇幅内,刘亦婷“想当然”的痼疾仍然没有改正多少。
还有不少同学也是来自“哈佛世家”,他们都为家有“哈佛人”而自豪。我也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我没有特殊背景,全靠中国的父母、学校培养教育和我自身的努力,同样被哈佛录取了,而且被选进了“马萨诸塞楼”———此楼虽古老,里面的生活设施却现代着呢。
(引自《刘亦婷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第20页)
这段说法是一种典型的“想当然”的思考方式。在谈到如何进入哈佛的时候,只归纳了一些自己主观上的“努力”,而忽略了一些客观因素,其实,跟这些“哈佛世家”有异曲同工之处,刘亦婷进入哈佛也主要靠了“拉瑞的推荐”、哈佛招生政策、当时国人信息闭塞等客观因素的帮助。正面这段话更加典型的反映了刘亦婷“想当然”的思维习惯。
有些读者希望我将中国的大学和美国的大学做一番对比。可惜我
小说推荐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佚名引子: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刘亦婷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
- 最新章:第88章
- 三国武器批发商
- 随笔涂鸦群,54148062(感谢凤凰mm提供
- 最新章:第三卷 荆襄风云 217章 蜀军兵败夷道城
- 刘亦菲
- 刘亦菲在美国四年后,回到了大陆。大陆的娱乐圈也如国外一样美女如云,一定同样可以满足我强烈的欲望,这时影坛出现一位新人,就是当红的明星玉女—刘亦菲。每当我在银幕上看到她明艳秀丽的容颜,下体就有强烈地冲动,一定要让这位玉女纯洁雪白的秀丽胴体,如荡妇般在我的体下淫声浪语、婉转承欢。她就是我在大陆第一个强奸
- 最新章:第20章
- 哈佛
- 《哈佛》作者:佚名一、甜蜜的孤独研究生院的宿舍,周围都有一片平整的草坪,上面随意摆着一两张野餐桌。宿舍当中,最难看的要数RHall和CHall—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建筑师的杰作。学校附近房租贵,宿舍稍便宜,所以穷学生喜欢。RHall背向牛津街的一侧,二楼的一个房间,窗外恰好有棵小树,那是我刚到校时住过的
- 最新章:第36章
- 等待哈佛
- 作者:张立勤从北京到江西,从西安到郑州,一路走过这些中国民办高教的最活跃地带,精彩纷呈,扑面而来。这是来自中国民办大学最优秀的声音,每一次晤面都是一回心灵的倾诉、理念的撞击、理想的烛照,从这些不同心性、不同风格的校长们身上,我能捕捉到一种共同的因子:敢为天下先,一定要争第一!如此直率放言的是胡大白,
- 最新章:第44章
- 爱在哈佛
- 作品:爱在哈佛 作者[韩 全宇 内容简介 梦想和爱情,为了能够同时实现他们,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就像同在哈佛留学的韩国学生金贤宇与李秀茵…一边是青春的激情梦想,一边是铭心的刻骨爱情,当贤宇凭和秀茵冲破重重障碍,准备享受爱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时,不幸悄悄降临在他们头上—秀茵被查出患有绝症 正文 第1节:
- 最新章:第26章
- 哈士奇男孩
- 作者:宋语桐(宋雨桐)佛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佛怎么没说救人会有后遗症啊?一时同情心泛滥,救了这个半夜闯进她家、身受枪伤的臭斐焰,他不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就算了,还大牌地住在她家,把她当免费女佣,过著「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日子!她如此善良、对他如此尽心尽力,可他少爷竟还有话说“说话的时
- 最新章:第20章
-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
- 作者:苏辛一、甜蜜的孤独研究生院的宿舍,周围都有一片平整的草坪,上面随意摆着一两张野餐桌。宿舍当中,最难看的要数RHall和CHall—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建筑师的杰作。学校附近房租贵,宿舍稍便宜,所以穷学生喜欢。RHall背向牛津街的一侧,二楼的一个房间,窗外恰好有棵小树,那是我刚到校时住过的地方。我
- 最新章:第37章
-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
- 《哈佛》作者:佚名一、甜蜜的孤独研究生院的宿舍,周围都有一片平整的草坪,上面随意摆着一两张野餐桌。宿舍当中,最难看的要数RHall和CHall—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建筑师的杰作。学校附近房租贵,宿舍稍便宜,所以穷学生喜欢。RHall背向牛津街的一侧,二楼的一个房间,窗外恰好有棵小树,那是我刚到校时住过的
- 最新章: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