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第45章


ɡ础?br /> 长孙无忌:当然只有汰旧换新。立个新标准吧,再来一次身言书判,不够吏部的规格,淘汰之。
李世民:想要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最关键在于考核。按才能的大小来授以官爵。就像古人说的,有了真正的人才,不用多也够了;那些个庸才,要多少也没用。所以说,考核才是最重要的。
房玄龄:身言书判是入仕之初的考查,年终用来考查,反对的人会有理由。
长孙无忌:我可以说,当初天下逐鹿,用人急迫,现在,大唐一统,文治天下,当然用人要严。只是,标准是我们定。
房玄龄:逐品考核,三品以上大臣,由陛下亲自考核吧。
李世民:无忌呀,你是右仆射兼吏部尚书,秦王府的人在朝中是少数,少数换多数,小心谨慎,做好我牺牲你的准备。
长孙无忌:好啊,用我一个人换一朝人,值得值得。
第二十四章
刑部大厅内已经闹翻了天,所有的人都在翻查卫州杀人案的报告。
张俭:大家抓紧啊。
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回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走向前来,向裴寂和张俭敬礼。
邸怀道:那个案件不是议论很多次了吗?
张俭: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邸怀道:卫州杀人案不就是那个杨贞案件吗?杨贞是卫士,路经卫州板桥店,老板当夜被人杀了,当地人发现杨贞的腰刀有血,就把他抓住了。文书往来已经有几个月了。
张俭:原来就是这个案件啊。裴相,是属下失职。我们这里都称这个案件叫杨贞案,您一说卫州案件,反而没有印象了。
裴寂:别解释了。现在这个案件已经惊动了陛下,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着落?都省也没有得到你们的上报?
张俭:这个案件有一点复杂,邸大人,你跟裴相说说。
裴寂:这么久竟然没有一个结果?
邸怀道:是这样。案件上报的刑部,大家研究了,觉得案情复杂,转给大理寺,大理寺也说可疑。
裴寂:可疑就查呀。
邸怀道:是应该展开调查,但刑部缺少人手,希望大理寺派人去。但大理寺也派不出人手。后来就商议,御史台人多,又有专门负责地方事务的监察御史,就转请御史台。可御史台说非重大案件,御史台不能出使。后来干脆要地方把犯人送来。
裴寂:这也可以啊,送来了吗?
邸怀道:卫州地方来文书说,是杨贞一人呢还是所有证人?于是又请大理寺定夺,但大理寺说从案件调查有效性来看,最好人证物证都带来。于是我们请卫州如此办理。来往文书都在这里了。
裴寂:几个月的时间,等于还在这里讨论,任何决定也没有作出?
邸怀道:既然已经惊动陛下,哪里还有时间商议,应该立刻向朝廷报告,请求朝廷派出使臣前往卫州调查。
裴寂:好,你们尽快上奏。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我看了裴寂和你的奏章,认为卫州案件疑点甚多。那个杨贞,一个路过的卫士,为什么要杀人?可是,你们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始调查?
杜如晦:刑部说,现在机构改革事情重大,所以先放放。
李世民:什么,人命关天的事情还要放放?
杜如晦:可以先派大理丞张蕴古到卫州调查。
李世民:好,就这样。任命张蕴古为特使,出使卫州查案。
两仪殿内,张蕴古拜见李世民。
张蕴古:老板的妻子有外遇,谋害老板,嫁祸路过的卫士。杨贞是冤枉的。
李世民:做得好。杨贞呢?
张蕴古:他原来就是要到京城的,所以带来了。
李世民:人怎么样?
张蕴古:很机灵。
李世民:(对杜如晦)你打算如何安排杨贞?
杜如晦:臣想安排他为北门长,以后有了资历,可以做陛下的牵牛卫士。
李世民:好。
李世民:唉,几个月的文书都没处理,百姓会如何想像朝廷啊。莫以善小不为也,何况人命关天。关于精简机构,现在既然已经由玄龄、如晦负责,以后直接向朕汇报,希望尽快出台方案,直接由御前会议定夺。
房玄龄:现在涉及的问题众多,先要核定各个部门的人数和职掌,从职掌重复的地方进行精简。同时,法令要修改,把新的人数写入法令,各个部门的职掌重新修订,特别是处理文书的时间要确定一个限度,凡超过限度的要给予处分,严重的文书被耽搁了要法律处分,同时也要写入格式。
杜如晦:陛下精简机构,既要提高效率,又要精简人数。先找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房玄龄:这我倒是注意到了。从东汉以后,后发展出来的尚书各部与原来九卿之间,就一直存在一个分工问题。到南北朝的时候,有许多次讨论,或者主张取消尚书各部,或主张取消九卿,但因为沿袭太久,始终没有真正进行。隋朝统一南北,在制度上各取所需,成为一个新时代制度。但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大部分解决,但还是没有彻底解决。现在的效率不高,这是主要问题所在。
杜如晦:机构重叠,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人数因此也就增加许多。取消重复,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人数。就从这做起吧。至于法令格式,等到计划完成,陛下批准之后,修订就是了。
房玄龄:好。各个部门,不能都一样,因为职事不同,繁闲不一。所以先根据部门的职事,决定部门的位置,由部门的位置,决定部门的职数。以六部而言,吏部、户部和兵部为最忙,定为上行三曹。礼部、刑部和工部工作相对平稳,定为下行三曹。
杜如晦:这样可以。
毒日头,大旱景象。农夫伫立仰望。
李世民与太史李淳风、太常卿窦诞对坐。
李世民:关中大旱,再下去,听说就要颗粒无收了,是不是要举行祭祀祈雨?
李淳风:各州已经求过雨了,至今旱象不解,看来是要在京师举行朝廷祭祀。
李世民:好,是太常卿主祭吗?
李淳风:按礼制,仪式是由太常寺操办,但太常卿可以主持,但不能主祭。主祭要天子,以示诚意。
李世民:好,我来。
李淳风:不过主祭很苦,自古以来,像祈雨这样的祭祀,非常惨烈,不惨烈不足以感动上天。
李世民:比刀伤、箭伤如何?
李淳风:岂止是伤!要以性命奉献!
窦诞:陛下,我为太常卿,我先来主祭吧。祈到雨,岂不更好。
李淳风:你祈不到雨,反而会激怒上天。
李世民:都说天子至为尊贵,什么都不怕,其实不是,天子对上,畏惧天,对下,畏惧朝廷和百姓。关中这样大旱,我畏惧,还是我来吧。
第二十五章
皇家在天坛举行祈雨仪式。李世民背负荆棘跪拜。血顺着李世民脊背流下来。群臣震撼。李世民昏厥在地,长孙无忌等抬下李世民。
甘露殿里,长孙皇后在榻前守候着昏睡中的李世民。李承乾站在长孙皇后身后。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慢慢睁开眼睛,看着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轻声地:陛下,你醒了。
李世民的脸色非常难看,他轻轻示意,让宫女扶他坐起来。长孙皇后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水杯,要为李世民喂水,李世民摇了摇头。
李世民:皇后,你觉得我这个皇帝做得如何?
长孙皇后:陛下心中装着百姓疾苦,是一代明君。
李世民:那为何老天总是与我过不去?
长孙皇后:上苍的心思,不是我们能猜透的。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一番抱负,要把大唐治理成强国。我做错什么了?你也知道,我心中装着百姓疾苦,事事为国家着想,为什么老天要把我逼入这般绝境?难道我真的不该做这个皇帝?
长孙皇后心中为李世民难过,却想不出什么劝慰的话来。
李世民:当初我想,要用一个强盛的大唐向太上皇证明,当初是他把太子选错了。可如今呢,难道是我错了?国家破败,太上皇都看在眼里,我拿什么向他交代?
长孙皇后把李承乾推到李世民面前:陛下,不仅仅是太上皇看着,太子也在看着。这个时候若是天子都气馁了,那天下还有救吗?历代圣明的君王,哪个没经历过这样的困境?现在不是灰心丧气的时候。老天拿我们怎么样,我们没办法,但是我们自己不能放弃。陛下要替太子做个榜样啊。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心情非常复杂。
李世民面色十分沮丧:关中大旱,祈雨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