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第10章


灾銮客炔亢脱康牧榛钚裕俳硖宓谋咎甯芯鹾推胶饽芰Α?br /> 翻绳——只要有一根线在手,通过手指灵活地做支撑、钩、挑、翻、收、放等精细动作,便可以翻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造型。在左右手高度配合、巧妙分工的过程中,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除了上面几个例子,丰富多彩的游戏举不胜举:开飞机、拉大锯、拍球、踢球、丢沙包、打雪仗、踢毽子、跳房子、打陀螺、丢手绢、钻洞、走矮墙、折纸、拼图、穿珠子……在这些踢踢跳跳、跑跑打打、走走拍拍、折折穿穿的诸多游戏中,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玩个痛快,玩到酣畅淋漓时,自然就收获了一个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可靠保障——灵活的好身体!
玩出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当孩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对此多半似懂非懂,甚至一无所知。尽管家长的谆谆教诲响彻耳边,孩子照样我行我素,“不知学就知玩”。要是能让孩子像爱玩一样爱学习该有多好!其实,要想这样并不难,只要我们动点脑筋,把让孩子学的变成能让他玩的,“贪玩”的孩子一下就会“贪学”。
“小鸟飞”让初生的婴儿爱学习——当孩子还在婴儿期时就可以适当对他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这个训练怎么开始呢?如果我们对襁褓中的婴儿说:“来,现在咱们练习一下手指。”他会听得懂、会有兴致吗?很值得怀疑!不过,只要稍加改变,把它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情形就会相当乐观。例如:家长伸出一只手,边声情并茂地说“小鸟,小鸟,飞!”边不时将拇指和食指张开、并拢,像小鸟张合翅膀一样。孩子看了通常会怎样?会情不自禁地伸出他的小手,不断模仿家长的动作,还“咯咯”笑个不停。可见,把学变成玩,初生的婴儿都能爱上学习。
“百宝箱”让咿呀学语和初学英语的孩子爱学习——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家长务必创造足够的机会刺激他说话,因为语言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对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怎样让他爱上“说话”这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呢?当然,家长可以指着一样东西让孩子说出名称,可孩子说不说就是另一回事了。但若是把想让孩子说的物体(如水果)放到一个大纸盒子里,盒上挖一个小洞,让孩子的小手伸进去摸,摸到什么把它说出来,说对了再给点儿小奖励,那么,不管什么性格的孩子,“打开金口”的几率准保都能大大提升。对初学英语的孩子,让他摸一样东西后用英语说出是什么,效果远远好于让他看着说。
“拾彩蛋”让刚上学的孩子爱学习——汉语拼音是刚上学或即将上学孩子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拾彩蛋”的游戏能让孩子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速度学会拼音。用硬纸板或较厚的白纸做成形状和大小一样的椭圆形“彩蛋”,一面白色一面彩色,并确保每个“彩蛋”的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然后在每个“彩蛋”白色的那一面正中间画一条直线,左侧写上一个汉字拼音的声母,右侧写上韵母,再沿着直线将“彩蛋”剪成两半。将所有“彩蛋”有拼音的那一面朝上并打乱顺序后,家长每次说一个汉字,孩子根据汉字的拼音拼“彩蛋”,拼完翻过去,如果颜色或图案刚好能接上,孩子就可以把这个“彩蛋”拾走。在指定时间内,孩子可以根据拾到的“彩蛋”数量得到相应奖励。
“蜘蛛侠”让几乎所有的孩子爱学习——这是一个用来与人比赛的游戏,适合所有科目的学习。如果是家长和孩子两个人玩,就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两个蜘蛛网(网丝数量相同,每个网中央有一只蚊子),一个属于家长,一个属于孩子。在硬纸板上画两个不同颜色的蜘蛛侠头像,大小依蜘蛛网的网丝间距而定,并将其剪下来,一个代表家长,一个代表孩子。确定一项比赛内容,如比赛读一段小故事或完成一道数学题,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数“1、2、3”,比赛开始,谁快谁赢,赢了的人将代表自己的那个“蜘蛛侠”在自己的网里向中央移一步。谁最后先到达网中央“吃掉”蚊子,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很多,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或创造一些作为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诱饵”。假如孩子真的玩着玩着对学习乐此不疲了,家长到时候对他的“贪玩”恐怕求之不得呢!
玩出非凡的创造力
游戏,尤其是类似“过家家”、表演故事等角色游戏,是发挥孩子想象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式。给孩子几张用过的车票,他可能会演绎出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桩趣事;给孩子几把小勺子、小铲子,他可能会像模像样地张罗一桌宴请亲朋的“大餐”;给孩子一小块面,他可能会搓出一个球、一个鸭梨、一只小老鼠;给孩子一把扫帚,他可能会给《哈利?波特》编出一个更有“看点”的结局;给孩子一张画了个大大的代表月球的圆,他扮成宇航员走在上面,没准真能讲述一连串“探月之旅”中的奇遇……
只要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道具,他就会结合以往的生活阅历,上演一部部“好戏”。家长可不要以为孩子的行为太过滑稽和可笑,恰是这一个个“稚嫩”的举动孕育了非凡的创造力和成长的真正飞跃!难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样比喻道:“每一个游戏中的孩子,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创造的诗人。你看,他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面貌呈现出来吗?谁也不能否认,他对这个新世界的态度是真诚的,他对自己的游戏十分当真,舍得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精力和注入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在自编、自导的游戏中时,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质疑、嘲笑孩子,而要表现出关注、肯定和欣赏。第二,在不打断孩子游戏的前提下,适当介入他的游戏,例如,孩子给娃娃盖好“被子”后,家长可以建议:“再垫个小枕头,她(娃娃)会更舒服。”这种简单的介入对孩子身心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家长参与孩子游戏对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第三,对孩子的游戏加以必要引导。例如,孩子对假想的角色(可能是手中的一个玩具)产生摔打等暴力行为时,家长必须通过告诉孩子“这样他会很痛,他的妈妈就会很伤心,就像假如有人打你我也会很伤心一样”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玩出强烈的探索欲
探索欲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探索欲是怎么来的?——是玩出来的!
挖穿地球
两个小孩在院子里挖洞,挖得不亦乐乎。一个在旁边看热闹的大人不解地问道:“你们挖什么呢?”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们打算把地球挖穿!”
大人哈哈大笑起来:“什么?挖穿地球?你们把地球当成皮球了吧?”
过了好一会儿,另一个孩子举起一个装满蚂蚁、蚯蚓、小石子和其他“不明物体”的罐子,自豪地对那个大人说:“即便我们不能把地球挖穿,我们照样能挖到宝贝!”
不知过了多久,两个孩子终于不挖了,不是因为他们怀疑自己“挖穿地球”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比挖穿地球更有意思的足够多的宝贝。
挖穿地球,看看地球里面到底有什么好东西,没有这最初“愚蠢”的探索欲,怎能有后面意想不到的精彩收获?不难想象,孩子们捧着一大罐“宝贝”回家后,一定会展开进一步探索:为什么蚯蚓是长在土里的?它吃的是什么?这个奇形怪状的石头是从哪来的?……但愿他们不会被家长勒令将这些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扔出去,因为这些渗透着泥土香气的“宝贝”所带给孩子们的知识,比任何一本教材都更加生动、直接;同时,它们也比任何一本教材都更能激发出孩子强烈的探索欲。
也是因为探索着玩,达尔文成了生物学家,爱迪生成了发明家,徐霞客成了地理学家……而比尔?盖茨,玩成了世界首富。
玩出与人的好关系
许多游戏通常是几个孩子共同玩的,例如“过家家”、“捉迷藏”。孩子们在玩耍时,每个人一开始可能都“各怀心腹事”,例如各自有各自想要扮演的角色、各自希望的玩法等等。而要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就必须想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