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第1章


作品: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作者:阿城
内容简介:
以一个超现实的新中国为号召,当然凡有志和有热情的中国人皆会趋之,理所当然,厚非者是事后诸葛亮,人人可做的。
这个超现实,也是一种现代的意思,中国的头脑们从晚清开始的一门心思,就是为迅速变中国为一个现代国家着急。凡事标明“现代”的一切观念,都像车票,要搭“现代”这趟车,不买票是不能上的。
“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佚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会被捏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成仙了,仍要携带世俗,就好像我们看中国人搬进新楼,阳台上满是旧居的实用破烂。
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也晓得“敬惜字纸”,以前有字的纸是要集中在一起烧掉的,类似一种仪式,字,是有神性的。记得听张光直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通人神,是纵向的,西方文字是为传播,是横向的。我想中国诗发生成熟得那么早,而且诗的地位最高,与中国字的通神作用有关吧。这样地对待文字,文字焉敢随便变化?白西易讲究自己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做了诗要去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听,这简直就把通俗做了检验一切的标准了。做诗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为什么会引起生存竞争?看来唐朝的诗多商业行为的成分,不过商品质量非常高,伪劣品站不住脚。中文里的颓废,是先要有物质、文化的底子的,在这底子上沉溺,养成敏感乃至大废不起,精致到欲语无言,赏心悦目把玩终日却涕泗忽至,《红楼梦》的颓废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最后是“落了个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原来并非是白茫茫大地。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
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年,阿城曾协助父亲钟惦棐先生撰写《电影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正文
上 部
1
不妨从我讲起。
我是公元第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中华民国第三十八年四月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十月成立,所以我呢算是民国出生,共和国长大。
按某种“话语”讲,我是“旧中国”过来的人,好在只有半年,所以没有什么历史问题,无非是尿炕和啼哭吧。
现在兴讲“话语”这个词,我体会“话语”就是“一套话”的意思,也就是一个系统的“说法”。
“历史问题”曾经是可以送去杀、关、管的致命话语,而且深入世俗,老百姓都知道历史问题是什么问题。
我出生前,父母在包围北平的共产党大军里,为我取名叫个“阿城”,虽说俗气,却有父母纪念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战略成功的意思在里面。十几年后去乡下插队,当地一个拆字的人说你这个“城”字是反意,想想也真是宿命。
回头来说我出生前,共产党从北平西面的山上虎视这座文化名城,虽然后来将北平改回旧称为北京,想的却是“新中国”。
因此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城市出生的许多孩子或者叫“平生”,或者叫“京生”,自然叫“建国”的也不少。一九五六年,我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学校里重名的太多,只好将各班的“京生”“平生”“建国”们调来换去。
2
大而言之,古代中国虽有“封建”与“郡县”两制之分,但两千多年是“郡县”的延续,不同是有的,新,却不便恭维。
虽然本无新旧,一旦王朝改姓,却都是称做“创立新朝”,那些典礼手续和文告,从口气上体会,也算另一种“创立新中国”吧。
次大而言之,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若将“郡县”改为“君主立宪”,也就真是一个新中国,因为这制度到底还没有过,可惜未成。
这之前四年的甲午战争,搞了三十年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得知日本军舰刚刚换了新锅炉,节速比北洋水师军舰的高,在清廷主和以保实力。被动开战,则我旧中国人民不免眼睁睁看到了清廷海军的覆灭,留学英国回来的海军军事人才的折损。
这刺激比五十四年前与英国的鸦片战争要大,日本二十四年前才开始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
“戊戌”之后清廷一九零零年相应变法,废除科举,开设学堂,派遣留学生,改定官制,准备推行三权分立的宪政,倒也按部就班。
此前一八七二年,已经容闳上议,清廷向美国派出第一批小童公费留学生,其中有我们熟知的一八八一年学成回国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容闳自己则是一八四七年私费留学美国,入了美国籍,再回上海做买办。曾国藩委派他去美国买机器,他则建议清廷办合资公司。
你们看一个半世纪之后,一些拿了绿卡的中国留学生,还是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有“古典”可寻的。
3
其实清廷有一项改革,与世俗之人有切肤的关系,即男人剪辫子。
也是按部就班,先海军,因为舰上机器极多,辫子铰进机器里很是危险,次新军,再次社会。
男人脑后留长辫,是满人的祖法。清廷改革中的剪辫,我认为本来是会震动世俗的,凡夫君子摸摸脑后,个个会觉得天下真要变了。
冲击视觉的形体变化是很强烈的,你们只要注意一下此地无处不在的广告当不难体会。
不过还没有剪到社会这一步,一九一一年,剪了辫子的新军在武昌造成辛亥革命,次年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逊位。以当时四万万的人口来说,可算得是少流血的翻新革命。
秦始皇征战六国,杀人无算,建立一统的郡县制,虽然传递了两千年,却算不得善始。
两千多年后,清帝逊位,可算得善终吧。
凡以汉族名分立的王朝,覆灭之后,总有大批遗民要恢复旧河山,比如元初、清初。
民初有个要复清的辫帅张勋,乃汉军旗,是既得满人利益的汉人。另一个例子是溥仪身边的汉人师傅郑孝胥。
日本人在关外立满洲国,关内的满人并不蜂拥而去。满族本身的复辟欲望,比较下来,算得澹泊,这原因没有见到什么人说过,我倒有些心得,不过是另外的话题了。
欧洲有个君主立宪小国,他们的虚位皇帝是位科学家,因为总要应付典礼实在无聊麻烦,向议会请废过几次,公民们却不答应。保鲜的活古董,又不碍事,留着是个乐子。另一个例子,你们看英国皇室的日常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