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第26章


临困难。而这么短的行程用户是否接受,是否愿意改变用车习惯,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电池技术恐怕仍然需要更大的突破。
充电速度也是一个电动车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常规技术的充电速度很慢,往往需要几个小时,虽然理论上说可以利用后半夜用电低谷的时候充电几个小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辆本来行程就不长的车经常处于缺电状态,显然无法应付一些突发事件,用户能否接受,也需要实践考验。当然针对这个问题,也有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快速加电站,比如电池更换等等,这些新概念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希望,不过实际效果如何,仍然需要实践检验。
混合动力的前景
针对全电动车的这些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油电双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功在市场上运行了十几年,其超低的油耗在目前高油价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用户欢迎,加入这个行列的制造厂家越来越多。不过目前的油电双驱动汽车仍然使用内燃机,更像是一个节油效果很好的内燃汽车,并不能使用电网的供电。
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就更像是电动车了。插入式电动车平时依赖电网充电,进行能源补充,所携带的能量足够短途使用。在进行长途运行的时候,插入式电动车又可以使用燃油,通过燃油燃烧发电来提供电力。这样,在使用的大多数时候,插入式电动车都可以使用电网提供的电力,同时也解决了长途运行以及紧急情况下的使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内燃机只用于发电,可以保持在效率最高的工作状态下运行,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个方案,在很多国家被视为目前阶段电动车的重要发展方向。
无论如何,电动车非常可能是未来运输的解决方案,虽然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一些技术问题,但是随着各国政府对电动车发展的重视,大的车辆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信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目前已经进入到电动车的工业推广尝试阶段,在较大应用规模中寻找暴露出的具体技术问题,寻找推广方法模式,为大规模商业推广进行相关技术准备,积累经验。也许二三十年后,电动车就可以占到重要的比例,最终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地铁:迷药真的存在吗
(果壳中名《地铁迷药真的存在吗?》,作者谣言粉碎机)
2011年5月,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在地铁里险些被迷药迷倒的说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样神奇的迷药真的存在吗?在地铁上,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什么?【wWw。WRsHu。cOm】
/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在地铁里险些被迷药迷倒的说法。当事人的描述基本都具有以下特征:被下药的过程神不知鬼不觉,下药的人没有明显的动作,迷药也没有明显的气味,只是隐约感觉到有些香味。当事人在闻到这种气味以后很快就出现了无力眩晕的症状,但周围的其他人都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药物真的存在吗?
传说中的地铁迷药存在吗?
网上流言对这种“迷药拐卖”的描述有很多,总结其“迷药”的特点无外是几条:几乎无味、一嗅即迷,通常不会影响到附近的其他人……检讨现有的麻醉药物,最符合流言描述的物质,是医用的吸入性麻醉剂。这类的麻醉剂主要是挥发性的液体,使用的时候病人经呼吸系统吸入这些挥发的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昏迷的效果。从网络描述来看,当事人往往没有察觉或是隐约闻到些气味就很快感觉无力眩晕。不过,即便是目前临床所用麻醉药物中效果最强的氟烷,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1、麻醉效果
想让麻醉剂发挥作用,一定要吸入足够的量。果壳网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咨询了多位麻醉医生,了解到在医院,要让一个人进入麻醉状态,也需要好几个医生“齐心协力”。比如要做气管插管,保证麻醉医生能将吸入性麻醉剂“吹”入患者气管,使他保持持续麻醉状态。这就是为了保证能有效的吸入足够量的麻醉剂。当然,也有直接面罩吸入麻醉气体“诱导”病人进入麻醉状态。但它们主要针对幼儿、新生儿。这种做法速度太慢,必须持续三五分钟才会起效。
2、扩散
地铁车厢、车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这里,吸入性麻醉剂几乎不可能达到足够的浓度,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吸入足够量的麻醉剂,将人迷倒。事实上,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准备麻醉设备的过程中都会伴有麻醉剂泄漏的问题。但麻醉医师也不会因此感到不适甚至晕倒——原因就是剂量不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气管插管和面罩的情况下,气体会自由扩散,不可能对别的人(不仅是“作案者”,还包括周围的路人)完全没影响,而你已经“中毒”颇深的情况。
3、气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吸入性麻醉剂都有明显气味。尽管教科书上说氟烷的气味是苹果香,七氟烷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但就谣言粉碎机调查员所采访的麻醉医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这些麻醉气体的味道,压根就不好闻,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甚至对有些人来说,那味道闻上去有点恶心,会让人产生一种生理反感。神不知鬼不觉地人就被迷倒了的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
4、强效镇痛药
还有一类作用于阿片受体的镇痛药也可能会产生昏迷的效果。有消息称,2002年的莫斯科人质解救事件,就使用了这类物质中的一种——芬太尼的衍生物。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承认。这是一类危险的药物,它能呼吸抑制。即便在临床上,也曾发生过病人因阿片类镇痛药所致呼吸抑制的危险局面。因为这类药品太危险,所以管理也格外严格。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阿片类麻醉药受到严格管控。所有阿片类药物的安瓿(也就是装药的小瓶子)都会被回收。普通人几乎完全不可能接触到这样的药品。
此外,还涉及一个剂型的问题。推测莫斯科人质解救事件中是将芬太尼衍生物混合在氟烷(一种吸入性麻醉剂)里制成气雾剂。这类阿片药物通常都是片剂、注射剂,少部分有舌下含片,不具有挥发性。即便突破丛丛困难得到它,再把它们制成方便作案的气雾剂也是个难题。
5、神经毒气
至于微量就能起效的神经毒气应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一是这类神经毒气的毒性太大,不仅仅是迷晕的效果,也不是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的事,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不符合流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然是化学武器,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管制,不可能轻易得到。如果有人千方百计弄到这个,那也就不是个别人的小打小闹了,而是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不但从理论上可以得出此类迷药不存在的结论,现实中也有这样的证据。迷药的说法并非首次出现,早在半年前,谣言粉碎机就探讨过这个问题—— “迷魂药”有可能存在吗? 。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也发现,很早就有人对迷药的谣言做过调查。
2000年3月,江苏的《健报杂志》和江苏赐百年营养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百万元悬赏征集迷魂烟、药”活动,表示只要有人能提供可靠的迷药样本,能让人听从下药者的摆布,就可以从主办方那里拿走100万元。但是直到一年后,依旧没有人能够拿出这样的迷药,之后主办方表示,活动将长期继续下去,直到最终有人能够摘走这一百万元——只要他拿得出可靠的迷药样本。《健报杂志》隶属于江苏省社科联,谣言粉碎机从该联合会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现在该杂志已经关闭,因此无从查考悬赏结果。同时,谣言粉碎机调查员翻阅了搜索引擎所能检索到的2001年至今所有相关的网页,也未检索到任何可以证明此悬赏已被领走的消息。
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不能排除有人试图利用麻醉药物实施类似的人身侵犯行为。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不适感,但无法通过这样的方法真正将人“迷倒”。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口服的迷药的确有,比如三唑仑。对此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在娱乐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请谨慎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饮料。
地铁上,我们该警惕什么?
自从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铁开通以来,地铁已经发展了有一个半世纪。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它具有空间相对封闭和狭小、人员密集等特征。这也让地铁成为一些犯罪的高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