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好坏知多少》第15章


敷脸效果更是如此。尤其是针对角质层的保湿,角质层既容易以外来的方式补充水分,当然也容易流失掉这些水分。
这个道理,经久待冷气房或搭飞机的人一定了解。在连续除湿的环境中,角质层的水很难不被除去。
所以,保湿性敷脸后,希望效果持久一些,擦上一层含油脂的面霜,防止水分散失,有绝对性的必要。
不同品牌的敷面膜,效果确实不相同
当然,你也一定发现到:不同等级的保湿敷脸制品,敷出来的效果,以及皮肤水亮的程度是有差别的。
当然,效果会直接反映在价位的差别上。所以有人宁可多花一点钱,选买高价位的敷面膜,以确保效果。
高价与高效不能划上等号。
读者不要错以为笔者诱导你去消费高价位的保湿面膜。你必须要知道,是哪些成分造成效果的差异。简要地说,是保湿剂的不同。这种不同,包括种类及浓度。
种类差异,例如:是用甘油或者是透明质酸,其水合能力差距近百倍。而浓度差异,例如:同样使用透明质酸,0。01%的浓度与0。1%的浓度,效果当然不同。
消费者比较会被蒙蔽的是后者。因为厂商标示成分时,不会注明浓度多少,只会强调含哪些种类的保湿成分。读者受广告诱导,买了含有十几二十种珍贵成分的产品,其实浓度都不高。
所以,并不是种类丰富就是好。这只是厂商挑逗你购买情绪的手段罢了。
厂商愿意同时标示成分及浓度,对消费者自然是最好的。但化妆品管理条例不如药品严格,所以没有人会这么做。
延长保养成效的简易方法—擦含油脂的乳霜
那么要怎么克服选择上的困难呢?这说来话长,毕竟好产品的关键,不只是使用的成分,还与其他辅剂的使用、制造技术等有关。
所以,读者先不必拘泥于选择哪一类成分或浓度多少才划算。
有一点倒是可以自己感觉,那就是前面所提的,保养性敷脸后,记得擦上一层含油脂的乳霜,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市面上属于保养性敷脸制品的种类,也像清洁敷脸制品一样的,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剂型。主要有泥膏型、撕剥型、敷面湿巾型、敷面冻等树种。兹分别说明如下:
1。泥膏型保养面膜
泥膏型面膜的优点是:可以清洁、保养同时进行。但顾及效果,仍建议读者分开考虑。
也就是单纯清洁目的时,敷面泥的保养成分可以少些;保养敷脸时则选择高营养成分的敷面泥,在效果及支出上都较为划算。
纯保养的敷面泥,通常所选用的泥膏基质,不用高岭土之类强调吸脂性的粉体,而是用海泥、冰河泥、海藻等,较为天然且富含营养价值、低刺激性的泥膏。
当然,除了基质的原料价格差异悬殊之外,还考虑到营养成分被强吸脂性泥膏基质吸附掉,无法有效释出的问题。所以,读者必须自己先筛选不当的基质。
泥膏基质本身并非保养成分的主角
有些制品强调使用天然海泥、冰河泥,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标榜纯天然。
事实上,光是使用天然泥膏作为敷脸基质,无法得到合理的护肤效果。
这些泥膏基质,都必须再选择性的加入保湿剂,才会有补充角质水分的功效。
敷面剂保湿成分看这里
保湿剂的种类主要有:多元醇类、天然保湿因子、氨基酸类及高分子生化类。
其品质及效果是有差别的,有的只能视为单纯的保湿成分;有些则除了保湿之外,还具护肤功效。分别介绍如下:
1、 多元醇类
多元醇类的保湿原理,是利用结构中的羟基(-OH)抓住水分,达到保湿的作用。
这一类成分取得容易,可以大量的工业化制造,价格低廉,安全性却很高。缺点则是:保湿效果较容易受环境的湿度影响。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时,保留水分子的效果会下降。
另外,要达到高效保湿的目的,受限于本身的机理,较难达成。长时间保湿效果也不理想。
对于一般年轻肤质,多元醇类的保湿效果其实已经足够。只有老化或缺水性肌肤必须另求他法。
常见的多元醇类有:丙三醇,俗称甘油(Glycerin)、丁二醇(Butylenegly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丙二醇(Propyleneglycol)、已二醇(2…Methyl…2,4…pentanediol)、木糖醇(Xylitol)、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PPG)、山梨糖醇(Sorbitol)等。
2.天然保湿因子
天然保湿因子(NMF,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指的是皮肤本身角质层中所含有的保湿成分并非单一组成,主要的成分有氨基酸、PCA(Pyrolidonecarboxylacid)、乳酸钠(Sodiumlactate)、尿素(Urea)等。
天然保湿因子在皮肤表皮层及角质层具有吸湿性,且对皮肤酸碱值具有调节功能,亲肤性极佳。
化妆品界广泛采用的并非复合组成的NMF,而是PCA…Na,PCA占皮肤天然保湿因子总组成的12%,保湿效果与多元醇类差不多,但因属于盐类,所以入配方的限制比多元醇多。
举个例子说明,敷面冻可以加入高比例量的多元醇作为保湿剂,但若加入高比例的PCA…Na入敷面冻中,则冻胶会化为液状。所以,加入浓度受到极大的限制。
不论是NMF或PCA,其与多元醇一样,同为水溶性的小分子结构,所以保湿效果没有想象的好。
3.氨基酸类
氨基酸类,说是保湿剂有点可惜。可解释为高级的护肤保湿成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对皮肤来说,具有缓和外界物质伤害的基本功效。适当的氨基酸,对受损角质有协助修复的效果,所以广被化妆品界所使用。
目前化妆品界应用为保湿剂的氨基酸,有小分子量氨基酸(Aminoacid)以及大分子量的氨基酸聚合体(Polypetide)。
属于氨基酸类的保湿剂有蛋白类,例如植物蛋白、大豆蛋白、动物蛋白、水解蛋白等。这一类保湿剂的来源成本较高,所以被视为较珍贵的保湿剂。
蛋白类的保湿剂也有其缺点,除了保存新鲜相当不易、容易受微生物感染之外,自身酸败现象也极其常见。
所以,除非是美容院用的安瓿无菌包装,可以确保不受污染之外,一般直接制作成敷面膜,必须加入较高浓度的防腐抗菌剂来防止变质。也因为如此,有人起过敏现象。
在标榜氨基酸的同时,尚未就其保湿效果做说明。若单纯以保湿作为目的的话,氨基酸类的保湿效果,是无法立即见效的,与前面两种多元醇、天然保湿因子比较,事实上逊色多了。
4、高分子生化类
目前强调高效保湿的产品,主要用的保湿剂就是这一类。
生化类保湿剂,主要取自皮肤真皮层的成分,例如胶原蛋白(Collagen)、粘多糖体又称质酸(Mucopolysaccharides)、Glycosaminoglycans)、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糖蛋白(Glycpprotein)及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等。而其中最被标榜的成分是透明质胶及胶原蛋白。
透明质胶又称为玻酸尿、雄鸡冠萃取液,是一种非蛋白质的粘多糖体。本身融解在水中呈高稠度的透明液体,但稠而不粘。
根据实验显示:透明质酸就像强力吸收棉一样,可以吸收本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所以,作为敷面膜的保湿成分,可以在敷脸的短时间里,让角质层的水合情形达到最佳极限状态。
目前化妆品界所用的保湿极品,大概就是透明质酸了。透明质酸真的这么神奇吗?具强吸水性的透明质酸,附着在皮肤角质层中,究竟能使皮肤维持多长时间的美好光景呢?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刚使用的第一个小时,保湿率为107%;但三个小时后,保湿率就下降为51%。所以,最好还是在刚敷完脸时,擦一点含油质成分的面霜,可以延长保湿的时间。
也许读者会想到:市面上有所谓24小时长效保湿的美容液,就有用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品牌,这24小时是真的吗?
用过的人最心知肚明。就配方上来看,要有效延长保湿剂的保湿时效是有办法的。譬如可以在配方中加入具封锁效果的高分子胶,有人称锁水性高分子,或疏水性的硅氧烷(Silicone)来达成效果。这道理跟擦上油脂性面霜,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是类似的。只不过时间上不能夸大到24小时,8小时较为合理。
另外,胶原蛋白也很被推崇。但因来源必须取自动物,所以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还受到动物保护者的反对。
事实上,胶原蛋白并非想象中的护肤。胶原蛋白的分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