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儒家生于鲁,墨家生于宋,道家生于楚。
秦有什么呢?
一片空白。
有空白,就会有人来填补。填补秦国文化空白的,就是法家。法家是没有地域性的。谁肯出大价钱,他们就为谁出谋,为谁划策,为谁卖命。李悝为魏相,申不害为韩相,吴起奔楚,商鞅奔秦,都不足为奇。
然而最适合法家的还是秦。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比较异类的。儒家、墨家、道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和复古主义者。道家向往太古,墨家向往禹世,儒家向往东周。法家却是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们的主张,是面对现实,规划未来。因此,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
法家讲霸道,秦国要图强,自然一拍即合。
何况秦的民风原本彪悍质朴。直到战国,他们的艺术也不过是敲瓦罐儿再加吼唱。这说明秦人并没有被华夏文明雅化。没有雅化,也就没有软化,正好训练为生产工具和杀人武器。甚至就连秦的人才匮乏也成了优势,因为可以招聘四方,广纳天下;而重用客卿的结果,则是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加强了君权,可谓一箭双雕。
于是法家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其实他们的王牌,无非君权至上;手段,则无非高官厚禄和严刑峻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压之下,必有良民。商鞅和孝公有此霸王条款和软硬两手,便不难把秦国变成一家农场和一座军营。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只要国王一声令下,便猛兽般地扑向敌人。
这样一种蛮不讲理的横行霸道,也是没人挡得住的。
历来就被华夏诸侯看不起的秦,最终咸鱼翻身。而且这条小小的咸鱼,还吃掉了所有的大鱼。现在他们要做的,已不是为华夏文明输血,而是换血。
秦始皇革命了。
一号文件
革命是在灭齐以后。
齐,是最后被灭的王国。此前,韩、赵、魏、楚、燕,都已经变成了秦的郡县。齐国并入秦的版图后,“中国”就不再是多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这可是从来就不曾有过的事,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样一个时候颁发的命令,便堪称“一号文件”了。
一号文件的内容,是嬴政的名号。
名号确实是重要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嬴政要求更改自己的名号,也有道理。因为他的成功,确实“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仍然叫王,则何以“称成功,传后世”?
于是朝野上下,一致同意更名。
但怎么改,却有不同意见。
群臣和博士们的建议是叫“泰皇”,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此前人主的最高称号,一是王,二是帝,三是后(本字为“后”,不是繁体字“前後”之“後”的简写)。夏代称后,商代称帝,周代称王。现在,夏商周都已是明日黄花,后也好,帝也好,王也好,岂能再用?
那么,有更高级的称号吗?
有,皇就是。三皇之后是五帝,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之后是五霸。五霸低于三王,三王低于五帝,五帝低于三皇。由此可见,皇最高级。三皇中,泰皇又最尊贵。以此为号,嬴政应该满意。
可惜,嬴政并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对一切旧东西都嗤之以鼻。在嬴政看来,他的事业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制定名号,岂能一点想象力和创造性都没有?
必须发明创造,还得嬴政自己来。
结果,是叫“皇帝”。
这是一个复合词。其中,皇是形容词,是定语;帝是名词,是主语。所以,皇帝也可以简称为“帝”。皇帝之国叫帝国,皇帝制度叫帝制,原因就在这里。
但,帝不是商代的称号吗?怎么还可以用?
因为帝的本义是“缔造者”,这当然很对嬴政的心思和胃口。何况在商代,帝既指人主,又指天神。天神是上帝,人主是下帝。人神共用的称号,嬴政当然喜欢。
于是,他一笔圈中了“帝”字。
其实殷商的元首,是称帝也称王的。比如被周武王灭了的那位,就既叫帝辛,又叫纣王。周天子则只称王,不称帝。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周人敬天,岂敢僭越?
嬴政却不管那一套,因为他实在不能再称王。王,并非至尊之号。起先,大一点的酋长都可以称王,是为部落王。后来,大一点的国君也可以称王,是为诸侯王。就算曾经独自称王的周天子,也无法跟现在的嬴政相比。周王是“共主”,嬴政是“独主”,一样吗?
也只能称帝。但不能称下帝,得叫皇帝。皇的本义是灿烂辉煌,皇帝即“皇皇大帝”,当然比下帝好。
实际上皇帝一词,古已有之。炎黄二帝中的黄帝,本来就叫皇帝,即“伟大的缔造者”。后来“皇帝”多了,只好把他的名称改成“黄帝”,意思是“天下之中体现了黄土之德的伟大缔造者”,或“中央大帝”。
黄帝成了中央大帝后,其余那些伟大缔造者,便被安排到东西南北四方,分别为赤帝(火)、青帝(木)、黑帝(水)、白帝(金),与黄帝合为“五帝”。
问题是,物以稀为贵。伟大缔造者多到五个,便未免掉价。为了再设一个等级,只好把“皇”这个形容词当名词用。“三皇五帝”的说法,就这样被发明出来。18
没有证据表明,嬴政对这段历史有过研究。也许当时的他,只不过自认为“功高五帝”,又不好意思“比于三皇”,这才发明出介于二者之间的“皇帝”来。
皇帝,即皇和帝,是皇也是帝。
不过这样一来,皇,也就永远地由形容词变成了名词,甚至皇帝的代名词。它的使用比“帝”还频繁,比如皇家、皇族、皇室、皇宫、皇朝、皇位、皇袍、皇权。
这大约是嬴政没想到的。
嬴政当然也想不到,他这个“始皇帝”只传到第二代,他的帝国就一命呜呼。同样意味深长的是,秦虽二世而亡,皇帝这个名词却延续了下来,没有一个人主张更改。
如此看来,嬴政的“一号文件”,岂非意义重大?
当然。
表面上看,嬴政由秦王改称皇帝,不过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他需要有一个足以“称成功,传后世”的称号,就像古罗马的胜利者需要一座凯旋门。但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则后世的开国之君,岂非也可以见样学样,把皇帝换成别的什么头衔?为什么没人改呢?
因为没有必要。
那么,嬴政的变更名号,就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
事实上,当秦王嬴政将韩、赵、魏、楚、燕、齐都收入囊中时,天下和秦便都变了。此前是邦国林立,现在是独此一家。那么,秦在“之一”的时候叫王国,“唯一”的时候难道还叫王国?显然不能。
那叫什么?
帝国。
这当然是大变革。性质变了,称号也得变。伯国的元首是伯,侯国的元首是侯,公国的元首是公,王国的元首是王。帝国的元首呢?当然得叫皇帝。
因此,元首叫不叫皇帝,就看你要不要帝国。后来的汉、晋、隋、唐、宋、元、明、清,都坚持帝国制度,所以他们的元首都叫皇帝,谁都不会更改。
皇帝与帝国,俱为一体。
但,这样一个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在始皇称帝之初甚至之后,却备受争议。
反封建
争议是一批守旧派挑起的。
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是丞相王绾(读如晚)。王绾他们倒不反对嬴政称帝,却反对将王国变成帝国。大约在他们看来,名号事小,国体事大。嬴政要管自己叫皇帝,随他高兴好了。但要把王国变成帝国,却不能不争。
那么,什么是王国?什么是帝国?帝国和王国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有两种王国。一种是战国式的,一种是西周式的。战国式的王国(韩、赵、魏、楚、燕、齐、秦),是各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样的王国制度,王绾他们也不会要。他们要的,其实是西周的国家制度,即“周制”。
什么是周制?
一个王国,许多侯国。
侯国跟王国是什么关系?
王国是侯国的宗主国,侯国是王国的分封国。也就是说,天下名义上是王国的,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在实际上,王国又把天下分封出去,分封给各个侯国,叫“裂土田而瓜分之”。
分封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划出一片领地,然后在边境线上挖沟。挖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猎鹰】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丛书名:易中天中华史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ISBN:9787533939519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世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25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第一章祸起萧墙窝里斗开始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