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又问:是跟少数人快乐呢,还是跟多数人一起快乐?
宣王说:当然是跟多数人啦!
孟子说:那么好了,跟全国人民一起快乐,岂不是最快乐?要知道,与民同乐,就是王道呀!
齐宣王问:王道和仁政,怎样实行呢?
孟子说:减轻人民负担,放宽各项政策,关注弱势群体,就像周文王当年那样。
宣王说:先生这话说得真好!
孟子说:王上既然认为好,为什么不做呢?
宣王说:寡人有病,喜欢钱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王上喜欢钱财,老百姓也喜欢,王上跟民众一起喜欢不就行了?
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又说:这有什么关系?王上喜欢女人,老百姓也喜欢,王上跟民众一起喜欢不就行了?5
齐宣王无话可说,但也不照做。
孟子只好去培训梁惠王。
梁惠王那里就更谈不拢。想想也是,秦国用谁?商鞅。楚国用谁?吴起。齐国用谁?孙膑。结果怎么样?富国强兵,转败为胜,称霸称王。这样的事孟子做得了吗?做不了。那梁惠王为什么要听他的?6
也只好霸王硬上弓。
孟子问:用棍子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说:没有。
孟子又问:用刀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说:也没有。
孟子就说:现在,王上厨房有肥肉,马厩有骏马,民众却面有菜色,田有尸体。这是什么?是率领野兽来吃人!兽类相残,人类尚且厌恶;主持国家政治,却率领野兽来吃人,又有什么资格为民父母?7
呵呵,这哪里是上课,明明是训人。
孟子为什么要这样教训国王?
难道他要革命么?
也许是的。
无民权,就革命
孟子确实像革命党。
有一次,齐宣王问:武王伐纣,有这事吗?
孟子说:史书上有。
宣王又问:臣弑其君,也可以吗?
孟子马上硬邦邦地回答:破坏仁的叫作贼,破坏义的叫作残,贼仁残义的就叫作独夫。我只听说打倒了独夫殷纣,没听说过什么弑君不弑君的!8
又一次,邹穆公遇到难题。
邹穆公告诉孟子,前些时我们跟鲁国发生冲突,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民众却袖手旁观。这事让寡人左右为难。杀了这些见死不救的吧,杀不完;不杀吧,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先生,请问该怎么办?
谁知孟子却幸灾乐祸。
孟子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老百姓不好!这下老百姓可逮住报复的机会了。9
晚清的革命党,也不过如此吧?
但,为什么?
因为在孟子那里,民权高于君权。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0
也就是说,民权第一,政权第二,君权第三。君,可以高高在上,可以养尊处优,可以也应该独一无二,叫“天无二日,民无二王”。11 但,如果他不合格,就不能享受这份尊崇,人民也就有权利革命。
这,也是国王培训班的课程内容。
一次,孟子问齐宣王:有人要出差,把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回来后却发现老婆孩子在挨饿,在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
宣王说:绝交!
孟子又问:如果长官管不了部下,该怎么办?
宣王说:撤职!
孟子再问:一个国家政治搞不好,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该怎么回答?
王顾左右而言他,看着随从们说别的去了。12
但孟子还有机会。
又一次,齐宣王问:公卿都相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同宗之卿,有异姓之卿。但他们的职责,都是君王有了大的过错就要劝阻。如果反复劝阻还不改,就要采取行动。
宣王问:同宗之卿会怎么样?
孟子说:废了那王!
宣王一听,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孟子说:王上不必紧张。王上问臣,臣不敢不实言相告。照道理说,是这样。
宣王的脸色这才恢复正常。
又问:如果是异姓之卿呢?
孟子说:拂袖而去!13
哈,还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毫无疑问,孟子从来就没反对过君主制,也不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但他跟孔子一样,不讲平等,却讲对等。对等,就是我有义务,你也有;你有权利,我也有。大家礼尚往来,谁都不能盛气凌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4
忠诚与客气,不平等,但对等。
孟子却没那么温良恭俭让。他的说法是──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15
也就是说,你把我当什么人,我就把你当什么人;你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就把你当敌人。
呵呵,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但,这也顶多是翻脸,为什么要革命呢?
更重要的是,人民为什么就有权革命呢?
因为君权来自民权。
有一次,学生万章问:尧把天下让给舜,有这事吗?
孟子说:没有!没人能把天下让给别人。
万章说:那么舜的权力,是谁给的?
孟子说:天给的。
万章问:上天授权时,反复叮咛告诫了吗?
孟子说:没有。天是不说话的,但上天会看人民群众的反应。民众满意谁,天就授权谁。天子之权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天与之,人与之”。16
对,双重授权,或共同授权。
这很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孟子还引用了《尚书·泰誓》的一句话,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样一来,上天和人民的共同授权,就其实是民授。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堪称伟大。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是否民主,关键就看授权主体。政权民授,就民主;神授,就君主;自授,就专制;不讲授权,黑社会都不如。
然而,自从周人确立了“君权天授”的观念,授权问题就不再有人讨论。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明确把授权主体界定为上天和人民,而且“名为天授,实为民授”,孟子是第一,也是唯一。
但,古代中华史的民主传统,也就仅此而已。
君权来自民权,故民权高于君权,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与诸子的区别:老子和庄子不要君权,也就无所谓民权;墨子和韩非主张集权,则君权高于民权。
先看韩非。
守住你的王冠
其实,韩非也有“国王培训班”。
学员里,也有梁惠王。
当然,韩非出生时,梁惠王早已去世,韩非不可能给他上课。上课的人,叫卜皮。
卜皮也是法家。
梁惠王说: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据先生所知,寡人的名声怎么样?
卜皮答:臣听说王上是慈惠的人。
梁惠王听了十分高兴,洋洋得意地问:那寡人的慈惠到了什么地步呢?
卜皮答:到快亡国的地步了。
惠王大吃一惊:慈惠不是行善吗?怎么会亡国?
卜皮说:慈则不忍,惠则好施。结果是什么呢?必然是该杀的不杀,不该赏的乱赏。如此“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岂有不亡之理?17
此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被韩非编进了教材,用来培训各国国王。只不过,韩非的课程内容跟孟子是相反的。孟子讲王道,韩非讲霸道,而且是横行霸道。
为什么横行霸道?
因为社会风气如此,时代精神也如此。
韩非说,有一年齐国伐鲁,鲁国派孔子的学生子贡去进行外交斡旋。子贡滔滔不绝说了半天,齐人却一句话就打发了他。齐人回答说,先生的话确实说得漂亮,但我们就是来抢地盘的,漂亮话管什么用?
结果,齐把国境线划到了鲁国都城门前十里。
这,难道不是横行霸道?
于是韩非说,别再扯什么仁义道德,扯什么兼爱天下,扯什么温良恭俭让,谁讲谁倒霉,因为时代变了。这个变化,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18
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也好,国际关系也好,都是利益关系。只不过,利益的获取,最早是“揖让”,后来是“巧取”,现在是“豪夺”。如此而已。
是啊,所有的脸都撕破了,何必再来粉饰太平?
君臣关系,也如此。
我们知道,在儒家那里,君臣是被看作父子,邦国是被看作兄弟的。对此,韩非的反应是一声冷笑:亲如父子?就算真父子、亲兄弟,又如何?楚成王,不是被他亲儿子逼死了吗?19 齐桓公,不是把他亲哥哥杀掉了吗?20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友,管用吗?
不管用。
什么东西管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第一章祸起萧墙窝里斗开始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 最新章:第2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猎鹰】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丛书名:易中天中华史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ISBN:9787533939519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世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