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了杨朱思想血脉的,也许只有庄子。
庄子是超凡脱俗的,他似乎并没有卷入这场君权与民权、公权与私权的论争。但作为诗人哲学家,他却诗意地思考和回答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休闲。
庄子说,你看那浪里白条,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也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鱼乐?
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庄子的太太死了。
朋友死了太太当然要吊唁,因此惠子去看他。
惠子就是惠施。
惠施是宋国人,学派属于名家。他没能留下著作,我们只能到别人的书里去看。不过,作为庄子的朋友和论敌,他在《庄子》一书中总是输家。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休闲。
那时还没有工业污染,河水想必很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在水里游。于是庄子便说,你看那浪里白条,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也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鱼乐?
惠子说:这就对了!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也当然不知道鱼。
庄子说:不对!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你一开始就问我,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就是在这里,在这桥上和水里知道的!1
显然,庄子这是诡辩。因为惠子所谓“汝安知鱼乐”,是问“怎么知道”,不是问“从哪知道”。回答“从这里知道”,岂非文不对题?
但庄子的强词夺理,却表明了他的态度。
什么态度?
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是这样吗?
是。
实际上,庄子未必不知道自己是诡辩,也未必真知道鱼是否快乐。他说“鲦(读如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不过因为当时他自己很快乐。
这就叫“移情”,是一种审美的态度。有此态度,则万物无不有灵,也无不有情,还无不有趣。
这样看,惠子反倒是煞风景的。
所以庄子要强词夺理。他其实也是在表明态度:人活着,要开心。开心就好。为什么开心,别问!
要问,也问你自己。
对!我行我素。
因此,当惠子前来吊丧时,便看见庄子正以一种傲慢的姿势坐在那里,敲打着瓦罐唱歌。
这似乎太不像话。
于是惠子说:人家跟了你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现在不幸去世。你不哭已是不近人情,居然还要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呀!她刚去世时,我又何尝不悲痛。只是想到一个人的生命,从无到有,又从生到死。这生老病死,不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吗?现在,她安安静静地躺在天地之间,踏踏实实地睡着了,我却在这里鬼哭狼嚎,岂非太不懂得生命的真谛?2
这可真是看透了死亡。
死亡即大限。看透了死亡,也就看透了人生。
也许,这又是对杨朱的继承。
杨朱说,天下万物虽然生态各异,但终有一死则完全相同。活十年是死,一百年也是死;仁者圣人要死,恶棍傻瓜也要死。活着时是尧舜,死了是腐骨;活着时是桀纣,死了也是腐骨。腐骨跟腐骨,有什么区别?3
好嘛!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下面的结论也顺理成章:
既然难免一死,那又何必纠结。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所以,你死了我可以哭,也可以笑,还可以唱歌。我死了也一样。因为我的人生与你无关,你的人生也只属于你自己。我们各人过好各人的吧!
但,既然终归要死,那又何必活着?
这得想想。
杨朱的回答是:既然有了生命,那就只能活着,还得好好活着。这就叫“且趣当生,奚遑死后”──过好当下每一天,别管死后怎么样。
那么,什么叫好好活着?
或者说,人活着,为什么?人生一场,干什么?
对此,先秦诸子也有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只不过,他们有的是发表宣言,说给我们听;有的是身体力行,做给我们看。
先看孟子。
要做就做大丈夫
孟子的主张,是要活就活出个样儿来!
什么样儿?
大丈夫。
什么是大丈夫?
万物皆备于我;不怨天,不尤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孟子是大丈夫吗?
是。
有一次,齐宣王派人来说:寡人原本应该去看望先生的。可是寡人感冒了,不能吹风。如果先生肯来,寡人就上朝,不知能让寡人见到先生不?
孟子马上说:不好意思,碰巧臣也不能吹风。
其实孟子没病。
而且,他还原本是准备去见齐宣王的。
那么,孟子为什么要装病?
因为直觉告诉他,齐宣王是“托疾以召”,5 也就是借口生病来召见他。这当然不行。
对此,孟子曾做出解释。
孟子说,天底下最尊贵的有三样:爵位,年龄,道德。在朝廷,看爵位;在乡里,看年龄;要平治天下,就首先看道德。因此,哪怕贵为国君,也只能登门求教,哪有随随便便把有德之士呼来唤去的道理?6
所以孟子宁肯装病,也绝不迁就。
孟子还说,一个士人要想游说诸侯,就先得不把他放在眼里,叫“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7 因为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正义。我们又不比他少什么!8
难怪他能办“国王培训班”了。
其实孟子的培训班,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齐宣王和梁惠王,算是上了分数线。惠王的儿子襄王,孟子就看不上眼,说是“望之不似人君”。9 所以,孟子还有个说法:我不屑于教育他,那就是教育他。10
孟子不屑于教诲的,都有谁呢?
上不了培训班的国王。
如果考试及格呢?
也不能跟孟子平起平坐。孟子曾借孔子之孙子思的口说:论地位,你是君,我是臣,哪敢跟你交朋友?论道德,你是徒,我是师,怎么能够做朋友?11
这就是傲骨了。
傲骨,是士人的气节。
的确,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有傲气,则骄人;无傲骨,则媚人。不骄不媚,是为大丈夫。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大丈夫?
养浩然之气。12
有了浩气,会怎么样?
浩气充盈胸中,就是“美人”,叫“充实之谓美”。如果还能放射光芒,就是“大人”,叫“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如果这光辉还能感化影响别人,就是“圣人”,叫“大而化之之谓圣”。如果这感化和影响还不知不觉,就是“神人”,叫“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美、大、圣、神,是人格修养的四种境界。13
境界是需要提升的,但只要有此浩然之气,就会以天下为己任,以正义为担当,至大至刚,至正至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当然,他也任何时候都会敢于直言。
于是,孟子所向披靡。
有一次,孟子到齐国某地视察。
当地的地方官,叫孔距心。
孟子问:如果手下的战士,一天之内三次失职,大夫您会开除他吗?
孔距心说:等不到三次。
孟子说:大夫您已经超过三次了。因为贵地的灾民和难民,老弱暴尸荒野,青壮流离失所,已近千人。
孔距心说:这不是距心力所能及的。
孟子说:替别人放牧牛羊,却找不到牧场和水草,是该把牛羊还回去呢,还是看着牛羊死去?
孔距心说:距心明白了,这是距心的罪过。
孟子回到国都,对齐宣王说:王的地方官,臣认识了五个。知道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宣王说:这也是寡人的罪过。14
呵呵,这是怎样的侠义,又是怎样的坦荡!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为行义,活见鬼
孟子行侠仗义,墨子装神弄鬼。
这样说,也许冤枉了墨子,因为他可能是真的信鬼信神。为了证明鬼神的存在,墨子曾经讲了大量活人见鬼的故事。15 结果,却让他狼狈不堪。
有一次墨子病了,一个名叫跌鼻的学生便来质疑:先生为什么会生病?先生怎么可以生病呢?
这话奇怪!
是人就会生病,墨子怎么就病不得?
因为墨子说,鬼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谁要是实行兼爱,做好事,鬼神就奖赏他,让他走运;谁要是不兼爱,做坏事,鬼神就惩罚他,让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第一章祸起萧墙窝里斗开始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 最新章:第2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猎鹰】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丛书名:易中天中华史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ISBN:9787533939519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世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