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1949民国圈子-第47章


⊙老舍和许地山在国内时就认识,在伦敦又遇上,走得更近了,有时候两人站在路边也能聊上三四小时。许讨厌英国,老舍回忆说:“他有时过火地厌恶外国人,因为要批判英国人,他甚至于连英国人有礼貌,守秩序,和什么喝汤不准出响声,都看成是愚蠢可笑的事。”
⊙曾今可为了卖自己新出版的小说《爱的三部曲》,诡称出版前,书稿曾被女友抢去,怒掷于法国公园水池中,幸亏打捞及时,这部作品才得以存活下来……消息一经记者放出,读者纷纷去抢购,短时期内连印三版。
⊙20世纪30年代,据传郭沫若的稿费标准达到了千字十五元;林语堂主编《论语》,每个月可得三百五十元,主编《人间世》,每月有五百元;张资平每天可以写一万字,按平均千字六元算,每月可收入一千八百元,外加出书的版税收入,每月可到三千元。
⊙诗人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苦恋八年而分手,戴很沮丧,穆时英安慰他说:“施蛰存的妹妹算得什么,我妹妹要比她漂亮十倍。”不久,戴望舒就和穆家妹妹恋爱、结婚了。
⊙曾今可做刊物主编时,以喜欢发表女文艺青年的文章而闻名,所以经常有男文艺青年为了赚点稿费,就起一个娇滴滴的笔名去投稿。
⊙曾今可有一回宣称要退出文坛,在报上登了个启事,说“我将在英雄们的胜利笑声中悄悄地离开”。有人同样在报上登启事,嘲笑说:“惊悉曾词人决意要离开这文坛,我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痛惜于我们文坛上这个不小的损失,我们曾词人不但道德高,人格也好,他对于我们的造谣诬蔑一概置之不理,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和道德啊!”
⊙20世纪40年代,女作家苏青、张爱玲很火,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被拍成电影后,据说苏青从每张电影票中提成百分之五;张爱玲约稿多,价码极高,可达千字六万元!
⊙有人排了一个上海女作家财富榜,当时的排名是:首富苏青,第二名张宛青,然后是潘柳黛。
⊙苏青的父亲是上海一家银行的经理,家庭富裕,苏青小时候有家庭教师教她英语、音乐和舞蹈,一家人经常外出应酬、兜风、吃西餐。父母希望把女儿培养成未来的公使夫人,但像个野丫头跟下人们打成一片的苏青,显然让父母失望了,母亲叹息着说:“这孩子实在是没有当公使夫人的福分!”
⊙苏青和周楞伽在报纸上“对骂”,周骂苏的《结婚十年》和《饮食男女》是“满纸风流寡妇、两颗樱桃,大胆老面皮,肉麻当有趣”,并爆料说苏州有书店贴出广告,把她的作品称为“科学的性史”。
⊙曹聚仁加入到“京派”、“海派”的战火圈中,大骂:“一成为文人,便无足观,天下乌鸦一般黑,固无间乎京派与海派也。”不料此论一出,便被人嘲笑为“乌鸦博士”,“生成了一张不吉利的嘴,和一副热火般的心肠”,文坛一有什么是非之事,他都要去插一嘴。
命中注定顽固地爱你:清朝遗老的圈子
辛亥革命后,中国复辟派分为三派。一是恭亲王溥伟等人为代表的王公贵族。为了重组武装,溥伟还特意在青岛建了座道观,作为复辟分子来青岛的招待所。德国人又特批他在德人集中居住的会前街建造了很有气派的“恭王府”。而他的这座府邸就成了青岛遗老们“复辟”计划的办公室。另外一派是以张勋为代表。他们要将皇帝当做傀儡,以复辟为名,自揽大权。最后一派则是纸上谈兵派,只在理论和宣传上提出复辟。
【小档案】
〔溥伟〕
生卒年:1880年12月13日~1936年1月
出身:末代恭亲王,溥仪堂兄
民国后主要居住地:青岛、大连
身份:宗社党(一个意图复辟清朝的组织)成员
主要经历:发动满蒙独立运动,组织“勤王军”
名言:有我溥伟在,大清帝国就不会灭亡
〔郑孝胥〕
出生地:福建福州
生卒年:1860年5月2日~1938年
身份:政治家、书法家、“同光体”代表诗人
清朝职务: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
民国后主要居住地:上海、长春
书法代表作:初版《辞源》的书名、“交通银行”题字
政治“代表作”: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伪满洲国成立时,任总督理大臣(即总理)兼文教部总长
〔梁鼎芬〕
出生地:广东番禺
生卒年:1859~1919
身份:晚清名臣、遗老、诗人、学者
名臣“代表作”:中法战争时,弹劾李鸿章“六大可杀之罪”;张之洞创办近代教育的得力助手
遗老“代表作”:民国后曾任溥仪的老师,参加张勋复辟
诗人“代表作”:“岭南近代四大家”之一
学者“代表作”:广东广雅书院首任院长,并主讲于两湖书院、南京钟山书院
遗言: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世也
〔辜鸿铭〕
绰号:清末怪杰
出生地:马来西亚 祖籍:福建泉州
生卒年: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
毕业学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
身份:学者、翻译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忠实粉丝
传奇:据说精通数十种外国文字,民国后继续留一根长辫子
名言: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谕那些蛮夷之邦
张人骏(1847~1927):直隶人,晚清名臣张佩纶的侄子,清末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民国后避居上海做遗老。
樊樊山(1846~1931):即樊增祥,“同光体”代表诗人,近代最高产的诗人。其父亲在湖南做武官时,被仅是举人的左宗棠大骂“王八蛋”,愤而发誓要把儿子们教育成进士。后来樊樊山果然中进士、做大官,并成为著名诗人。
铁良(1863~1938):满族镶白旗人,曾任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等,满族中的军事要员,军事力量堪与袁世凯分庭抗礼。民国后为宗社党核心成员,积极复辟。
※※※
⊙张人骏是张爱玲的叔叔,袁世凯的盟弟兼亲家,一生以“忠于大清”自诩,在政治上几乎属于“顽固势力”的一方,对维新、洋务运动等都采取消极态度。任职两广总督期间维护西沙和南沙领土主权。1947年,民国内政部将位于南沙群岛西部的一个滩涂改掉原有旧名,重新命名为“人骏滩”,以纪念张人骏的功绩。
⊙辛亥革命后,中国复辟派分为三派。一是以恭亲王溥伟等人为代表的王公贵族。为了重组武装,溥伟还特意在青岛建了座道观,作为复辟分子来青岛的招待所。德国人又特批他在德人集中居住的会前街建造了很有气派的“恭王府”。而他的这座府邸就成了青岛遗老们“复辟”计划的办公室。另外一派是以张勋为代表。他们要将皇帝当做傀儡,以复辟为名,自揽大权。最后一派则是纸上谈兵派,只在理论和宣传上提出复辟。
⊙1924年,前清庆王奕劻的儿子载振搬到天津居住。这人富得冒油,喜欢赌博,曾在一夜之间输掉两所房子。有一次,他在买跑马场的彩票时跟人打赌,如果赢了,就把马场道修成柏油路面,结果真的中了彩。他果然遵守诺言,不仅用光了赢来的钱,还另外贴了一笔钱。
⊙1923年9月,日本地震。溥仪以赈灾之名向日本捐助,当时溥仪小朝廷的经济来源很困难,一时拿不出现款,溥仪就让人从宁寿宫库中提出48对古瓷瓶和2个珍珠手串,派人送到日本使馆。每个手串有108颗珍珠,有人估计起码价值30万元。据说这项个人名义的捐赠,超过了当时北洋政府赠款的数额。
⊙劳乃宣在青岛时和遗老们经常进行思想联络,他同逊清遗老吕海寰、陆润庠、赵尔巽、张人骏、周馥、王垿、刘廷琛之父刘云樵等人结成“十老会”,以文会友。并与在青岛的日本人鬼头玉汝等八人结成“八仙”,结为诗社,互相唱和。
⊙劳乃宣在青岛和德国人尉礼贤组织了一个尊孔文社。成员多为清朝遗老,也有少数的在青岛德华大学任教的德国教授、学者。这些人在一起交流东西方文化,因而也称“中西文社”,有时在饮酒之间论文谈道。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文社”开始时并不顺利。遗老们在上面讲,德国人费尽精神,也听不太懂;轮到德国人发表言论时,遗老们干脆回家睡大觉去了。
⊙前两江总督张人骏,也就是张爱玲的叔叔,在辛亥革命后跑到青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