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335章


随着王玄策的话语,周曾陈茂材等人也说出了自己平民之身份,不由得向鸠摩利罗投来了相同的疑问……
于是,这鸠摩利罗就这样对他们解释到:“这件事情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五印度大地,不像你们华夏大地,向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有夏商周,更有这大秦,大汉,以至于现在你们的大隋,大唐,总之向来都是统一占据大多数时间。而在我五印度大地,算下来统一的时期也仅仅只有八百多年前的孔雀王朝,以及一百多年前的笈多帝国,对了还有这戒日王建立的曷利沙帝国。这三个大一统的时期,算下来,孔雀王朝仅仅只有136年,笈多帝国也只有180年,而这曷利沙帝国你们也知道只有这三十来年,这三个时期加起来也就三百来年,还不如你们一个大汉王朝统一的时间长;换言之,这众多的历史时期,我五印度自然就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过程。”
听他这么一说,王玄策等人不住的点了点头,感觉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松散的王朝,为了一统,为了生存,自然都应该有他独特的方法。想当年这华夏一统,不仅仅是因为中原地区的人口发展过快,更重要的则是因为这炎黄二帝,让所有华夏之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概念,共同的根……
随着这鸠摩利罗稍稍顿了一下神之后,接着又说道:“虽说大部分都是分散的时期,但是我五印度,有这一个本根的教义,就是这《吠陀经》因为所有的百姓,均认同这本经书的主旨思想,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一方面为了更好的维护统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国家,同时也为了让百姓更加的安居乐业,就根据这创始的原人,引出了这四种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则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为何贱民要被派出在身体之外呢?”陈茂材不由得随口就发问道。
“因为在当时贱民很少,不曾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贱民也成了我五印度主要的一个种族之一”鸠摩利罗就这样简单的回复到。
“在后来,你们也应该清楚了,根据这种神灵的发展,就有了这四种等级,他们之间相互制约,互不隶属,按照各自的顺序,有序的生活。当然了,我婆罗门教也是严禁杀生的,所以,这四种姓也是安然的生活。这四种姓能够如此的协调,自然是有他的优点的。因为我五印度国家都相对弱小,所以时常得面对战争。自从有了这四种姓之后,在应对外敌的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哦,这话如何来说呢?”王玄策也带着一丝疑问,向鸠摩利罗随口问道。
“因为这同一种姓,往往是居住在一个地方,如若国家有战事,组织以及通知起来,倒是方便了很多。并且这种按照种姓而居的方式,也为每一种姓,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生存保证,因此,在我五印度,不但不会使种姓制度瓦解,反而会强化种姓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基本的生存权利。”鸠摩利罗端端正正的回复到。
听他这么一说,王玄策等人也从这实际情况上,点了点头,感觉这句话说的很是在理。
“另一方面,这种姓制度,正是因为有了宗教的根本教义,并且被加强于神的身上。同时巧妙的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人心的本能,以及心理上的演化理论。再加上又在长期的生活之中,因为这瘟疫等疾病的流行,以及各种阶层所使用食物的不同,在我五印度大地上进而就形成了百姓不愿意食肉,或者不愿意接触那些可能使自己患病的腐烂的尸体或者食物,进而又从心里上形成了自然而然的隔离基础。就渐渐的形成了这种扎根百姓之中的基础思想。”
(本章完)
………………………………
第五十一回:鸠摩师细解宗教史 唐使节再问疑惑点(下)
听他这么一说,王玄策等人也算是对着种姓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于是也投来了肯定的目光。只见这鸠摩利罗又接着说道:“你们疑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既然这人一出生下来,就有这等级之分,那么他会心甘情愿的在这低种姓人只见一直生存下去吗?答案是会的。因为在我们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之下,所有的信众,尊奉的就是修来世,如若是高种姓,自然就是上辈子修下的好的缘分,才让他这辈子来享受的;如若低种姓,则是因为上辈子作孽太多,以至于这辈子转世为低种姓,只有好好地修行,下辈子才能够转生为高种姓,所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寄托,进而造成了这种基本的宗教信仰;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维持这这种宗教发展下去的基本规律,不是我们高种姓,反倒是这低种姓?”
听闻他如最后如此奇怪的结论,众人也很是诧异,只听王玄策这样问道:“这又是为何呢?”
“比方说这佛教至高无上的神,佛陀,他就是高种姓,其实他很不愿意所有的百姓有这高低贵贱之分,于是就通过这《吠陀经》之教义,发展出了佛教,信佛之人,自从入了这佛门之后,就不再有这高低贵贱了。但是,这仅仅只是他自己的一念所想。在这最底层的百姓之中,特别是这低种姓的百姓,好不容易将这一世勤勤恳恳的修行,突然间就没了这高低贵贱之分,自然就有了这一丝失落之感,如若次这辈子不是白白的修行了吗,所以,虽说很多年我婆罗门教也是分崩离析,纷扰不断,但是在这最基层之中的百姓之间,则是有根深蒂固的百姓基础,也正是他们,推动了我们婆罗门教,在这五印度存在的根基,与有序的传承。因为下一世会为好人,会为高种姓的人。”鸠摩利罗于是又这样的对他们解释到……
至此时,这王玄策等人才明白这婆罗门教发展的基本脉络,更明白了这传承的主题思想,与存在的实际根据。回想着这一路走来,特别是在这偏远的农村地区,婆罗门教的确要远胜于佛教,而佛教的寺院,包括以前的佛陀遗迹,均是在著名的城市周围,并且这甚多的佛教高僧也都是这婆罗门教之人,这其实说白了,这就犹如一座围城。低种姓的人为了下辈子可以身为高种姓,于是这辈子就勤勤恳恳的净心修身,维护这基本的教义传承;而部分高种姓的百姓,为了逃脱这种生活,则愿意脱离这婆罗门教,归入佛门。
紧接着这鸠摩利罗又这样给他们解说到:“其实,是在这佛陀明白这婆罗门教之根本主张之后,才发展出了这人不应该有这等级的划分,虽说如此,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当世修行的观念,再加上当时我们婆罗门教颇为松散,在这婆罗门阶层以及刹帝利阶层形不成有效的心里安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下辈子是否还为这高种姓。于是这佛陀就趁着这个原则与集会,在这高种姓之中,弘扬佛法,寻求他们内心之中的安慰,进而这佛教,就在我五印度大地之上开枝散叶,发展了起来”
听到这里,王玄策等人也算是大致明了这两派之间,基本的发展思路。但见这王玄策转念一想就说到:“我等这一路走来,发现这五印度佛教没落也不是这一朝一日的事情,其实已经持续了很久。大师这一番辩论,可能正是在这将倒的大厦面前,增加了一把推力而已。”
“你这句话很是中听。其实在佛陀圆寂之后,佛法并没有大兴,而佛教大兴的时期,在刚才我已经说起过,就是这三个统一的时期,孔雀王朝,笈多帝国,以及曷利沙帝国。为何在这三个时期佛教会大兴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佛教在高种姓之间传播的甚是融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一统,作为国王,必然要对这国内的治理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而佛教在这各阶层平等的基础之上,则做的比婆罗门教好了很多,鉴于此等观念,所以,这各位国王,就将这佛教升格为国教,大建佛寺,大兴佛事。但是,随着国家的再次分崩离析,婆罗门教的实用性就体现出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姓的划分,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敌,所以,在这分裂的社会之中,可以更好的维护刹帝利阶层的统治,因此,就渐渐的升级成了这众多小国家之国教。就拿这最近的一次,随着戒日王的宾天,这五印度又一次陷入纷乱之中,佛教自然也就陷入曾经走过的循环。”
话说到这里,众人也算是完完全全的明白了这佛教在这五印度大地的兴亡更替,以及这婆罗门教在这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