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沧海》第324章


“也许知道董事长是接朱兆有女儿骨灰回来的恩人,朱兆有女儿的阴魂不离开吉普车。”吴兵顺着刘春花的思路推测道。
“朱兆有女儿的阴魂会在箱包里死命拉着不放,舍不得就这样被你拎走,使你感觉到手中的箱包越来越沉的原故。”刘春花看吴兵已经接受她父母乡下的风俗,大胆地提出箱包变重的原因。
听完刘春花的解释,吴兵感觉到心中有委曲,这明摆着是朱兆有女儿的阴魂错怪了,他拎着箱包走,还要去搭乘长途客车,需要付出千辛万苦辗转多少路程才能安全地回到滨江,现在的社会竟连阴间也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吴兵想想心不甘,他打算问一问刘春花父母的乡下有没有减轻重量的方法。
“阴魂看不见人间的事,有没有好办法沟通一下,不能再让阴魂死拉硬拽,让活人不堪重负。”吴兵带着试探性的口吻问道。
“乡下人的经验,一路走一路上不停地喊。”刘春花脱口而出,给吴兵传授乡间人们出殡时的做法。
“阴魂看不到能听得见吗?”吴兵打破砂锅问到底。
“听得见,但阴魂胆子小,语气一定要温柔,不断地重复,不是叫上一遍就能感应得到的,必须喋喋不休不间断地喊,最好你们俩人一起喊,效果也许会更好。”刘春花想到吴兵是一个外乡人,可能不知道滨江的风俗,她接着说,“朱兆有的女儿比我们都大,我教你这样喊,朱姐,我们走喽,带你回家,与父母团聚,放心吧!”
吴兵学着刘春花的模样,在吉普车旁试着边走边喊,秦军跟在吴兵的身后,也重复着吴兵同样的一句话,走了十来步,吴兵感觉到奇迹真的发生了,手上的箱包渐渐的轻了起来。
秦军与吴兵心中的疙瘩解开了,准备上路,吴兵怕刘春花不放心,讨好地问:“我们可以上路了吗?”
刘春花左嘱咐右叮咛吴兵与秦军一路上的注意事项,当他们俩人提出要上路时,她的心中又开始徘徊起来,突然对朱兆有的女儿有一种强烈的同情心,一个没有成家的女孩一生颠沛流离,客死异国他乡,魂归故里的路上还在漂泊。
刘春花想,天堂只是人们的一种假想而已,理想中的天堂根本不存在,如果有天堂的话,宇宙飞船早就为人类找到天堂,怎么到现在科技如此发达还没有发现天堂呢,其实天堂永远在人的心中。
想到此,刘春花从车窗外缩回头,对王大海说:“你下来,让秦军开车。”
“可不能让吴兵拎着箱包一个人上路。”王大海提出反对意见。
“仔细想一想,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一起走吧。”刘春花袒露心迹。
“你现在不恨了?”王大海想到刘春花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关心地问。
“与那个箱包有什么关系,我恨你,总是让人不得安宁。”刘春花撅着嘴抱怨道。
“不是已经说好,现在的王大海已经不是懵懂少年时的王大海,合资项目会小心应对。”王大海安慰道,他下车与刘春花一起坐到吉普车后排。
第三○一章 节外生枝
吉普车接近滨江时,天色越来越暗,前方远处一片黑乎乎的天,那是暴雨云层,不一会,驶入雨区,雨水如注,水幕中看不清车窗外的景物。
快到朱兆有夫妇墓葬的靠山村,雨渐小了,但风不小,风雨交加,接王大海一行的王鹏、杨民生、牛强、顾长贵和陶勇在雨中淋湿透了,虽然打着雨伞也无济于事,刚才的大雨着实不小。
等陶勇放完一挂鞭炮,王大海下车,杨民生走上前说:“董事长,村里负责‘一条龙’服务的石匠说,定好的日子,不能变,再坏的天气也得入土为安。”
“石匠人呢?”王大海问。
“在村口的小店里等着我们。”杨民生指着不远处的小店回答。
王大海在杨民生的带领下,走到小店,来到石匠面前,还有石匠找来帮忙下葬的四个农民,带着不同的工具,每个人都身穿薄薄的塑料雨披,等待王大海的车到。经杨民生介绍,王大海与石匠握手寒暄,当着王大海的面,杨民生把钱交给石匠。
“从国外回来的。”石匠并没有马上收钱,看看王大海问。
“是的。”王大海回答,他没有明白石匠的意思。
“我跟领导说了,想打个折扣。”石匠一脸诚实,接着说,“现在你们赚点钱都不容易。”
“那是,光从英国的来回及提取骨灰费用就三万多。”王大海想了一下,说出直接费用。
“领导跟我们关系都不错,但现在村里的山林都承包下去了。”石匠面有难色,吞吞吐吐地说。
“有什么不好办的,你大胆地照直说。”王大海怕石匠认为给的钱数不够,鼓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领导给面子,承包主不好说话,国外回来的,不但费用高,还一分不让,凭我的能力只能要到一个最低价。”石匠很热心,解释之前与杨民生找过领导与山林承包主的情况。
“请师师为主,以你说的算数。”王大海掏出一包英国香烟,一一发给大家抽。
石匠把接住的一支英国香烟放在鼻旁嗅一下,来了精神说:“还有优惠的余地,只要找一下承包主,董事长张一个口,少几百块钱很有把握。”
“非常感谢!”王大海开口回答。
王大海不想再在钱数上讨价还价,时间已近中午时分,不能耽误下葬时辰。他向杨民生使了一个眼色,杨民生再次从公文包里掏出两扎现金塞到石匠手中,石匠看话说到这个份上,没有再推辞,伸出手指沾着唾液当面清点后,带着四个农民肩扛背驮一些工具,以及石灰、香纸等下葬所需要材料与用品,走在前面带路上山。
去墓地的土路一片泥水,成了沼泽,一脚踩下去,又滑又陷,王大海抱着骨灰盒不能滑倒,刘春花要上前去扶,被拦下来,杨民生与吴兵两个人左右架着王大海,一行人趟着泥水顶着风雨艰难而行。
爬上丘顶,一眼就望到朱兆有与夫人乔珍的合葬墓,背靠龙山,前方是开阔的平整地带,再向前看去,是烟波浩渺的石塘湖。石匠已先期在合葬墓近旁搭起一个简易的小竹棚,王大海知道那片未淋湿的一小块干地,打有新的木桩,可能就是朱兆有女儿的下葬地。
石匠请了村里的地仙,画上太岁,王大海听从安排烧香点烛行开山礼,然后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把手中的锄头丢到地上跑开。
王大海绕了一圈来到朱兆有夫妇合葬墓,大家都围在墓前烧纸,雨仍在下,雨点大,不是密集的那种,在一阵阵乱风中,一开始都担心纸货潮了烧不起来,但朱兆有夫妇合葬墓坟头的黄纸香火烧得都很旺。
杨民生拿着黄纸一张张的往火堆里添加,口中念念有词:“老董事长哭得伤心啊,夫妻俩终于与女儿团聚了。”
“老天有眼,都流泪了,为老董事长一家人高兴。”牛强凑到火堆旁伸手加上三刀黄纸,一扫杨民生伤感的情怀,说出一句乐观的话。
“老董事长是一个明白人,选对了王大海,知恩图报不简单,就是亲生儿子或者好兄弟也做不到这个份上。”顾长贵两手拿香,向朱兆有夫妇合葬墓作揖磕拜,他被王大海的用心与善举深深打动。
王鹏、吴兵、陶勇还有秦军一一上前烧纸磕拜,王大海接着刘春花后面给朱兆有嗑了三个响头,面向坟头说:“朱姐回来了,老董事长心安吧,过去一直揪心的案件真相随风飘散。”
石匠带着一班人干起事来很麻利,很快挖好墓穴,请王大海看过以后确定无异议,把一只公鸡当场宰杀,甩进去,公鸡并没有马上死去,带着鲜红的血,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当地农村的说法算作祭奠。石匠很细心地捡干净墓穴里的每一根鸡毛,然后才进行骨灰盒下葬。
安葬完毕,石匠安排下葬的人以及山上所有人绕新墓转三圈,打招呼说,不这样的话死人阴魂会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在下山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石匠怎么说大家怎么去做,没有谁不听从。
在村口的小店里,王大海请安葬人员吃了一餐,下午,风停雨住,阳光灿烂,石匠对王大海说:“今天下葬的日子真不错,有钱难买下葬雨,你们每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