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沧海》第325章


在村口的小店里,王大海请安葬人员吃了一餐,下午,风停雨住,阳光灿烂,石匠对王大海说:“今天下葬的日子真不错,有钱难买下葬雨,你们每个人和公司都会有福啦。”
一行人分乘两辆小车回滨江,王大海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完成朱兆有一家人团聚的夙愿,在王大海的心中,除了自己的父亲外,多了一处山丘上那片绿树环抱,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王鹏与杨民生上到王大海坐的吉普车,把吴兵挤到前面的一辆小车上,他们俩人听到风声,德豪公司要与外商合资了,既兴奋又担心,不知道合资企业是个怎么回事,想到王大海这里探个究竟。
杨民生是德豪公司的第一代草根创业者,关心企业的未来,急吼吼地问:“老外与我们合资办公司,有一天老外走了,这个公司不就是我们的。”
还没等王大海回答,刘春花插话说:“想得美,如果老外不走,还越来越多看你怎么办?”
“这是个问题,英国人占着我们的香港就是不还给我们,董事长要小心为妙。”杨民生觉得刘春花的话有道理,谈起他的担心。
王大海只想外商来的问题,至于走的事还没有想过,转念一想说:“只要有钱赚,谁都不愿意走。”
“钱都给老外赚去了,我们喝西北风。”杨民生失望地反问。
“老外不图个赚钱,把设备、技术与资金砸到德豪公司来学雷锋吗。”王大海平心静气地说。
作为德豪公司总经理的王鹏比杨民生年轻,经常跑江海市场接触到一些与各个国家的中外合资企业,他谈起自己的理解:“与我们现起的股份制差不了多少,投股分红,谁投得多谁就分得多。”
“董事长可不能让老外当老大,在合资公司里一定要你说了算,否则我们就没有靠山了。”杨民生想外商一来,不一定买杨民生老家伙的账,直抒胸臆地说。
“德豪公司控股合资公司这一条在合资意向协议中已经明确,当时我想摸着石头过河,宁肯合资企业规模小一点,利润少赚一点,绝不能丢掉主动权。”王大海立即解释,打消杨民生心头的顾忌,接着说,“详细情况回到公司后,还要召开一个董事会,具体研究。”
杨民生谈得正在兴头上,不依不饶地接着问:“现在滨江到处传,只要企业一合资,工人就要长工资。”
“这是肯定的,合资公司提倡高薪、高能、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留住技术人才。”无风不起浪,王大海肯定杨民生听到的传闻。
“企业成本能消化得了吗?”杨民生在公司负责生产管理多年,年年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可成本总是居高不下,工人工资停留在低谷提不上来。
“合资企业生产高科技含量的LE灯,利润高,在成本计划上就已经考虑工资及福利成本比本地企业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这就是合资的优势。”王大海透露合资意向中的冰山一角。
“有这么好的事,赶快合资。”杨民生急切地催促道。
“优势还有很多,比如在技术领先、高端市场、税收减免等等方面。但好事不从忙中取,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王大海压抑住与杨民生一样激动的心情,平静地告诫。
正常行驶中的秦军,突然一个急刹车,吉普车差一毫毫与吴兵乘坐的前面一辆小车撞尾。牛强与吴兵分别跳下车,急匆匆跑到吉普车旁,牛强慌张地说:“董事长赶快调头。”
王大海心想在滨江的大马路上,还有吉普车不能开的道理,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开过去。”
牛强与吴兵俩人硬生生地拦住吉普车,吴兵把头伸进车内说:“节外生枝,国企没有合到资,工人堵路闹事,要市政府出面,其实是冲着董事长来的。”
第三○二章 危急关头
刘春花从吴兵与牛强俩人慌张的神色里,似乎觉察出前方发生了不一般的事,直接拉下秦军握住方向盘的右手,回过头对王大海说:“你这是飞机还是坦克?”
“一辆破吉普。”王大海回答,大家都反对开过去,他没再坚持己见。
“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刘春花看王大海态度有所转变,松口气说。
吉普车一旦停住,接二连三上来的大小车辆把退回去的路给堵死,只能困在车的海洋里泡着。王大海想,国企人表达诉求可以理解,可不能耽误别人工夫,大家都在为生计苦苦奔波,他自言自语地感叹道:“何时才能大路朝天,各走各边。”
刘春花没有注意到吉普车后方接踵而来的车辆,只是看着前方马路上聚集的国企工人,她知道王大海的时间是算着用的,分秒必争,于是大声嚷嚷:“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既不能飞过也不能碾压,老老实实调头,绕道进城。”
“你看看,瞻前不顾后,我们现在插翅难飞。”王大海劝说刘春花看看吉普车的后方,密密麻麻的车辆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接着说,“我们干脆步行走过去。”
“他们正在气头上,你跑去凑什么热闹。”刘春花看着吉普车后方,望车兴叹,但又不准王大海下车,她担心碰到一个国企的搅屎棍,煽动不明真相的工人,把矛头指向王大海,愤怒的洪流势不可挡。
“他们有气也不能往王大海身上撒。”王大海想不欠国企分文,没有必要怕。
“你抢了他们的饭碗,不撒你还能撤谁?”刘春花听到刚才吴兵说,节外生枝,国企没有合到资,工人堵路闹事,要市政府出面,其实是冲着董事长来的。
“他们不是当年的国企,还在强买强卖。”王大海这次毫不退让,不准开车过去,还不能下车走动一下,坚持要下车。
“四个人把你们的董事长看紧,不准离开吉普车半步。”刘春花发威了,指着车外的吴兵、牛强和车内的王鹏、杨民生发号施令。
“我下去抽一支烟,活动一下筯骨。”王大海知道刘春花的性格吃软不吃硬,缓和一下气氛,商量着说。
刘春花沉默不语,没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吴兵拉开车门试探一下,看看刘春花没有当场制止,随即将车门大开,王大海走下车,一行人蹲在人行道上,烟枪像小火炉一样烧将起来。
抽完一支烟,王大海站起来看着远方堵路的工人,想起国企曾经辉煌的时光:那时,国企厂的工人是那么的骄傲,走到哪高人三分,身穿蓝色的工作服,是滨江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到过年过节,工人下班的自行车上前挂后绑都是工厂发的,有令王大海羡慕的糕点、酒以及日用品等等数不胜数,滨江漂亮的女孩扎堆住国企跑,以嫁给那里的工人为荣,即使一个二等残废的男青工都能抱得美人归。
曾经,肩扛手拎液化石油气罐,站在大街上的王大海,是一名待业青年,他要一个个楼道爬上爬下,一家家送上满气的罐,获得一张零票子交给母亲贴补家用。他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漂亮的女孩,在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再也爬不上楼梯的时候,脑海里就幻想着穿上国企的蓝色工作服,骑上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后面坐着漂亮的女孩,折下长江堤畔柳树枝,做出两顶上好的柳枝帽用作遮阳,顺着大运河北上,他要一直骑,骑到京都,把刚刚用自己卖力换到手的沾着汗渍的几张零票,买上一串冰糖葫芦,送给漂亮的女孩,学着电影中的镜头,单膝跪地,举案齐眉。
王大海曾做过一个梦,待业的他被国企厂录用为正式职工,兴奋地向母亲说起,可母亲淡然一笑,告诉王大海梦往往与现实相反,没有希望录用,不是王大海没有那个身体与能力,主要是父母无用,没有一人在国企工作,想要成为国企正式职工,只有华山一条道顶职,父母退下一个,子女顶职招工一人,如果两人都退,那么招工一双。看着绝望中的王大海,母亲安慰说,国企厂没有什么好羡慕的,那一群人不好好的工作,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到晚只知道比吃比穿,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鼓励王大海不要怕,天底下那么多的年轻人,只要手脚不歇下来,不会饿死一个人。
国企人的不幸被母亲言中,汹涌而来的市场浪潮,一潮高过一潮的扑来,一浪狠过一浪的冲击,国企呛水呛得不轻,骆驼似的国企抢不到订单,抢到了订单生产出来的货又不硬,手足无措,开始飘零,失去港湾,没有航向,那个高大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