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春秋苦旅》第616章


之前讨论人与万物的关系,人类与万物的来源,属于哲学的范畴。现在!转移到社会学面来了。人在社会怎么相处更好呢?两人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狂人接舆认为:人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不能像孔子那样。那样做是很危险地,一个不小心,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给‘弄’丢了。
还有!他认为:孔子不应该过分地倡仁义重礼乐,不应该推广他的那一套学说理论。他认为仁义礼乐等条条框框都是束缚人的,让人失去自由。
他还分析认为:人类社会‘混’‘乱’的根源,是因为有了那些条条框框,才让人类失去自由的。条条框框是天子、君王等有权力的人用来束缚世人的。而天子、君王只是少数人,束缚的却是千千万万、世世代代的世人。所以!我们不能要这些条条框框,不能让少数人用这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大多数人。
孔子反驳他,说人类社会要是没有这些条条框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会更加地‘混’‘乱’。条条框框没有错,错的是天子、君王、世袭贵族他们不遵守。是某些天子、君王和世袭贵族的错,而不是条条框框的错。
不能因噎废食!
楚国狂人接舆说不过孔子,马又改口道:
“你这样做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你自己。是不是?你在鲁国‘混’不下去是个例子,你周游列国事业不顺也是个例子,你怎么还不清醒呢?
我听了你的论道,觉得你对道家的理解我还要深刻,可你怎么不知道: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呢?是不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不会再有了,你为何还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孔子说:“我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在这个‘乱’世,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那么顺利地活到终老。包括你们这些学道的人,也一样无法活到终老。如说疾病!如说意外!如说战争!你们能躲避一切么?
再则!道家重生也不是一味的讲究生、为活着而活着。要是单纯地这么来理解,那么!也是对老子的道学误解了。那是自‘私’,自‘私’的人,一样是无法很好地活下去的。
因为!你自‘私’了你无法与人相处,别人不愿意与你相处,你会变成孤家寡人。在这个‘乱’世,孤家寡人势单力薄,是很‘乱’生存下去的。是不是?
记得我在洛邑的时候,老子对我说过!人生虽然是一次生命的过程,看起来是无味的,但是!内容是很丰富的。因为我们有童年、青少年、青年,年和老年,不同年龄有不同地生活内容。
总之一句话!我们有家人、亲人、后代和身边的人,我们为了活下去,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必须融入生活,是不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由此!我们必须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积极人生。”
“那你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啊?”楚国狂人接舆叹道。
孔子说:“我之前说了!除非我们自‘私’地生活,不顾所有人,包括自己的配偶、爹娘长辈和后代,不然!我们都要去参与社会,无法避免。如果是单身的话,那么!你可以不参与社会。不然!你必须去参与社会,积极人生。
我在寻找道家隐士的时候,遇到好多隐士他们都是单身。不!他们以前不是单身,是有爹娘长辈和配偶子‘女’后代的,后来才失去了,没有亲人了他们才当隐士。他们这一类人,可以不问世事。因为!一饱一家人饱,一饿一家人饿,要死一家人死,是不是?
可别人不一样!他们是有爹娘长辈、配偶、子‘女’后代的。为了活着,为了自己的亲人活下去,大家只有齐心协力,相互帮助、照顾才能活下去。自‘私’要分裂,会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是不是?他们能不参与社会么?”
“你?你说的也有道理!”楚国狂人接舆叹道:“我也一样!我没有亲人了,我无牵无挂,才有这种想法的。我如果有亲人的话?也许?我跟别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工作,努力挣钱,养家糊口!”
“这对了!”孔子点头道:“只要我们参与社会,会处处遭遇危险和意外,以及无法避免战争的到来。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积极人生呢?是不是?
老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不要积极人生,而是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其实!积极人生与顺其自然是不冲突、不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老子的顺其自然,是要我们不冒进,而不是不作为。
老子的无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有很多事都不是我们作为可以解决的。有很多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老子的无为是告诉我们要静观其变,而不是被动等死!
当然!在必然地时候,当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既然是死,我们又有何惧呢?是不是?如果用我们的死,换来家人、他人的生,既然是死!舍我其谁?
老子的道学,也不是要我们一味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要我们珍惜人生。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坦然面对,是不是?再则!为了自己的爹娘长辈、配偶、子‘女’后代,我们能一味地为了活着而活着吗?既然是死,何不为亲人而死?是不是?”
在孔子的解说下,楚国狂人接舆不得不点头,承认他对道家学说的理解走了极端。
听了方基石的讲解,曾参也是不住地点头。有些东东,他的先生孔子都没有跟他讲过,特别是“舍我其谁”这一段。道家!也一样讲“舍我其谁”的。因为!道家也是人,他们也有亲人。为了亲人,死有何惧呢?
而孔子!以及儒家,当然是真正地儒家,是为“**”事业,才舍我其谁的。一个为公、一个为‘私’。但是!只要是正确地为‘私’,为了保护自己亲人的安全,一样是伟大地。
为了亲人而献身,更伟大、更符合人‘性’。
只有披着儒家外衣的假儒家,他们才鼓捣别人去舍我其谁,而他们自己例外。别人的舍我其谁,成为保障他们幸福生活的根本。你不愿意为他们去“舍我其谁”,他们给你扣帽子。
第830章 儿孙满堂
除了曾参经常过来看望他外,子贡等人也经常过来。 特别是子贡,一样是他家的常客。而且!还是贵客。
子贡是个生意人,不仅做生意,还在好几个国家做官。当然!是挂名的官职。所以!平时的子贡,特别忙。每次来方基石家,跟串‘门’似的,看一眼走,很少坐下来吃饭、说话。
方基石的家,现在分为两处。曲阜城这边,方恕和方俭他们两家人住在一起。他们的娘亲,也在这边。另外一处是方忠那边,方忠一家人住在自己的封地。方忠也把自己的娘亲接过去了,方勤也在方忠那边。
方忠与方恕两人,早已做了祖父,马要做曾祖父了。两家人加起来,已经发展到近百口了。要是加家里的佣人和雇工,有好几百口。
方忠因为是入赘到了季氏家族,所以!他的后代都是贵族身份。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还可以做官。所以!方忠的后代方恕的后代多。而且!都是贵族身份。
方恕住在老家这边,仍然从事‘私’学。现在的方家,不仅有幼儿园,也一样办起了学和大学。幼儿园是方家的根本,一直没有丢弃。后来又创办了学,儿子教幼儿园,他教学。再后来!方恕的名声大了,也创办了大学,效仿孔子,传授六艺。但是!主要还是德育。
方恕的娘亲,年龄大了之后不再绣‘花’以及从事其他手工业,专业负责看护后代、享清福。
方恕的妻子和‘女’儿,一直从事手工业。并且!还办了工厂,进行批量生产。
方俭一家人,好像方恕一家人的影子,男人大多在方恕的学堂里做事,‘女’人大多在方恕家的工厂里做事。
方俭没有外嫁,丈夫是入赘到方家来的。当年!方忠入赘到了季家,方勤又嫁给了孔鲤,所以!没有把方俭嫁出去,留她下来照顾方忠的娘亲。
方基石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两边住。但大多时候,都是住在方恕这边的。
方忠那边不仅路远,他也住不习惯。毕竟!方忠一家人是贵族身份。他是一个武者、军人,一直自由惯了,在贵族家庭生活他不习惯。可妾室在那边,他不得不经常过去看望。
每次过去,他住几天,晚把后代们召集到一边,传授孩子们武功。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练武都是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