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春秋苦旅》第615章


人,那么此人他一样是在“害人”。
孔子认为:楚国狂人接舆这样来理解他的学说思想,也一样是对老子的道学没有完全正确理解。相反!还是大大地错误理解了。错误理解的后果,一样是害人。不仅害世人,也一样把老子的道学往偏‘激’的方面引导。
说到这里的时候,方基石看向曾参,问道:“你先生对你讲解了么?为什么?楚国狂人接舆那样理解,一样是没有正确理解道家学说,才认为你先生的学说思想和做法是错误的呢?”
曾参想了想,说道:“当时先生跟我讲解的时候,我年龄小,没有听懂。现在!我觉得:应该是!这个社会永远是需要规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律法的约束,人类社会只会更‘乱’。自由!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而不是泛滥。所以!先生倡仁义重礼乐,本身没有错。而废弃是错。楚国狂人所谓的自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泛滥自由。虽然!他没有影响别人,但是!过分倡导自由了。”
“好!说得好!”方基石又夸奖道。
不是方基石故意夸奖,曾参的理解能力也确实让人佩服。毕竟!他的年龄撂在那里,一个才二十几岁的人。
第828章 曾参谈格物致知
“咳咳咳!”曾参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说道:“我也是听先生和学长他们说的。。 。 !”
“你谦虚了!我看好你!”方基石看着曾参,满意地点着头。
“方伯!你夸奖我,让我不好意思!咳咳咳!”曾参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既然你把我当方伯,经常来看望我,并问我这些事,那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我相信你:不是做样子,搞表面形势,你是真心来问我的。其实!你的心里有数,问我一下只是想证实一下你的理解是不是正确,你先生的理解是不是正确?是不是?”
在方基石的问话下,曾参看着他,“咳咳咳”地笑着。
“那次你先生与楚国狂人接舆的谈话,我都听见了!……”
曾参打断道:“方伯都听见了?我听先生说,他与狂人接舆第二次谈话,并没有其他人在场,他们两人。狂人接舆很自负,看不起子路和子贡、颜回他们,只理先生一人。”
“呵呵呵!”方基石笑道:“我在现场,暂时还不可以告诉你原因,天机不可泄‘露’!说正经的!楚国狂人接舆对道学的理解,又进入了一个极端,所以!你先生认为:狂人接舆也不算真正地道家。”
“哦?”曾参一脸认真地问道:“楚国狂人接舆怎么又进入另外一个极端呢?这个?我?我好像没有听我先生讲过?方伯!你讲!你快讲!”
见曾参一副迫不及待地样子,方基石笑了。
他知道!曾参是为了尊重你,故意说他没有听先生讲过,其实是想听你再讲一遍,看看与先生讲的是不是一样?
或者!他这是在陪你说话,让你有一种存在感,让你有一种被人尊敬的感觉。
他要是说他已经听先生说过了,那意思不是:你不要说了。要是这样地话?双方的谈话此结束,那他曾参是个“冷场王”。
让别人无话可说,双方谈话进行不下去,那不是“冷场王”又是什么呢?
“你先生说!楚国狂人接舆对道家的理解又错了,走向偏‘激’的一面,也可以说是又一个极端吧!老子前辈说,人与万物都来源于道,所以!人与万物是平等的。结果!到了楚国狂人接舆那里,他的理解变成:人与万物是一样地,人要效仿万物生活。
从表面看,好像是老子前辈说的那个意思,结果却不是。老子前辈只是说出了人与万物的来源,说人与万物是平等的,都是来源于道,都是道的儿‘女’,或者说是天地的儿‘女’。可人毕竟是人,万物毕竟是万物。是不是?
所以!楚国狂人接舆的理解错误出现在这里了:他把人当成了物!由此!引申出了泛滥地自由。他要效仿其他物,当一个自由的人,像物一样自由。像动物、畜生一样自由,他认为这才符合人‘性’。
其实!他本身走极端思维模式了。人是人,不是物。万物也不是一个样子的,一个物一个属‘性’……”
“对对对!”曾参打断道:“我先生说:格物致知!不同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畜生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对了!”方基石点头道:“所以说!楚国狂人接舆,他把人当成物,与万物齐一,他讲的自由,明显是一种错误。他没有把人当‘成’人,而把人与万物‘混’淆在一起了。所以!楚国狂人的认识是错误地,他否定了人的智商和人类目前面临的情况。
如果我们都这样来认识人和社会的话,无法从社会解脱出来。不!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所以!楚国狂人一样不能拥有自由,被人追杀。
当时楚国狂人与你先生见面的时候,是在被人追杀的情况下,才相见的。要是他当时没有被人追杀,他可能还觉得不屑见你的先生呢!他觉得他的认识是正确地,瞧不起你先生,所以懒得见。”
“我先生说了,楚国狂人接舆很自负,跟他当司寇那几年一样,很自负,以为自己了不起,想法是如何如何正确呢!”
“你先生承认自己当年当司寇时自负了?”
“嗯!”曾参点头道:“我先生对我说,他的思想改变,是从在陈国出仕时期开始的,经历过陈蔡绝粮时,他的思想已经很成熟了。当年见狂人接舆的时候,他已经很成熟了。
在以前,在没有去东周洛邑之前,他有过一段时间‘迷’惘。见到老子从洛邑回来后,他钻了一段时间牛角尖。直到当司寇时,显得很膨胀,最后发展为堕三都。
我先生是明智地!他不忌讳他的过去,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去。对于周游列国的事,他后来说他没有报怨什么地,反而觉得自己真正从自己营造的小世界走出来了,见识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界,感受到了真正地人间生活,世人的真实生活……”
“你先生是真的这么承认的?”方基石问道。
“嗯!”曾参点头应道。
“楚国狂人接舆的错误是错误在:他把人与万物齐一了,而没有把人当‘成’人,没有格物致知。他是在倒退,开历史的倒车。老子前辈说人与万物来源于天地的造化,来源于道,那是说出了人与万物的本质,而不是要我们做一个与物一样地人,或者做一个畜生。人是人,人不是畜生。所以!人与万物是不能齐一的。”
“对对对!方伯说的对!曾参记住了!”曾参一脸认真地看着方基石,点头说道。
“道家一样讲自由,但是!自由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生存的基础,而不是泛滥地自由。道家的自由,是建立在与人和平相处的基础,空闲的时间里,而不是随时随地,任‘性’的自由。
这样说吧!我们道家重生,珍惜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是不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不是躲进大山耕种,不问世事。也不是把自己当成植物人,倒退。而是!要与人和平相处,与人合作,组合更大地力量,共同对抗外敌,才能更好地生存。
所以!道家的自由是建立在空闲时间,而不是随时随地,更不是泛滥。”
“是是是!方伯说得对!”曾参应和着。
第829章 大儒的舍我其谁
那次孔子与楚国狂人接舆的见面,不仅仅谈了这些,而是很多。。 。 !
曾参听孔子讲过,但并没有听完全。孔子不止一次向学生讲解他的学说思想,以及道家的学说思想,并把两者作出较。所以!经常提及楚国狂人接舆。
因为是引用,所以并不全面。今天引用其的一个部分,明天或者下次再引用其他部分。曾参没有听全面,也不怪了。
孔子与楚国狂人接舆谈论完人与万物的关系后,在孔子的解释下,狂人接舆有些挫败的感觉。随即!说起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楚国狂人接舆也算间接地承认了:他对道家学说的理解,存在片面、偏‘激’,走了一个极端,可他马把话题转移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面。
之前讨论人与万物的关系,人类与万物的来源,属于哲学的范畴。现在!转移到社会学面来了。人在社会怎么相处更好呢?两人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狂人接舆认为:人不应该积极参与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