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老板》第122章


条件一、每月远大灯饰必须按时给赵大生的个人账户上打一万块钱;
条件二、远大灯饰得把赵大生的油费以及手机费给包了。
赵大生的二姐夫宁荣卫,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经过远大灯饰这些年的锻炼,无论是能力,还是见识,都早已是今非昔比。
就拿英语来说,宁荣卫受过苏嘉禾一年多的指导,再凭着自己的持之以恒,这么一直学、一直用,这五六年的时间,其英语却已完全达到了大学本科的水平。
宁荣卫接手了远大灯饰之后,很多事情,例如产品报价、生产安排、配件及原材料采购等,他都有了极大的自主性。这样一来,不但效率,而且客户满意度也都提高了。
这样一来,二零一二年春节过后,远大灯饰渐渐地便止住了年前的颓势。
远大灯饰能恢复到从前那种略微盈利的状态,赵大生心里自然高兴。
可赵大生说:“我最希望、最高兴的,是能够看到远大检测好转起来。”
相比于远大灯饰,赵大生对远大检测倾注的心血更多,因而对它的感情也越深。
其实,也不仅仅是心血与感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远大检测在赵大生的事业地图上,其地位实在太重要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远大灯饰垮了,赵大生最多也就损失了一个注册资本只有区区几十万的组装工厂而已。而远大检测一旦垮了,那赵大生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都会随之垮了。
偏偏远大检测一直如一头虚脱的老牛一般,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
又偏偏赵大生面对公司这种困局时,带着的是重病之躯。
赵大生尽管死死硬撑着,但很多时候,他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虚弱与无助。他曾经想着向闻人浩二取经,但闻人浩二一头钻进象牙塔中,几乎已成方外之人。赵大生便去找叶永贵。
叶永贵便说:“赵大生,你还真没得要领,其实闻人浩二这些所谓的管理知识,不在于一个理论一个概念一个工具的运用,而在于这些理论、这些概念、这些工具背后蕴含的思维模式以及方法论。赵大生,不是我打击你,你的思维模式早已固定僵化,而且是中国暴发户老板的那一套,你若真心要用科学地管理模式,你就得解放自己,丢掉自己,一切从头再来。”
叶永贵一番话,赵大生内心还是认可的。然而,怎样才算是“丢掉自己”?“一切从头再来”?赵大生不由得想到了苏嘉禾……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三日,星期天,天气晴好,三江市风月路和奋斗路路口,悠然咖啡厅。
赵大生和苏嘉禾各捧一杯三江白茶,在临街的落地窗旁相向而坐。
苏嘉禾自从得知赵大生患病以来,几乎每月都会从南江赶到三江市区来看望赵大生一次。
不过,这一回,却是赵大生请苏嘉禾来的。
赵大生重新长满头发的头顶,留有一环当初开颅手术留下的疤痕。
落地窗外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金黄金黄的,倒掩饰了那孱弱而苍白的神色。
“苏嘉禾,你说,你觉得远大检测还有希望吗?”赵大生问道。
“有。”苏嘉禾说道,“当然有。”
这次谈话,赵大生是带着目的来的。苏嘉禾肯定的语气,让赵大生觉得这次谈话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但赵大生故意怀疑地问道:“你真的这么认为?”
“当然。”苏嘉禾道,“行业前景不说,远大检测有以轩卫浴集团这样关系极其稳定的老客户群也不说,单说远大检测本身。首先,远大检测已经解决了短期内的资金周转问题。”
这倒是的。
二零一二年春节假过后,元宵节的第二天,赵大生就如愿以偿地从杨科长那里拿到了二百万的贷款。
又一个月,由于赵大生对市财政局方处长公关到位,远大检测有关“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资金补贴”的申请也正式获得了批准,算起来,远大检测因此而获得的补助款项也有一百来万。
赵大生心中认同,嘴上却道:“可是三江市国家高新区连‘新三板’扩容试点的候选名单都没有进。也就是说,远大检测‘新三板’上市已成泡影。他妈的,当初我要是还在新海天,日子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时至今日,赵大生对这事还有些气恼和后悔。
那个狗日的谢主任,简直是在骗人。当初要不是他口口声声、言之凿凿地说“新三板”上市,赵大生也不会那么地折腾,把远大检测从新海天搬到高新区的创业大厦,更不会倾其所有地买下整整一层写字楼,并且来扩建化学检测实验室。
赵大生这么迁怒于别人,大概是忘了自己当时那副拽上天的模样了。
要知道,当时的赵大生,面对叶永贵等人的劝诫时,也曾叫嚣过“这不是冒进,这是魄力”。
苏嘉禾听着赵大生的牢骚,笑着说道:“上市固然好,可你是否想过,远大检测若果真上市成功,募集来的资金,远大检测有管理计划吗?”
赵大生也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你又会重弹老调。”
苏嘉禾道:“本来就是这样。例如一个心智还不足够成熟的彩民,买彩票突然中了巨奖,其实未必是好事。”
赵大生不以为然:“有钱了还不知道怎么花?”
苏嘉禾道:“未必。”
赵大生道:“好,就算这一点你说得对。但是,有钱总比没钱好吧?”
苏嘉禾道:“这个当然。”
赵大生道:“就是嘛。”
苏嘉禾喝了一口白茶,手指下意识地拨转着茶杯,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其实,我也在想远大检测从新海天搬到高新区这事。”
阳光把赵大生头上的疤痕晒得有些痒。赵大生一边挠头,一边站起来,把那落地窗帘拉了拉。
照射在赵大生身上的那一抹阳光,顿时被挡在了落地窗外。
赵大生坐在阴影之下,脸上孱弱且苍白的神色,重新显现了出来。
“你身体还好吧?”苏嘉禾忍不住放下刚才的话题,关切地问道。
“没事。”赵大生道,“就是不能想问题,想多了脑袋疼……”
赵大生话说到一半,就不愿继续说下去了,他转而问道:“远大检测从新海天搬到高新区,你都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好的一面。”苏嘉禾道。
赵大生抿了一口茶,说道:“那你说说。”
“其实,这也是我认为远大检测有希望的第二个原因。”苏嘉禾道,“从新海天搬到高新区创业大厦,且还扩建了化学实验室,这些动作虽然几乎穷尽了你的资金,却帮你进一步完成了远大检测的转型。”
赵大生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你别看我对上市的事牢骚满腹,但当初我买下整层楼,并且扩建化学实验室,其实并不光是为了‘新三板’上市……”
苏嘉禾接话道:“还为了远大检测的实验室建设。”
赵大生赞同道:“没错。像我们这些检测认证企业,以后要在业界立足,从长远来说,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是不行。这就好比代加工工厂,没有自有品牌,结果都是在帮别人做嫁衣。所以,我趁搬到创业大厦的时机,增建了化学实验室。”
说到这里,赵大生笑了笑,说道:“当然,当初要不是‘新三板’上市的前景在,我也不会这么做。”
苏嘉禾道:“我就说嘛,这‘新三板’,还是给远大检测带来了好处的,至少远大检测自此有了灯具、水暖卫浴、化学三大实验室。”
“好,这也算一条。”赵大生说道,“还有呢?”
“还有就是人员。”苏嘉禾道,“尽管远大检测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好像年初你还说,又有好几个员工过完年后就没来,但万幸的是,灯具、水暖卫浴、化学三个实验室的负责人都还在。刚才说远大检测建成了三大实验室,那只是硬实力,而这三个负责人没走,则是软实力。有了这三个人,远大检测三个实验室的运行不成问题。”
苏嘉禾说的没错,尽管远大检测在春节前后那段时间风雨飘摇,最后连陈博士都提出了离职,并退了股,可灯具检测实验室兼灯具认证操作部经理曹维、水暖卫浴检测实验室经理徐磊、化学检测实验室经理沈工,这三人却都还在。
赵大生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这三个人也走了,那么,远大检测的人员,简直真的就可以用“溃散”来形容了。
有了这三个人,加之赵大生提拔了水暖卫浴认证操作部的一个老员工做了负责人,并且又招了一个化学操作部的客服主管,如此一来,远大检测的实验室及认证操作部的骨干人员基本都在。
赵大生心中将远大检测现有的骨干人员检视了一遍,不禁点头说道:“苏嘉禾,你这么一说,倒也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