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者,由前颂文略标三能变。今广明三变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3。
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
4。
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已说初能变,第二能变其相云何?颂曰:5。
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
①世亲著,见《大正藏》第三十卷。
…… 318
印度哲学113
6。
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爰,及余触等俱。
7。
有覆无记摄,随所生所系,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如是已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颂曰:8。
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
9。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相应。
10。初遍行触等,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1。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12。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13。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惛沈,不信并懈怠。
14。放逸及失贪,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曰:15。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
16。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别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17。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曰:
…… 319
213印度哲学
18。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19。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应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颂曰:20。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21。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2。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23。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24。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25。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如是所成唯识性相,谁依几位,如何悟入?谓具大乘二种种姓:一本性种姓,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姓,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
…… 320
印度哲学313
其相云何?颂曰:26。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27。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其相云何?
28。若时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修习位中如实见理数数修习,其相云何?
29。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五究竟位,谓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30。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十六) 成唯识论①
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
①护法等著,见《大正藏》第三十一卷。
…… 321
413印度哲学
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
(《成唯识论》卷第一)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二谓思量,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三谓了境,即前六识,了境相粗故……
执受有二,谓诸种子及有根身。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有根身者,谓诸色根及根依处。此二皆是识所执受,摄为自体同安危故。
执受及处俱是所缘,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谓异熟识,于自所缘,有了别用。此了别用,见分所摄,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乐。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
……执有离识所缘境者,彼说外境是所缘,相分名行相,见分名事,……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自证分。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心与心所同所依根,所缘相似,行相各别,了别领纳等作用各异故,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等体有差别故,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征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此若无者谁证第三,心分既同应皆证故,又自证分应无有果,诸能量者必有果故,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
…… 322
印度哲学513
非量摄故,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量非量,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非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过,非即非离,唯识理成。
(《成唯识论》卷第二)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论曰: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成唯识论》卷第七)
此三性中几假几实?遍计所执妄安立故,可说为假,无体相故,非假非实,依他起性,有实有假,聚集相续分位性故,说为假有,心心所色从缘生故,说为实有。
若无实法,假法亦无,假依实因而施设故,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
(《成唯识论》卷第九)
依此前所说三性,立彼后说三种无性,谓即相、生、胜义无性。……云何依此而立彼三?谓依此初遍计所执立相无性,由此体相毕竟非有如空华故;依次依他立生无性,此如幻事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假说无性非世全无;依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谓即胜义由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性故,
…… 323
613印度哲学
假说无性非性全无,如太虚空虽遍众色而是众色无性所显,虽依他起非胜义故,亦得说为胜义无性。(《成唯识论》卷第九)
…… 324
印度哲学713
六 数 论 派
数论派虽然是印度较古老的哲学体系,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系统、完整的数论典籍的年代都不是很早。本节选译了古典数论中自在黑(I-s′varakrsna)的《数论颂》(Sāmkhy-′kārikā)和后期数论的代表性经典《数论经》(S
小说推荐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
- 艺术哲学
- 作者[法]丹纳,傅雷 译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
- 最新章:第81章
- 老张的哲学
- 作者:老舍第一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
- 最新章:第33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法哲学原理
-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
- 最新章:第86章
- 哲学的改造
- 作者[美]杜威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的改造〔美〕杜 威 著许崇清译 2目 次第一章 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1…第二章 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1…6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3…1第四章 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4…5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6…2第六章 论理改造的意义…8…
- 最新章:第28章
- 足球的哲学
- 足球的哲学[作者名 冬天的文字[类别 天下足球[最后更新时间 2013-11-28 11:08:34.0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访客[本章字数:20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8:24.0 胡涛兴奋的庆祝着,他向我跑来,一把将我抱起,剩下的队员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许家国居然冲进了
- 最新章:第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