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奇闻趣事》第26章


第五天早晨,红日徐徐升起,德国鬼子往海面上一看,奇怪,除漂着一些死鱼,什么也没有见到。按照过去惯例,一旦舰船或潜艇炸沉,准有油污,木板。破布、死尸在海上漂浮,为什么今天没有呢,大家正在纳闷时,突然水雷又咣铛咣铛炸开了。德国鬼子更加感'奇/书/网…整。理"…提=。供'到惊骇。他们将此情况报告了上级,希特勒很恼火,他以为水雷机密暴露,盟军应用了特殊扫雷工具。希特勒要海军查明到底是谁泄密,盟军的秘密扫雷器是个啥玩艺。
可是查来查去也查不出谁泄了密,也没有看到有盟军的什么扫雷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几个专家来到现场调查,终于揭开了秘密。原来是一种小虾捣的鬼。这种小虾在海洋里一旦集群活动,就会互相蹦跳,发出一种响音,
这些奇妙小虾发出的响音超过一定程度时,音响水雷的引信就开始工作,接通电源就发生了爆炸。
德国人的水雷装有音响接收器,声彼振荡强度达到指令时,就会自行爆炸。因为所有舰船航行时,推进器都会发出音响,只要音响靠近水雷,水雷就会自行爆炸。可是德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这群小虾成了盟军最好的义务扫雷兵。
81 巡洋舰救鲸鱼
1988年的2月21日,一架美国反潜直升机从停泊在阿曼海上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去海上执行巡逻的任务。在飞行中,这架飞机发现一条长12米,重约30吨的大抹香鲸,被一张120米长的尼龙网死死地缠住,已经奄奄一息了。
飞行员见此情景,赶快盘旋一周,有点同情这条大鲸的不幸,思考一阵之后,还是决定向上级报告。
编队司令是位少将,名叫泽勒。这位将军是一位热心的野生动物保护者,他一听抹香鲸受难,也顿起侧隐之心,下令导弹巡洋舰“特拉克顿斯”号前往营救。
“特拉克顿斯”号舰长接到这个命令,他有些不满,感到过份了,救一条鲸动用巡洋舰,这在世界上也找不到这种先例,代价太大了,但他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只好哭笑不得说:“我当海军以来,还是头次领受这种任务。”将军说:“任务很特殊,你可要完成好!”
“特拉克顿斯”号巡洋舰出航了,经过一个多小时高速航行,才赶到抹香鲸遇险的海域,怎么救这个庞然大物呢,弄不好尼龙绳缠到巡洋舰推进器上,那就糟了。舰长专门成立了一个技术指导小组,研究出儿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把军舰靠到抹香鲸边上,用一只抓钩把鲸拖住,然后想法把鲸身上的尼龙网拉掉,但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不是鲸跳动把钩拉掉了,就是把网拉断了。舰长只好下令采用最后方案,那就是派人下海去直接割网。
这下可把一些人吓得目瞪口呆,这么大的抹香鲸,虽然奄奄一息,可是它终究还是活的,时不时还在动弹挣扎。谁敢去“捋虎须”呢?弄不好鲸一煽动尾巴,就会把活人击昏了,或者裹进鱼网脱不了身,这太危险了。
但美国水兵中不都是胆小鬼,以赛林森为首的4个勇敢水兵站到了甲板上。每人握把水手刀,要去显示一下他们的本领。他们依次一个个下水,第一个割累了,接着第二个上;第二个累了就第三个上。这第三个倒了霉,那鲸哗啦翻了个身,一下子把他掀出几丈远,幸好没有压到鲸身下,很快脱险了。接着是第四个上,把鱼网割得差不多了。后来这条鲸好像了解人意,是为了救它,因此显得温顺了,不乱动了,也没有伤人的动作。
赛林森是个胆大包天的角色,他一看抹香鲸很老实,也不乱蹦乱煽动,干脆他就爬到鲸身上,骑到鲸背上去割鱼网。那鲸身光溜溜的,一下用力不均失去平衡,咚一声掉进海里,心里有些惊慌,生怕鲸张口把他吞下去。
他七挣扎,八捣鼓,一只脚套进鱼网眼里,越折腾身上裹得越多。这下把巡洋舰上的人吓坏了,生怕鲸鱼一翻身,把赛林森压到鲸身下那就活不成了。
舰长赶快提醒,不要慌,赶快用刀割,先脱身再救鲸。
赛林森在舰长提醒下,他冷静下来,用刀割开鱼网,从鲸背上一边割一
边清理。那鲸好像怕赛林森出危险,文丝不动,只是鼻孔里喷吐一些水气。
赛林森终于离开险境,把身上的鱼网清理掉了。
这四个水兵,轮流“出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把鲸身上的鱼网割掉了。在水兵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鲸鱼向蔚蓝色的大海深处游去。
82 “B…1”轰炸机被飞鸟撞落
“B…1”飞机是可变性掠翼型轰炸机,1962年研制,其目的是想代替美国B…52轰炸机。这种飞机长44。81米,翼展23。8米,全展开可达41。67米,机高10。36米,飞机最大时速1。25马赫。载弹量29030千克,机腹下可带3个武器舱。
S枚巡航导弹、24枚远程导弹,还可以带数十枚核弹头。它是一种美国战略隐形轰炸机。
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一种空中巨大高速飞行物,却能被一只小小飞鸟撞落炸毁,听起来不可信,可是它偏偏是事实。
有一天,美国刚研制出来的一架“B…1”轰炸机要在空中飞行训练,它在德克萨斯州戴那斯空军基地起飞后,以960千米的高速作低空飞行。这种飞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备低空突防能力,它面前正好是两个湖泊,就针对湖面掠空而过,谁知突然间飞机失控,轰隆一声一头坠毁在湖对面的岸上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司令部都惊慌了,纷纷赶到现场,怀疑是苏联特工人员的破坏,是驾驶员技术不熟练。航空专家们经过一个星期的检查,得出的结论出乎意料,原来,飞机是被一只6。8千克重的鹈鹕鸟“击”落的。
专家们说,这只无畏的鹈鹕撞上了飞机可变翼部位,这个部位飞机蒙皮特别薄弱,而且正好是液压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管道“神经丛”。飞鸟撞击引起燃油管破裂,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发动机,引起发动机起火;同时液压管道的故障又使飞机失去控制。
难道设计“B…1”轰炸机时,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吗?设计师们说,想到了,而且在这两个湖里作过调查,栖息在湖边的鹈鹕鸟,一般不超过3千克,而设计撞击在可变掠翼敏感处是3。5千克。可是,偏偏飞来撞击的这只鹈鹕,却重6。8千克,这完全出乎意料。
事故发生后,美国空军不得不下令“B…1”轰炸机停飞改装,可变性掠翼蒙皮处加固了,并且装上一些避撞的部件,这才批准“B…1”轰炸机重新飞行。
第七章核武器
83 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自从美国人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力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人在欧洲用闪电战吞并着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屠杀。日本人在亚洲称霸,侵略中国和东南亚,还偷袭美国珍珠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着这两个疯狂的强盗,各国都想研制一种新武器来对付和消灭这两个强盗。
加拿大的科学家也不例外,有一天,最著名的核科学家斯罗达博士,他在实验室里主持着原子弹引爆临界试验工作。他周围有数百名男女科学家,也都全神贯注地协助斯罗达博士的试验。
临界状态是原子弹引爆的关键问题,平时保存需要安全,待用时要在规定时间内爆炸,核装料装置平时要保持亚临界状态,以确保安全;而在爆炸时,又必须使核装料迅速到高超临界状态,以实现链式裂变反应,科学家还发现,要从亚临界状态到高超临界状态的转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积木式的拼凑法,比如说把核装料分成两块,每块都小于临界质量,但如两块台起来却大于临界质量,平时两块分开放着,每块都处在亚临界状态,不能发生链式反应,如果将它们迅速地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块超高临界质量的核药,于是立即会发生裂变。第二种方法叫压紧法,利用普通炸药的爆炸力量把分散的核浓缩铀挤压到一块,使它超过临界状态而爆炸,加拿大核科学家斯罗达博士的实验,就是在探索和解决这种引爆的难题。
那天斯罗达在轨道上研究两块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发生了。拨动铀块的一把螺丝刀突然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同时滑动,就在两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