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而儿子似乎也很怕见他,接受的教诲屈指可数。孔子一生,对儿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可以说是疏于教育,儿子一生碌碌无为,忧郁早终。
这段话就说得很不客气,话里带着讽刺。
譬如你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一般的说法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娶不上好老婆”。可是如果你说“不好好学习,跟个傻瓜有什么区别”,两句话,态度截然不同。后面的一句的潜台词就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是个傻瓜。
【现实解说】很多著名教育家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就像很多婚姻问题专家守不住自己的婚姻一样。孔子培养了很多人才,却培养不出自己的儿子来。所以,尽管有句话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事实上,“老子英雄儿混蛋”的概率大得多。
第十六部分 论人
孔子是一个厚古薄今的人,他对古人总是很崇拜,认为古老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因此,孔子经常赞扬古人来贬低当世。同时,孔子也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他喜欢赞扬外国人来贬低本国人。
很显然,孔子就是一个愤青。
在不同的年龄,孔子的对世界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期,孔子对于同一个人的评价是不同的。通过对人物的评价,可以发现孔子的价值观以及其价值观的变化。那么,孔子推崇的人,往往也是对孔子思想产生影响的人。孔子最推崇的是什么人呢?周公、管仲、子产、老子。基本上,这也构成了孔子思想的演化过程:儒家——法家——道家。
管仲
16。1(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见识真是很差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家宅,每处都有一套管理人马,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位置,管仲也有这样的位置。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解析】孔子在批判管仲不节俭以及不懂得周礼。所谓三归,历史上解说众多,总的意思无外乎管子很有钱很铺张很违背周礼。管子确实不是一个很讲究周礼的人,很多地方的规格竟然跟国君齐桓公一样。对此,孔子还有一个评价,说是管子这样奢华,让齐桓公很难办。由于功劳大能力强,管子的奢华固然在当时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可是,管子的家族却因此被其他家族敬而远之,在儿子这一辈就不得不出逃楚国了。所以说,孔子的话不无道理。
关于孔子对管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说法不一,因为孔子对管子有赞有弹,看上去不知道他究竟怎样给管子打分。其实,如果弄清楚了孔子评论孔子的时间顺序,就很容易搞清楚答案了。这段话是孔子早期对管子的评论,这个时期孔子还在拼命宣扬周礼,并且他并没有到过齐国,完全没有感受到管子的先进治国理念。这个时期,孔子对管子的评价很低。
管仲(约前723—前645)名夷吾,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不成功;打仗,总是当逃兵,说是怕自己死了没人养老娘。后来辅佐当时齐国国君的弟弟公子纠,齐国国君被杀之后,公子纠和弟弟小白争夺国君,公子纠被杀,管仲并没有尽忠而死,而是在鲍叔牙的引荐下投靠小白,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中国第一相”,辅佐小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小白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在治理国家上有很多创举,他注重经济和商业,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提倡礼义廉耻。中国的户籍制度、盐铁专卖、百姓议政,甚至金融管理等思想都从管仲开始。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纵横中原的同时帮助其他诸侯打击北方野蛮民族。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而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的原则是“尊王攘夷”,这一点尤其得到孔子的赞扬。
【现实解说】某大学某教授,一天说到美国第三任总统、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一脸不屑:“这个人很差劲的,是个奴隶主,还有作风问题,跟黑人女奴隶还生了孩子。他要是伟人,我妈都是伟人了。”
16。2(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九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而不动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
【解析】什么是仁?孔子说了:世界和平就是仁。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尊王攘夷,维护和平,却尽量避免使用武力,这不是仁吗?管仲对付诸侯非常有策略,以诚信为主、威胁为辅,实在不行才动用武力。当时的齐国尽管也多次出兵,真正交战的却只有与北狄,与中原诸国以及楚国都是和平收兵。所以,尽管齐桓公的霸业比后面的霸主要小,却是最受推崇的霸主。
为什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下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孔子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是孔子在齐国期间或者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通过在齐国的见识,孔子亲身感受到了管子给齐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到了齐国与鲁国的差距,亲身感受到了齐国人对管仲的崇拜,因此孔子对管仲的态度已经转变了很多,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崇拜管子。可以说,对于管子的态度的变化,同时也是孔子政治理念变化的反映,正在由儒家而转向法家。
【现实解说】某大学某教授后来作为交换学者去了美国,待了两年。回来之后学生们接风,学生甲说:“杰斐逊真不是好东西,他是英国人的后代,竟然还跟英国人斗争,帮助美国独立。这个人,真是卖国贼。”某教授拍案而起:“你懂个屁!要是美国不独立,今天还在给英国人种棉花呢,那我们今天还用个屁电脑,坐个屁飞机,看个屁好莱坞电影。杰斐逊,人类伟人。”
16。3(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已经被野蛮民族征服,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管仲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
【解析】由子贡问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因为子贡的性格应该是最能理解管仲的。所以,这应该是子贡与孔子“斗争”时期,子贡特地准备好来与孔子争辩的,谁知孔子的回答出他所料。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比之上一段更进了一层,对管仲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孔子思想的法家化更加明显,管仲就是他眼中的圣人,即便别人认为是污点的,他也认为是正确的。
“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孔子在齐国亲眼看到的。管仲为齐国留下来的是制度是规范,因此一百多年以后齐国人民还在受到管仲的恩惠,这从侧面说明,管子的思想具有法家的特质。“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是对管仲的最高评价,认为管仲拯救了整个中原,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劳吗?“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是个强烈反问,作为对子贡的还击。
想象一下,子贡被反问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现实解说】某大学某教授回国后上课,学生乙说?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