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鳌?br />
想象一下,子贡被反问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现实解说】某大学某教授回国后上课,学生乙说:“杰斐逊真不是好东西,他是英国人的后代,竟然还跟英国人斗争,帮助美国独立。这个人,真是卖国贼。”某教授大怒,说道:“你懂个屁!杰斐逊不仅起草了《独立宣言》,还设计了美国政体,美国后来才能几百年来一直发展,后来成了世界首强。你再说杰斐逊的坏话,我跟你急!”
16。4(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爱护百姓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也差不多。”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解析】子产是郑国的权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岁数大于孔子,孔子对他非常尊重。所谓“彼哉彼哉”,很多人解释成“他呀他呀”,其实是蒙混过关。子西是楚国的权臣,楚王的哥哥,性格温和,曾经把王位让给弟弟,主张避免战争,休养民生,孔子对他也很尊重。之后说到了管子,管子抢了别人的封邑,孔子却为管子辩解。
从时间看,这自然是更晚一些的事情,子西当政已经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这段话则应该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试想一下,如果这段对话发生在孔子早期,孔子会怎样说管子?他一定会说管子贪婪无礼。可是在这里,孔子却为管子辩解,而且辩解得有些强词夺理。说明什么?说明管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对子产子西,孔子是尊重;对管仲,孔子是崇拜。
子西,名熊宜申,字子西,楚平王的庶子。楚平王死后,令尹子常欲立他为楚王,子西拒绝,而拥立年幼的太子珍为楚昭王。后来吴国灭楚国,在楚国复国过程中,子西功劳最大。之后,子西出任楚国令尹(即宰相),休养生息,使楚国重新崛起。之后,心地善良的子西召回在吴国避难的侄子公孙胜(被废的太子建之子),却被公孙胜所杀(此时孔子已经去世)。
【现实解说】当一个人真的为国家为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老百姓会心甘情愿地来为你牺牲。相反,当一个人利用权力搜刮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恨死你。
子产
16。5(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侍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解析】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子产治理郑国,确实毫无私心,因此备受尊重和信任。子产曾经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后来子产去世,家无余财,儿子将他草草埋葬。而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孔子这里,孔子为之哭泣,称子产为“古之遗爱”。
子产有管仲的风格,孔子对子产一向就很尊重。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二十二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对比当时的鲁国和郑国,孔子更多感慨。在与孔子同时期的政治家中,子产是最受孔子推崇的。
子产,春秋时政治家。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郑穆公的孙子。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子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不过铸刑鼎这件事情受到孔子的批评。
【现实解说】一个政治家是否伟大,不在于自己怎样吹捧自己,而在于人民怎样评价你。
16。6(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政令,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解析】子产管理郑国,发布政令都很谨慎,必须经过四个人的程序,并且发挥各自的长处。裨谌是郑国著名学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星象学者;世叔是游吉,子产的族侄和主要助手,为人谨慎公正;子羽名叫公孙挥,子产的堂弟,擅长辞语;经过这三个人的写作和修改,政令不仅严谨,而且用词恰当优美,最后子产再作润色,然后发布。
此事也见于《左传》,应该是孔子在修《春秋》的时候说的。
【现实解说】工作要有程序,就能各司其职,各展其长,事情就能事半功倍。
晏婴
16。7(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就会尊敬他。”
【解析】晏平仲就是晏婴,也就是晏子。晏子为人正直,口才好,因此跟他相处,让人觉得很可敬。
其实孔子和晏子有过节,当年孔子去齐国曾经说过晏子的坏话,而晏子也极力阻止齐景公留用孔子。可以说,两人之间的过节还挺深。不过,孔子尽管没有跟晏子当面打过交道,可是从侧面也知道晏子的品行为人,对晏子很佩服,称将晏子看成“大哥”。不过,对于晏子太过节俭,孔子倒不认同,认为晏子的节俭会让他的手下很难做。应该说,孔子对晏子的评价很中肯公正。
晏子,名婴,字平仲,齐国公族。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孔子曾称赞:“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使楚时曾舌战楚王。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
晏子公开声称“国君死,我不死”,把忠君这回事看得很轻。
《孔子家语·辩政篇》里孔子说道:“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民为忠臣,于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孔子认为晏子爱民和恭敬,自己把他看成兄长。
通过孔子对管仲和晏子的推崇,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忠君的态度:忠个屁的君。与国家相比,君主就是个屁。
其实,孔子与管仲、子产和晏婴在某些方面都意见不同,甚至孔子与晏婴之间还有个人恩怨,但是,批评归批评,孔子对于三人高度肯定,显示出孔子本人的“君子”风度,实践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现实解说】见解不同,不应该是打压别人的理由。君子和而不同,对于不同意见,为什么不能倾听和宽容呢?在这一点上,孔子给后人做出了榜样。
16。8(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厚道,齐桓公厚道而不诡诈。”
【解析】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世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知是不是由于推崇管仲和晏子,孔子对齐国似乎有些情有独钟。
晋文公是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中原霸主,由于击败了楚国,晋文公的霸业远超齐桓公。但是,晋文公在三点上与齐桓公不同,首先是称霸的方式,齐桓公很少动用武力,而晋文公几乎完全靠武力;其次,齐桓公尊王,而且比较规矩。晋文公也尊王,但是有强迫周王的迹象;第三,齐桓公对诸侯往往是有恩惠无索求,而晋文公索求太多,甚至从王室拿到大量土地,显得不地道。不过,话说回来,晋国和王室的关系远比齐国和?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