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第81章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解析】这句话好像就是为了今天而说的,与西方司法上的“无罪推定”出于一辙。
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现在遇上骗子的概率实在太高了,躺在家里也能被骗。怎么办?
如果怀疑一切,看见谁都像骗子,对任何人都敬而远之,那就等于把自己关在牢笼里了。可是,不怀疑别人,又容易受骗。孔老师说了:不要预先怀疑别人,但是能够察觉到骗子,那就太牛了。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持警惕,来人不是坏人,但是也未必就是好人,要警惕。
其次,骗子之所以得逞,在于利用一般人贪婪的心态。要保持不义不取,不占便宜,也决不不劳而获。总之,拒绝诱惑,战胜贪欲。
第三,掌握最新的骗术动态,从技术上观察对方,识破他的骗局。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说自己“贤”了。不过,如今骗术翻新,不仅利用你的贪婪,还利用你的同情心,要防范骗子确实难上加难。
【现实解说】提高警惕,杜绝贪婪,收起爱心,少带现金。不炫富,不露富,不大声喧哗,不走八字步(有钱人往往走八字步)。
19。74(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解析】千里马的品德是什么?如果出个高考作文题,能把千里马的品德总结一万条出来。但是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其实孔子也未必知道,只是在讲课讲到德比才重要的时候,顺便拿千里马作比喻。同样的比喻随处可见也随处可用,譬如把原文的“骥”字换成水牛,换成马桶等等,都可以这么说。
【现实解说】屁股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屁股何德?则必曰:1、光滑,不易起皱;2、细腻,不长粉刺水痘;3、节俭,不用花钱保养;4、美观,造型简洁时尚;5、庄重,大气且有福相;6、真诚,不会皮笑肉不笑,两面三刀;7、谦虚,深藏不露;8、和谐,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9、沟通内外,严守门户;10、有涵养,生气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放个屁。
19。75(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仇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怨仇,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解析】什么是直?就是直来直去,你怎么来,我怎么去;你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你。孔子历来不认同以德报怨,孔子的反问非常有力: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现实解说】过去在电视里常听到说“以德报怨”,自以为好像挺高尚,其实是缺心眼。
19。76(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解析】孔老师的意思,一个人要有长远的目标,才会没有眼前的烦恼。譬如光脚跑步,如果只看脚下,就会担心石头硌痛自己。可是,如果远远看见一个比基尼小姐向你挥手,你一路跑去,还会在乎脚下的石头。
【现实解说】人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的小小困难们就会被忽略。
19。77(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解析】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改正。
【现实解说】犯错不要紧,只要能改正。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越是大胆尝试的人就越会犯错。所以,不要怕犯错,不要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
19。78(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解析】也可以解释成本性相近,习惯不同。人的本性无非就是食与色,食色性也。贪婪和好逸恶劳也是人的本性。环境不同,本性的流露方式有所区别而已。
【现实解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入乡随俗很重要。越是大城市,往往越是小市民,为什么?居大不易。
19。79(17。1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解析】道听途说,就是现在所说的小道消息。过去,道听途说有很多假新闻。不过现在,信息发达了,道听途说的东西有时都能得到印证。
道听途说,这个成语来自这里。不过,现在这个成语与原始的含义已经有所变化,现在的意思就是“非正式渠道得到的消息”。
【现实解说】现在道听途说其实已经是一种娱乐方式,譬如八卦新闻多半是道听途说来的。道听途说的消息如果没有被否认,那很可能就是真的;道听途说的消息如果被正式否认,那基本上就是真的了。
19。80(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解析】这是做人的技巧了,本质上也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其实才是给自己面子。
【现实解说】人至贱则无敌。自己不要面子,把面子都给别人,这样的人谁能够挡得住呢?
19。81(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解析】自己都不想知道答案的,你又何必去教他呢?遇上问题自己都不急,你怎么替他急?奴才自己当得有滋有味,你又怎么能帮他?
对于人也好,对于民族国家也好,自己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不努力,就什么都不要抱怨。
【现实解说】孔老师说得对,如果自己都没有问题提出来,我怎么教他呢?为什么要主动去帮助别人呢?譬如说给老人让座,在西方没有这样的习惯,中国人不知道,在西方给老人让座,结果老人不坐,还很不高兴,为什么?我还没有老到站不住的岁数呢。
19。82(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解析】要对得起纳税人的钱,这是西方国家公务员说的;要对得起国家,这是中国公务员说的。不管怎么表达,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现实解说】如果都对得起自己的工资,早就和谐社会了。
19。83(17。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执政者以老百姓的思维治理国家,就是破坏以德治国。”(旧译。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说也是五花八门,不知所云。
德是什么?自律。谁的自律?统治者。所以德要从治理国家的层面去考虑。
乡,士农工商的聚居地,士农工商的想法就是乡愿。所以乡愿是什么?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吃饱喝足什么也不想,就是自己家里怎么过得好一点。
所以,乡愿就是自己家里有吃就什么也不管了,眼光都在家里。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当然不行。
以德治国,就是以身作则。如果统治者的思维与老百姓一样,那就必然是与民争利,就是破坏以德治国。所以说,乡愿,德之贼也。
【现实解说】政府官员打小算盘,利用政策便利与民争利,这些,就都是乡愿。
19。84(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侍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解析】鄙,周代行政区划,五百家为一鄙,五鄙为一县。在这里,鄙就是郊野的意思,鄙夫就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不知道为什么,孔老师又开始说其鄙夫来了。估计,有一个鄙夫对孔老师不敬了。
孔老师老年之后,性情大变,不像从前那么豁达,容易发火,而且一骂就是一大片。譬如说这个鄙夫确实是患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