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第82章


孔老师老年之后,性情大变,不像从前那么豁达,容易发火,而且一骂就是一大片。譬如说这个鄙夫确实是患得患失,但是也犯不着把所有鄙夫都牵进去啊。这一点不好,不是老夫子的本色。
患得患失,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现实解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不会患得患失的,那就是病。没病的时候不会想病,病了的时候不会怕失去病。所以说,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
19。85(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解析】孔夫子厚古薄今,就连古人的缺点也比今人要可爱。不过,三点之中,前面两点好理解,最后一点有点困惑,怎么现代的愚蠢者是欺诈呢?骗子应该不是愚蠢才对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好人不一定比从前好,坏人则一定比从前坏。
【现实解说】古代的狂妄者放荡不羁,现在的狂妄者劫持飞机;古代骄傲的人凶恶蛮横,现代骄傲的人拆你家房还打你;古代的愚笨者欺诈,现代的愚笨者卖给你地沟油。
19。86(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9。87(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杂色)取代红色(正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俐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解析】紫色为杂色,红色为正色,郑国的音乐以淫荡著称。先说这两样,实际上落在最后一样,就是“恶利口之覆家邦者”,指的是谁呢?肯定是某人,只是我们不知道是谁。
短短几句话,把郑国人民都给得罪了,把浆染房都给得罪了。
人老了,是非多。孔子说过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可是到了晚年,总是说别人坏话,而且总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现实解说】人老了,看什么都容易不顺眼。
第二十部分 论道
折腾了一辈子,蓦然回首,孔子感觉自己似乎一无是处。自己的主张不被接受,当权者漠视,老百姓蔑视。是自己的主张不对?还是自己不够努力?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人事已尽,难道是天命难违?于是,孔子决定研究《周易》,试图从天命中找到答案。那一年,孔子七十一岁。其实,孔子对《周易》一直感兴趣,但是真正坐下来研究是七十一岁。
研究《周易》的结果是孔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因为《周易》的卦辞和爻辞都很简单,使人不容易理解。因此,孔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理念对《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就是彖、系、象、说卦、文言。
孔子从《周易》中体悟到了天命,所以孔子慨叹:“再给我数年时间,我就能精通《周易》了。”(《史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对《周易》的研究极有心得,应用起来似乎也很准确。于是孔子再次感慨:“要是再早一点,五十岁的时候就研究《周易》,那我后来就不会犯什么大过错了。”(《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痴迷于天命了,因此开始津津乐道。什么仁啊德啊都已经跑去九天云外,专注于论道了。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开始崇拜老子,自己也成为了道家。
孔子论道,都在晚年。
20。1(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事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解析】虽然讲述的是自己从十五到七十的心路历程,可是总结是在七十之后作出的。所以,这是孔子在七十之后的想法。孔子的思想,一向是不讲天命的。到了晚年,孔子开始讲道,讲天命。这里说到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不然,最多是孔子过了五十岁而不得不正视现实而已。
为什么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这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关心眼前的事情了,已经对人间没有欲求了。
孔子老之将至,回首过去,也是充满了无奈。无奈之余,也只好说说天命。
【现实解说】中国的老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说:“我老了,无所谓了。”不同的年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20。2(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了解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解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指儒家的那套东西,还是指道家的道?当然是道家的道。儒家的东西是学来考公务员的,学了这些东西怎么能去死?道家的道是讲天地运行的规律,人是超然物外的,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存在都一个样,所以死就死了,没什么所谓。
【现实解说】除了道,还有什么能够让人慷慨赴死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令人深思。
20。3(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道,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解析】士志于道也有可能是“士志于仁”的误写,如果是这样,这句话就不是孔子晚年所说了。在孔老师看来,不管志于什么,都应该不以穷困为耻。不过,孔老师还是蛮讲究衣食的品位的。
不知道颜回要是活着的话,会不会跟老师学道。
【现实解说】无话可说。
20。4(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解析】老彭是谁?老子和彭祖?或者就是彭祖。总之,都是道家人物。到了晚年,孔子越来越向往老子、彭祖等人的境界,对于世事不再关心,而是信而好古了。
整段话,就是个道家。
【现实解说】不是对现实极度失望,大概不会当道家吧。
20。5(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精熟于六艺。”
【解析】孔子一生在讲礼乐仁德,但是到了最后,发现要以道为志向,仁德都不过是辅助工具,周礼什么都不是了。
不知道这是孔子的升华还是绝望。颜回要是活着,恐怕要惊呼:“哇塞,那我不是白学了吗?”
道德仁艺,孔子在讲道德了。
【现实解说】为了我们的远大理想,大家奋勇前进。
20。6(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借给我几年时间,如果五十岁就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解析】加,通假,是借的意思。孔子的意思,是研究《周易》研究晚了,如果五十岁就开始研究,那就知道天命了,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了,就不会周游列国浪费青春了。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完全在讲天命。
【现实解说】《周易》是个好东西,据说算命很灵。但是,真正的高手不多,骗子比较多。如果找不到可靠的人,最好就不要算,因为万一算得不好,影响情绪。
20。7(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解析】记载这段话的学生一定是很晚入学的,孔子不言利,这个没问题,可是孔子早年是言利的。讲命讲仁,是在孔子的晚年,讲命为主,讲仁为辅。
【现实解说】天命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最好的办法是,行动之前,认为自己命中能成功;行动失败之后,认为失败是天注定。前者是给自己打气,后者是自我安慰。如果以为什么都是天注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