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第15章


写到王熙凤时,人未出堂,声音先到,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说着,便临风扫地般,由一群媳妇丫鬟拥进,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袖辉煌,恍若神妃……
单是这“彩袖辉煌”四个字,就活现出王熙凤的体态形容了。接着便有一大串的衣饰描绘,刻画得平实尽致,一丝不苟。
薛宝钗是在不惊不躁中透出明艳、守拙。
王熙凤是在紫佩珠钗中显出风骚、揽权。
可是,就在这火旺油燃的当儿,贾母向黛玉介绍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这儿一逗一逼,王熙凤登时便从衣着威势中,跃然纸上。她的性格作风,不着笔墨,也都全盘托出。而曹雪芹在这煊赫的场面里,却把凤姐这个泼皮破落户儿的身份,也随之交待得十分清楚准确。
其实,薛宝钗也是个破落户儿。只因为她和王熙凤不同,所以,人家更不易发现她的真正身份,而曹雪芹也绝不加以明说。
这种扑朔迷离的写法,套用脂砚的语法说,不知瞒哄过多少读者。
这种手法,也正如黛玉和晴雯都是孤女一样,前者把身世交待得很清楚,而后者则一字不提,取得异曲同工之妙。
待到“比通灵”的时候:
宝玉看了宝钗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把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出,宝玉念着金锁上的八个字,笑问宝钗道:“这八个字倒真是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痴癫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
回目上是“金莺微露意”,侧重在个“微”字上面。金莺这话是有意露的。但她刚“微露”一个“金”字,宝钗便不要她说下去了。可见宝钗是有心的,所以,在她的话中,偏偏故意略去金字不用。
对宝钗心思,金莺全都知情,而宝玉却没有这些想法。也正因为心中没有,口中才不避讳“八字”、“一对”这等词儿呢。也正由于宝玉心中没有这些想法,此时才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这样真实自然,才又点出这香气与众不同的一段故事来。一步紧似一步。
…………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地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曹雪芹对黛玉的穿着,不着一笔,只用“摇摇地”三字,形容她走路的姿态。再从她的话风里,使人看到一个秀削尖俐的美人儿来。
宝玉眼中,注意到黛玉穿的大红羽缎对襟褂子,点出外边落雪来。宝玉便问婆娘们取了自己的斗篷来不曾?这一问,是宝玉的魂儿已随着黛玉走了。
方才“比通灵”,是热的场面,使人忘记室外的风雪天,但黛玉刚一进门,宝玉便想跟着她出门了。屋里的热留不住他,外边的冷挡不住他。
黛玉一进门,便说:“我来的不巧了!”话是这么说,仿佛无意中碰上的。实在是凑这个巧才来的。已经露出拈“酸”的份儿来了。经宝钗反问,黛玉虽然答得令人无话可回,显出心灵口巧,掩住了另外一段话语。但谁也会听得出来,其中是带味的。
在喝酒御寒过程中,引出薛姨妈说出黛玉“多心”的话来,李嬷嬷说出“助着宝玉”的话来。宝钗也“忍不住把黛玉腮上一拧”……
这些人的种种心理过程,都是一笔勾出,绝对不肯再加点画……
宝玉和黛玉说话,只称你我,可见已到了不分彼此的份儿。而宝玉和宝钗说话,便要称姐姐,要捏着几分儿。
茶饭过后,黛玉问宝玉道:“你走不走?”
宝玉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实在是黛玉拿定宝玉会和她一同走,才有此问。否则,黛玉是不肯问的。
此时,宝玉乜斜倦眼,实在已有些走不动的意思,要不是黛玉走,他是不会走的。
丫头给宝玉穿戴猩毡斗篷,没有称他的心,惹他骂丫头“蠢东西”,要自己动手。黛玉道:“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
“罗唆什么!”没有人和宝玉这样说话的,只有黛玉才能这样。“我瞧瞧!”可见黛玉以前也未曾给宝玉戴过。但初次就做得比别人体贴。整理已毕,又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吧!”宝玉听了,才接了斗篷披上。这种描写,都似蜻蜓点水,不着痕迹。但是,它传达了多少消息:
宝玉和黛玉,已经达到不分彼此的份儿,在众人面前,也显得不拘行迹。
回到屋里,宝玉、黛玉同看宝玉新写的“绛云轩”三个字。按理说,这“绛云轩”三字,对黛玉是更为合适的,这都是曹雪芹苦心孤诣的所在。
黛玉要宝玉明儿也与她写一个匾,也是一种试探。宝玉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可见宝玉只是受宠若惊,并不解黛玉真意所在。
这时的宝玉,本来早已完全归属于黛玉了。而这“绛云轩”三个字,实际上已为他俩所共有的了。黛玉说为她再写一个,宝玉如果说,就把这三字送给妹妹,该多好!但宝玉只是嘻嘻地笑道:“又哄我呢!”宝玉每遇到黛玉这类话头,都高兴得不知所措,但又怕冒犯了林妹妹了不得。因而只好露出他的呆气,不了了之。
为黛玉另题一匾,本来也是不需要的事儿,这是永世也不能实现的。因为从小同吃同住,将来如能同居,便可共有一匾,如果不能同居,那就会天崩地陷,还说得上什么匾吗?曹雪芹故意写这一种永世不能实现的事儿,也就衬托出黛玉多少次的痴情,每次遇到宝玉的呆气,也就会被迫含而不露了……
…………
从曹雪芹的艺术手法中,来体会他“微露”、“半含”的描写,再来理解《红楼梦》中人物的“露”与“含”的刻画,供我来学习不尽。本来,探讨这条路,是永远也走不完的。
表露和内含
写得淋漓尽致和惜墨如金,是由曹雪芹的内向和外向的两个方面来决定的。
在这两种艺术手法上,都是我要学而学不到的。
比如,黛玉从南方由贾琏伴送北返,宝玉只盼和她早些见面。这期间,林如海入葬,贾元妃晋封,秦钟夭折……诸般大事,宝玉都当成耳旁风,“只问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皆不问了。”“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想的不是她的寒暖起居,而是她的出落超逸。
好容易宝玉盼得黛玉回来,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给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
有批注人在夹批中写道:“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及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
这位批书人是有眼光的。
在这儿,宝玉和黛玉两人内在的力量,联接在一起,任什么外力也拆它不开。由此,宝玉表露的“何如知己解温存”,黛玉所追求的宁取“贫贱溪头自浣纱”,而不羡慕宫廷生活。
这些都是用内含的手法写出。如果作者借此大发议论,或者旁生枝节,那就反而损害感染人的效果了。
与此同时,在贾琏由南方归来,王凤姐接待贾琏时,从“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说起,一直到“没有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她的”说了一大串话。
这些话语中极尽躲闪腾挪诸般能事。咬派别人,抬高自己,捉住贾珍,挟持贾琏,面面俱到,字字滑脱……既为自己今日留了地步,又为自己他日作了开脱……
曹雪芹凡是写王熙凤以及袭人等人,在表达自己的愿望的时候,都很得体,说到真个的。
在写宝玉和黛玉两人表达自己心意时,两人都做得既不得体,又不能说明真意。宝玉在这方面只能取得一个“呆”字的评语,而心比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在这方面也没有做出成绩来,直使紫鹃都为她着急,甚至要出头替她吐露心曲呢!
因为,宝玉和黛玉在内心深处,有着唯独两人共同,和旁人不同的一股真情。这股真情,既有相互引力,又有排他力。这种幽微灵秀的情感,处在无可奈何的境遇中,才更会发出感人肺腑的力量来。
另外,宝玉和黛玉平时的对话,都是十分简练的,都是短的,出口就说,真心真话。而王熙凤对贾琏说的一片话,说得淋漓尽致,滴水不漏,句句在理,虽不是假的,但,不真!……
夜深了,思潮越发上涨起来。思潮和水潮一样,人的思潮也会随着夜潮高涨起来。但是,有谁能把海水喝干呢?那么,又有谁能把自己的思潮都记录下来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