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版青春》第39章


“永远彼此给对方温暖。”
“是很好。”
“以后我想起你就会感到很暖和的。”
“我也是。”
“以后有什么打算?”
“不知道。你呢?”
“我也不知道。”
女孩点点头,说:“但愿十年后我们还会再见。”
我看看她,没说话。
“像一场梦。”女孩说。
“十年后的事?”
“不,认识你。”
“确实。”
回北京后,时过境迁,女孩曾对我说,按她最初的设想,在旅途中,我是一定会爱上她的,可是,最终却没有。她总结说,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残缺感,意味着生活的不完美。
“没关系,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当时,我这样对她说。
事实上,我也知道,就算以后日子再长,这段未完成的生活已然彻底结束,永不会再继续下去了。生活与文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实中的尾声从来就与最初的设想完全不相干的。现实中的约定,也总是失约的时候多,践约的时候少。
现实中,除却一些值得回忆的片段,永远不会有像书里般精彩的故事,而我们,总是不自觉得地把自己的生活想像成书中故事。
这就是我们总产生缺憾感的原因。
事实上,从青岛回来后,我被某种突然而至的激情所驱使,写下了这部书的第一句话:“从前,我曾经谈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写作之余,我会常常去护城河边散步。护城河边,是我回忆往事时,常常能够记起的一个场景。我和初恋的女孩,就是在护城河边相识,那也是我们常常约会的地方。坐在护河城的草地上,她曾经对我说:“我打算终生独身。”
“为什么?”
“因为那样很美,很自由。我讨厌婚姻。”
还是坐在护城河的草地上,她对我说:“我不想活着太长,我想在我最美的时候自杀死掉。”
同样的场景,她说:“我想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永远也不失去联系。哪怕以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你结婚了,或者出国了,我们都要保持联系。”
印象中,还是在那里,进入秋天的时候,她说:“我恨你。我恨不得杀了你。我永远也不再想见到你了。”
仿佛寻找从前生活的影子,每当停笔,我就来到护城河边。对我来说,护城河是我青春时代的一个象征。黑暗降临以后,我走到安定门立交桥上俯瞰河水,俯瞰从前,内心充满了伤感。
一晃,时光就那么在人群的拥挤和熙攘中过去了。那一段日子,那一段已经被流水带走的光阴,生活几乎全部是围绕着护城河展开的。护城河里流动的浑浊的水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还应该有我青春的记忆。
某天晚上,我站在护城河桥上密集而陌生的灯火和人流中回望昨天,不由产生了一种搞不清自己面对的是现实生活还是梦中幻景的错觉。
从前的护城河边,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楼群间的夕阳,脉脉流动的河水,下班时二环路上川流的自行车和汽车,坐在岸边草地上躲避自己固有生活程式的孩子构成了护城河边的全部风景。
在我记忆中出现的护城河是指从东直门到安定门再到德胜门的这一段。在这一段的护城河边分布了东直门中学、北京一中、54中、22中、25中、177中等等从市重点到“痞子窝”不同档次的学校。这些中学像集邮册之于邮票一样收集了家住在护城河两岸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所以这一段的护城河与友情和恋爱有关。这一段的护城河也与青春冲动有关。这是构成护城河边的另一种风景。记忆深处的风景。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约架,第一次抽烟,第一次喝醉……或许还有第一次思考人生吧。
恍惚之间,我看到年轻的我们成群结队地在马路上骑着单车,左右穿行,后车架子上带着那些没骑车的哥们儿或女孩,一路暄哗,呼啸而来。
现在,昨天的“我们”变成了记忆中的“他们”,他们随着成长的过程随着纯真的渐去而从我的生活中一个个消失。纯真,是不是现在我的心中也没这种东西了?也许它移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更深的地方,被不知不觉的小心翼翼地隐藏了起来,也许像是许多被埋进了土里的东西,慢慢被腐蚀了,上锈了。
回顾我的青春期恋爱,回顾我的成长过程,我想当时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缺了某些东西,某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致使我们的生活显得极不完美。
我不知道缺失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一切是因为什么。
我唯有无力地写下这些字,作为纪念。这是某个人的绝版青春,这是某个人的恋恋风尘。就像歌中曾经传唱过的。全部的年轻时光,美好得像一场刻骨的暗恋。
(全文完)
【由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