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近代世界》第26章


当成自然事素的终极单位。事件与一切的存在都有关,尤其
与其他事件有关。事件的混合是通过色、声、臭、几何性质
等永恒客观的位态实现的。这些永恒客观是自然所要求的,但
却不是从自然中产生。它们在某一事件之中形成组成成分时,
将以限制另一事件的外观或位态出现。位态之间存在着相关
性,而且也有位态的模式。每一个事件都符合于两种模式:第
一种是该事件将其他事件的位态摄入其自身统一体的模式,
另一种是其他事件将该事件的位态分别摄入本身统一体中去
的模式。因此,一个非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将把原始机体看
成被摄入某一实在事件统一体的特殊模式的发生态。这种模
式也包括该事件被摄入其他事件,因而使其他事件受到改变
或局部决定的位态。因此,一个事件便有内在的实在和外在
的实在,也就是存在于本身范围之内的事件,或存在于其他
事件范围之内的事件。因此,一个机体的观念便包括机体交
互作用的概念。一般科学中关于传布与连续的概念,相对地
说来,只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实际观察这类模式时所看到的细
节性质。我们在这里所持的论点是这样:一个事件的关系就
其本身来说是内在的,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构成事件本身的
要素。
在前一讲中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看法,即实际事件是自为
的达成态。或者说,实际事件是各种不同的实有由于在该模
式中具有真正结合性,因而被摄入一个价值之中,并且排斥
其他实有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不同的东西在逻辑上的结合。果
然如此,我们便可以把培根一句话稍微变动一下说:“一切永
恒客观要素都将彼此相同。”这种实在性意味着每一种内在的
实质(也就是每一种永恒客观本身)都和以事件为其发生态
的某一有限价值有关。但价值的重要性各有不同,因而每一
个事件对于事件群说来虽然都是必需的,但它所贡献的分量
则由其本身内在的东西所决定。现在我们必须讨论一下这种
性质是什么。实际的观察说明这种性质可以毫无区别地称为
保持、持续、重现等。这一性质就是价值在实在的转变中恢
复原始永恒客观要素所具有的自我同一。如果整个的事件重
复前后相承的一系列组成部分所表现的某种形式,价值的某
种形式(或形态)便在一个事件内产生重复现象。因此,不
论你怎样根据各组成部分在时间过程中的流变来分析事件,
你总会看到同一个自为的事物。同时,事件在其本身的内在
实在中,反映了体现在其整体内的同一模式价值从它本身的
各部分获得的位态。它就像这样在一个持续的个别实有的外
貌下体现了自己,并在本身之中包含着自己的生命史。同时,
这种事件反映在其他事件中的外在实在,也具有同一持续的
个性。只是在这种情形下,个性是它的位态在组成环境的外
界事件之内的重现。
这种事件的全部时间延续具有一种持续的模式,构成了
它的外表现时。在这种外表现时下,事件作为一个整体体现
出来。这时它也体现为自身各时限性部分的一些位态的总和。
在整个事件中体现出来的是同一模式,这一模式由许多不同
的部分通过各该部分被摄入整个事件的结合性中的位态而表
现出来。同一模式的早期生命史也是由它在这整体事件中的
位态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种事件中,便具有一种对它本
身的主要模式的先期生命史的记忆,这种先期生命史在它本
身的先期环境中构成了一种价值要素。一个持续事物内部具
体包容的生命史可以分析为两个抽象概念:一个是持续实有
作为实际事物产生出来,而对其他事物发生影响,另一个是
潜存的实现能力个体化的体现。
对事件一般流变的探讨使我们分析了永恒的潜能,在这
种潜能的本质中,存在着一种对任何永恒客观要素的展视。这
种展视形成了产生出个别思想的基础,这些个别思想作为
“思想位态”被摄入更精微、更复杂的持续模式的生命史中。
在永恒活动的本质中,也必然和个别情形一样可以从理想的
状态中展视到从永恒客观要素的真实结合性中产生的一切价
值。这种脱离一切实在的理想状态,是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
但作为目的中的要素则有价值。个别事件对这种理想状态的
位态的个体化包容所取的形式,就是个别具有内在价值的思
维。这种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这时思维的理想位态和事素过
程中的实际位态具有一种真正的结合性。因此,潜存的活动
脱离了实在世界的实际事物,便不具有任何价值。
把这一系列思想综合起来讲,潜存活动如果脱离体现这
一事实来观察,便具有三种展视。第一是永恒客观的展视。第
二是永恒客观综合时可能具有的价值的展视,最后是实际事
物必然进入整体状态的展视,这种整体状态加上未来时就可
以实现。但永恒活动脱离实际性,就失去了价值。因为实际
性就是它的价值。从持续客体上产生的个别知觉,将根据模
式支配其本身道路的方式而有深浅的不同。它可能只代表最
微弱的漪澜,把一般的潜能加以区分;也可能跑到另一极端,
进入有意识的思维,这思维包括着把各种理想结合性状态中
所具有的价值的抽象可能性提到自觉的判断面前来。这两极
端之间的中间状态,则是环绕着个别知觉不自觉地展视某一
现时的体现可能性而产生的;这一体现可能性从可包容的实
际位态说来,代表着最近似于它本身的最近过去时的形态。物
理定律代表着这个独特的决定原则中所产生的发展的协调。
因此,动力学就被最小作用量原理支配了,其中的详细性质
必须经过观察才能得知。
物理学中所讨论的原子性的物质实有,就是这些个别的
持续实有只看它们彼此在决定对方的生命史过程的交互作
用,而不看其他任何东西时的情形。这种实有一部分是继承
它们本身过去的位态而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环境中的其他事
件的位态所形成的。物理学定律就是揭示这些实有之间如何
交互作用的定律。对物理学说来,这些定律是武断的,因为
这种科学已经抽象地脱离了实有本身的情况。我们已看到实
有的本身情况可能受到环境的修正。因此,如果一种环境与
这类物理定律能适用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我们又认为
同类定律在后一种环境中不必修正的话,那么我们的看法便
是非常不妥的。对这些定律说来,物理实有可能在很重要的
方面受到修正。它们还可能发展成更基本的个体形态,并具
有更宽广的展视。这种展视可能达到一种达成态,提出多种
价值,其选择超出于物理定律之外,只能用目的来表达。除
开这种较疏远的可能性以外,还有一个直接的推论:即个别
实有的生命史,是更大、更深、更完整的模式的生命史中的
一部分。个别实有的存在可能受较大模式的位态支配,并经
受较大模式本身所发生的修正。这种修正反映到个别实有中
时即成为其本身存在的修正。这便是机体机械论。
根据这个理论,自然规律的演化和持续模式的演化是协
同一致的。因为宇宙的现存一般状况,部分地决定了一些实
有的本质,而这些实有的机能样态正是表现为这些规律。总
的原则是:在新的环境中,就有旧的实有演化成新的形式。
当我们把彻底的自然机体论像这样很快地加以概述之
后,就可以理解演化论的主要要求是什么。19世纪末叶这一
停滞时期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各部门都吸收这一原
则作为主要的方法论。当时有许多宗教界的思想家曾盲目地
反对这种新理论。这也可以说是对急躁、肤浅思想的一种惩
罚。其实彻底的进化哲学和唯物论是不相容的。原始的质料,
或唯物论哲学用作出发点的质料,是不能进化的。这种质料
本身就是最后的实体。从唯物论看来,进化这一名词就等于
是描述各部分物质之间的外在关系的变化。这样,可供进化
的东西并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