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44章


——所:与“好”组成“所”字结构,后面有一“者”字,“所好者”即“所喜欢的事情”,“者”指代“事情”,“所好”作“者”的定语。
(257)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庖丁解牛》)
——所:与动词“见”组成“所”字词组,表示所见到的东西,作主语。
(258)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蒲松龄:《促织》)
——所:与动词“赔偿”组成“所”字词组,表示可以赔偿的东西,作宾语。
(259)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260)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所:用在带有宾语的动词“得”的前面,组成“所”字结构,作全句的主语。
(26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所:名词“驼”作“所种”这个“所”字结构的定语,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用助词连接。
(26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与“以”组成复音虚词,“以”插入“所”字结构之间,“所”指代“去亲戚而事君”的原因。
(26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所:与“坠”组成“所”字结构,中间插入“从”字,“所”指代“坠”这个行为产生的处所。
(26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所:与“近”组成“所”字结构,“有”:动词,“所近”作“有”的宾语,表示接触到的东西。
2。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也简称语气词,是用来表示陈述、疑问、推测、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的。
(1)陈述语气:也、矣、焉、耳
(26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论积贮疏》)
——也:用在谓语后与“者”呼应,表示肯定的判断语气。
(266)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也:用于陈述句末,表肯定的陈述语气。
(26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也:用于由果溯因的分句结尾,表示说明原因的。
(26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也:用在句末,表示确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26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矣:表示过去已经形成这种事实的语气。
(27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表示事情发展下去一定会出现那种情况的陈述语气。
(27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矣:表示在“大王急臣”的条件下将要产生“臣头与璧俱碎于柱”这种后果的直陈语气。
(27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焉:用在句尾,表一般的陈述语气,有引人注意的意味。
(273)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焉:用于反诘语气,当“呢”讲。
(274)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鸿门宴》)
——耳:用于陈述句末,表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275)今肃等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耳:用于陈述句末,表坚决、肯定语气。
(276)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蒲松龄:《促织》)
——耳:用于句末,表示决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2)疑问语气:乎、与(欤)、邪(耶)、哉
(277)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乎:用在句末,表询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吗”。
(278)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乎:用于疑问句末,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79)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庄子·庖丁解牛》)
——乎:用于疑问句末,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280)可得闻与? (《齐桓晋文之事》)
——与:用于特指问句,表询问,相当于“吗”。
(281)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欤:用于是非问,相当于“吗”。
(282)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赵威后向齐使》)
——耶:用于是非问句,相当于“吧”。
(28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 (《晏子使楚》)
——邪:与“得无”呼应,表委婉测度语气。
(284)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也:与“莫”呼应,表示禁止语气。
【相关链接】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语气助词除了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外,还有表感叹的语气,如:哉、夫等;另有句首语气词,如:唯、夫、盖等。
作结构助词的“之”字用法为:①定语标志,译成“的”或不译;②补语标志,译成“得”;③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④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⑤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⑥用在时间词后,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在意义,不译。
“者”作结构助词,常连接在动词、形容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后面构成“者”字结构,用来指代人、事、物,可译成“……的人”、“……的事情(东西)”、“……的情况”、“……的原因”等,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和宾语。有时连接在数词的后面,组成“者”字词组,大多在句子中充当主语。
“所”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含有“所……的人”、“所……的事情”的意思,在句子里充当主语、宾语和判断句的谓语。
语气助词是用来表示陈述、疑问、推测、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表陈述语气的“也”字,一般用于作出判断、说明原因、确认事实的存在等三种情况。表陈述语气的“矣”一般用于表示已经实现的情况,或已经形成的情况;表示将要实现的事情或将要出现的情况: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将产生某种后果等三种情况。
(五)叹词
【要点点击】
叹词是人们在感情激动时发出的一种声响,因此,它是表达强烈感情的词。这种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不作句子成分,不和别的词组合,总是单独使用,可以用在句首、句尾或句中,或作独立成分,或作独词句。
【示例平台】
(285)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用于句首,表示感叹,相当于“唉”。
(286)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柳宗元《捕蛇者说》)
——呜乎:用于句首,表示感叹,相当于“唉”。
(287)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三国志·诸葛亮传》)
——呜呼: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唉”。
(288)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 竖子不足与谋! ”(《史记·项羽本纪》)
——唉:用于说话人的开头,表示愤怒的叹词,下文是愤怒的内容。
(289)嗟夫!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嗟夫:用于句首,表示感叹,相当于“唉”。
(290)于是鸱得腐鼠,鹓?(yuān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庄子·秋水》)
——吓:表示惊愕的叹词。
(291)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礼记·檀弓下》)
——嗟:表示呼唤的叹词。
【相关链接】
文言中使用的叹词很多,抒发的情感不一,就是同一个叹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有表示感慨的叹词,有表示哀痛的叹词,有表示赞叹的叹词,有表示愤怒斥责的叹词,有表示命令或呼唤的叹词,还有表示惊愕的叹词。一个词究竟是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这要从全句的文意来考虑。
三、句子
(一)句子成分
【要点点击】
文言句子的成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现代汉语相同。简单地说,主语是谓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