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第19章


心脏吗?”
辛西娅·卢塞罗的父亲则说,他永远也忘不了拥抱那个女孩的时刻,因为他感到了自己女
儿的心在跳动。
体育永远不仅仅是体育。波士顿人可能会忘记今年谁拿了冠军。但是,辛西娅·卢塞罗
的传奇,将永远成为波士顿马拉松最为珍贵的传统。
假冒的美国男子汉(1)
“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金星。”这是美国保守派评论家的名言。美国是人类的严父,欧洲是人类的慈母,这在最近的世界事务中似乎也得到了证明:美国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一路杀过来,如今从伊拉克运回1400多具尸袋,依然一无所惧,又向伊朗叫战。欧洲则在最近印度洋海啸中慷慨解囊,不论是绝对捐助数目还是捐助额在其GDP中的比值,都远远超过美国。总而言之,美国人充满了男子气,敢想敢干,具有行动力量。欧洲婆婆妈妈,凡事三思而后行,是地道的女人。
美国人为自己的男子气自豪。特别是保守主义得势后,大男子主义更有复兴之势。在一些保守的地区,宗教信徒们发起的大男子运动,要求妇女面对上帝许诺,把自己和家庭的一切决定权交给丈夫。颇有些“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意志。2004年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公开嘲笑民主党的对手是“女人气的男子”。此话出自曾有过多次对女性进行性骚扰的明星政治家之口,自然引起女权主义者的口诛笔伐。但是,时代不同,女权主义已经过了极盛期。施瓦辛格不仅不道歉,而且在提名布什的共和党提名大会上,又将这个词重复数次,攻击民主党人,使全场欢声雷动,大大壮了布什的军威。最近,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又公开提出,妇女在数学和科学上,先天不如男人。虽然事后道歉,但哈佛本属于自由派的重镇,萨默斯又曾是克林顿手下的高官。你很难想像20年前这样身份的人在哈佛能说得出这样的话。
不过,男子汉的气概可以是人的品格,也可以是作秀的道具,或者病态的卖弄。最近,英国《金融时报》的著名体育评论家库珀尔(SimonKuper),就借本周美国职业橄榄球的决赛“超级碗”,对美国的男子汉气概重重地戳了一刀。
在他看来,无论就体育而言还是就社会而论,美国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时代还是50年前。当时那些年轻人,被称为“最伟大的一代”。他们大多数是在农场长大、身材瘦长的硬汉子。他们很少看体育比赛。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超级碗”。但是,他们打猎、拳击、摔跤、不戴头盔打棒球,也玩需要身体格斗的橄榄球。那时的体育全是男人的事情。女人的角色是啦啦队和护士。男人在他们那位当过士兵的总统的号令下,慷慨激昂地走向沙场,赢得了“二战”,也赢得了世界的爱戴。
“二战”后,美国人纷纷从农场移居到了市郊,享受着人类历史上最富足的生活。他们甚至不愿意去一个没有空调的国家。“越战”后,兵役制取消,从此“好男不当兵”,美军里的少数族裔和下层社会子弟的比例高得出奇。孩子们作体育运动也受到各种法令的保护。打棒球、橄榄球,甚至骑车,都要戴头盔。纽约的中学举行一次棒球赛,要层层申报,通过各种安全保护的检查,不能有一点潜在的危险,几乎到了“玩不起”的地步。保守主义评论家布鲁克斯敏锐地观察到,大多数美国儿童,都拥有几个为不同运动服务的头盔。
不打仗了,头盔却多了。冒险精神少了,自我保护意识强了。人们即使从事游戏性的事务,也越来越避免真刀真枪的交锋。美国从事拳击运动的人,在过去10年降低了27%,目前为945万人,而且大部分是黑人。从事摔跤运动的人,从1998到2003年下降了一半,目
前剩下180万人。橄榄球的规则对安全保护越来越严格,自1987年以来,虽然美国人口上涨了15%,从事橄榄球运动的人数只能维持在550万人左右。打猎随着动物保护主义的兴起,更是不景气,人数在1987到2000年间下降了35%。
与此同时,女人开始男性化,大肆侵犯男人的地盘。6个美军中,就有1个是女性。过去大学体育全是男孩子的事情,男生占有大学几乎全部的体育经费,但1972年这就变成了违法。如今,大学体育运动队里,42%是女生。
虽然有些夸张,但以下是一个典型美国郊区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的景象:女儿到体育馆对着沙袋拳打脚踢,练防身术;儿子在楼上的自己的卧室中,聚精会神地玩暴力的电子游戏;当妈的在院子里抡着大斧,挥汗如雨地砍柴(供壁炉用);体重严重超重的父亲,半躺在起居室的沙发上,拿着遥控电视控制器在那里换频道。电视里的比赛,几乎全被黑人运动员主宰。
美国的白人男子,不是听任自己的妻女占领男子汉的领地,就是把男人的事业“外包”给少数族裔,从打仗到橄榄球,无不如此。在真实的世界中当不了“大老爷们儿”,就必须在幻想的世界中找回心理平衡。于是,玩暴力电子游戏的男人越来越多,练防身术的女人越来越多。一次去踢足球奇。сom书,笔者竟发现男女混合着比赛。于是心中嘀咕:“人家大姑娘咱们怎么好意思撞?”谁知此念一闪,立即被一个大姑娘撞得人仰马翻。美国大姑娘的厉害,你领教后才会知道。同时,美国那些大腹便便的男人,半躺在沙发上看橄榄球比赛,看到眼睛里就拔不出来。据说看橄榄球风魔美国,恰恰是从“越战”兵败时刻开始。也怪不得现在的橄榄球新添了一个项目,就是壮阳药的广告,这玩意如今跟着最暴力的体育走。当然不是要拉那些无暇他顾的运动员的买卖,人家打的是观众的主意。
假冒的美国男子汉(2)
美国的白人男性,压倒性地支持布什。布什动不动身着牛仔装,模仿的正是传统美国男子汉的气概。可是,他那位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父亲,打仗没有二话就上沙场,他却逃了“越战”,被人称为“草鸡鹰派”(chickenhawk)。他对暴力有偏好。但是,年轻时离橄榄球最近的时刻,就是当啦啦队长。那个称别人是“女人气的男人”的施瓦辛格,靠吃药当了世界健美冠军,给美国社会留下的一大遗产,就是类固醇在青少年中横行。
在这个意义上讲,布什主义,多少像个暴力的电子游戏。真正跟着这个主义去打仗的还是少数。美国公众承受死亡的能力提高,一大原因怕是死者中少数民族和下层社会的子弟为多。可怕的是,越是如此,那些躲在家里没有打过仗的人就越好战,仿佛不如此自己就不是男人。也难怪,布什第一任,以正副总统为首的鹰派都没有经过战争,甚至变相逃兵役。鲍威尔惟一见过沙场,却是个鸽派,如今大家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第三部分保守主义时代
保守主义时代杰弗逊与亚当斯之争,实际上也预示了后来的美国总统政治。林肯上台后终于使南北双方兵戎相见。在此之后,1960年的肯尼迪与尼克松之争,2000年的布什与戈尔之争,2004年的布什与克里之争,也都火药味十足。也正因为总统政治背后有着如此紧张、甚至丑恶的政治争斗,使国家陷入分裂,这就更加要求就职典礼为人们提供一个超越这一残缺的现实的机会:尽管我们如此互相仇视、水火不容,但是,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我们的共同理想,让我们想一下我们走到一起的理由。
上帝呀,再给美国一个机会!(1)
上帝呀,再给美国一个机会!——总统就职文化和政治秩序
在18世纪后半期美国革命的前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论述过作为美国前身的英国殖民地为什么优越。他提到,这些殖民地政府的一个特点就是朴素节俭。无论是迎接一个新首脑上任,还是召集新的议会,仪式虽然很体面,但没有豪华的庆典和游行。相反,在那些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法国的殖民地,统治者常常喜欢盛大的仪式庆典。这样的庆典不仅要靠殖民地的人民纳税来支付,而且也把虚荣和奢华作风介绍给了社会。
后来美国建国,选举了自己的总统。美国宪法第一节第二条写道:
当他(总统)行使其行政职权之前,他需要宣读如下誓言:“我庄严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的职权,并尽我最大的努力,保存、维护和捍卫美国的宪法。”
这是美国总统就职的最基本的格式。这一格式于1787年制定,一直保留到今天。这个朴素的仪式,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建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