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与神话学》第35章


(载ZTHK,Beiheft
2,1961)中阐述了为探讨后期海德格尔而积极地使用律法与福音模式的可能性。 为克服布尔特曼的所谓“二元论”的历史观点,奥特写了一本小册子,即《历史上的耶稣问题与历史本体论》(载《神学研究》,第62号,Zurich,1960)。在这本小册子中,奥特提出了“单一的历史实在”
,但也承认
…… 175
后期海德格尔与奥特神学171
(第33页)
:“人们最多在面对新旧时间长河时才可谈及本真的二元性。”
⑥ 参见James
M。Robinson,《德国神学的基本转向》,载InterBpreta-tion,XVI(l962)
,第76—97页,特别是96页以下。⑦ 奥特,《思想与存在》,第8页。⑧E。JuAngel《返归》,载ZTHK,LVⅢ[1961],第122页)谈到了巴特在误解后期海德格尔的陈述时所具有的“讽刺意味”
,因为后期海德格尔的陈述包涵着巴特与海德格尔之间的“隐蔽关系”。
⑨Diem答舒尔茨的讲演即《上帝与形而上学》,被列为卡尔。巴特主编的系列丛书《神学研究》第47号(ZuArich,1956)。
W。Schultz《近代形而上学中的“哲学的上帝”
》(1956)
,这C D篇讲演收入他的专著《现代形而上学的上帝》之中(Pfulingen,1957,第二版,1959)。
指《哲学与神学》,载于《哲学与基》(纪念亨利希。 巴尔C E特)
,GerhardHuber主编(Basel
and
Statgart,1960)
,第93—106页。海德格尔,《论根据的本质》(德文第四版)
,第39页。 C F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德文版)
,第35页。 G C海德洛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第36页。 H。 H。 希雷在其C H《海德格尔哲学的神学意义》(载《海德格尔对科学的影响》[海德格尔纪念文集,Bern,1949])中,根据海德格尔的这些言论谈到了一种“滑稽的无神论”。他认为这种无神论具有否定神学的形式,但它“只不过是间接地表示这样一种感觉,即我们人类关于上帝的各种观念是不恰当的。”
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第36页以下。 注意:德语中C I“整体”
(heil)与“祸苗”
(unheil)的宗教意味较为明显(参见《救世史》)。
…… 176
271生存神学与末世论
奥特,《思想与存在》,第147页以及其他各处。 弗兰茨断然C K否认奥特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与神学》(载ZTHK,Beiheft2
1961,P14)中的见解,并提出了相反的见解,大意是:海德格尔把一切哲学,包括自己的哲学都当作基督教信仰的“笨拙”
(参见《原始布道与艺术》,SarbruAckeng,1959)参见奥特在《什么是系统神学?
》中的答复。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
》(德文,第11版)
,第19页C L以下。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别》(德文版)
,第35—37页。 C M同上,第51页。 C N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
》(德文,第八版)
,第46页以O D下。奥特,《思想与存在》,第86页。 O E同上,第88页。 O F同上,第87页。 O G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第八版)
,第49页。 O H这一点乃是我的论文《救恩史与澄明史》(载《福音神学》,第O I22卷[1962],第113—141页)的论点。 这篇论文的英文版题目是《〈圣经〉语言的历史性》,载《〈旧约全书〉对基督教信仰的启示》(Bernhard
W。Anderson主编)。
请特别参考《思想与存在》,第138—152页的“上帝存在问O K题”。
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德文版)
,第14页以下。 O L奥特,《思想与存在》,第142页。 O M同上,第143—146页。 O N
E。JuAngel在其论文《返归》第116—122页中论道,奥特依P D据海德格尔对巴特的批判所持的立场实质上是巴特本人的立场。
…… 177
后期海德格尔与奥特神学371
弗兰茨(Helmut
Franz)在其论文《海德格尔的思想与神P E学》(载ZTHK,Beiheft
2[1961],第109页)中把这种情形标识为“幻觉”。
“正是《圣经》——《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以纯粹直截了当的方式谈及了上帝的存在。”
奥特,《思想与存在》,第146页。 P F同上,第l49页。 P G同上,第164页。 P H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
》(德文,第八版)
,第50页以P I下。关于这一问题,请参看奥特在最近一部书《教义与布道》(ZP KuArich,1961)第19页以下对福克斯的批判。奥特,《思想与存在》,第173页。 P L奥特,《作为祈祷的神学与作为科学的神学》(载《神学杂P M志》)XlV[1958])。
同上,第123页。 P N还请参看奥特的另一篇论文《安瑟伦的和解论》(载THZ,XIQ D BI[1957],第183—199页)。
安兹(WiheimAnz)
(请见ZTHK,BeiBheft,1961,P57)以ErnstHaenchen的论文《安瑟姆、信仰与理性》(载ZTHK,XLVI[1951],第312—342页)为依据,指出:奥特对安瑟伦的理解没有根据,因为,根据安瑟伦的观点,神学之所以必要是由于诱惑。奥特,《作为祈祷的神学与作为科学的神学》(载THZ,XIVQ E[1958],124)。
同上,第130页以下。 Q F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别》,第17页以下。 Q G海德格尔的“语言”与通常所说的语言不完全一致,这一事Q H实可能引起混乱。 然而,当海德格尔未涉及人的言语时,他在某种程
…… 178
471生存神学与末世论
度上倾向于使用意指语言本质的术语,从而代替语言这个术语。 这样的术语有:“召唤”
(Ruf)
,“鸣响”
(GelaAut)
,“述说”
(Sage)
,“显示”
(Zeige)。人在这些场合中扮演的角色乃是倾听的角色。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第八版)
,第49页以下。 Q I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160页。 Q K海德格尔,《走向语言之途》,第249页以下以及其他各处。 Q L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德文版)第16页。 Q M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德文版)
,第5页;《在语言Q N的路途上》(德文版)
,第267页。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第16页。 R D海德格尔,《在语言的路途上》,第12页以及其他各处。 R E德语动词brauchen即有“需要”
,又有“使用”的含义。 海R F德格尔似乎同时使用了这两个含义。海德格尔,《语言之路》,载《走向语言之途》,第239—268页。 R G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德文版)
,第48页以下。 R H海德格尔,《走向语言之途》,第96页。 R I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37页以下。 R K海德格尔,《走向语言之途》,第98页。 R L同上,第121页以下。 R M埃伯林,《上帝的语词与解释学》,载ZThK(1959)
,第224—R N251页。奥特,《作为当代神学基本问题的语言与理解》。还请参见S D《教义学与布道》(1961)
,第10页以后。参见埃贝林的论文《解释学》,载《历史上的与现代的宗教》S E(第三版)
,第三卷(1959)
,第243页。奥特,《思想与存在》,第190页。 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