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枕边书》第6章


钻石。
学生们欢呼雀跃,认为拉比从此可以摆脱贫穷,专心致志地研读《塔木德》了,同学们也能更好地聆听这部圣典了。
出乎学生们意料的是,当学生们把钻石交到拉比手上并说明来历之后,拉比连到河边牵驴都来不及,立即捧着钻石向集市跑去。
找到那位卖驴子的人,拉比把钻石交还到了他的手上。
看着卖驴人大惑不解的样子,拉比说:“我买的是驴子,而没有买钻石。我只拥有那头驴子的所有权,驴脖子上的这颗钻石必须还给你。”
卖驴人恍然大悟,继而又露出惊奇的神色,恭恭敬敬地问道:“你买了那头驴子,钻石是在驴子身上的,你不拿来还,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拉比平静地回答说:“这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我们的神训示过我们,我们的手是洁净的,只能拿走付过足够的金钱的东西,所以钻石必须还给你。”
《塔木德》中写道:“真正的清白和真正的诚实是可以从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只有在金钱问题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清白、诚实的。”
………………………………
国王和他的三个朋友
………………………………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某一天,国王召唤一名男子去皇宫。
这名男子有3个朋友,第一位朋友是他的莫逆之交,对他最为器重。第二个朋友他虽然喜欢,但却比不上对第一个朋友的重视。至于第三个朋友,关系比前两位疏远多了。
国王的召见使这名男子忐忑不安,他猜测自己是否做了什么违法之事,不由心生恐惧,不敢独自前往皇宫,于是他决定邀请三位朋友同行。
首先他到那个自认为最密切的朋友家,结果遭到了这个朋友的断然拒绝。接着,他又去了第二位朋友家,回答是:“我可以把你送到皇宫门口,但不陪你进去。”最后,他失望地去了第三位朋友家,没想到第三位朋友慨然答应一同前往。
那么,为什么三位朋友的态度各不相同呢?而且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在关键时却不理不睬呢?
《塔木德》认为,第一位朋友是“金钱”,凡人尽管贪财,但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二位朋友是亲朋,只能将他送到火葬场,然后便弃之不顾。第三位朋友是“善行”,虽然平常不太密切,唯其死后伴他永眠九泉之下。
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拥有高尚的追求,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
只要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
………………………………
奥地利的硝烟散尽之后,皇帝想要犒劳那些在战役中英勇无畏的不同民族的人们。
“说出你们的愿望来,我将以此奖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皇帝说。
“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人嚷道。
“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我是个农夫——给我土地!”一个可怜的人叫道。
“土地是你的了,我的孩子!”
“我想要个啤酒厂。”德国人说。
“给他一个啤酒厂!”皇帝下了命令。
然后轮到了一个犹太士兵。
“你呢,年轻人,你想要什么?”皇帝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问道。
“如果能够的话,陛下,我想得到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犹太人怯生生地嘀咕着。
“哎呀呀!”皇帝叫道,耸了耸肩。“给这个人一条青鱼!”
皇帝离开以后,那些英雄们围住了犹太人。
“你多傻啊!”他们责怪他说,“想想看,当一个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却只要了一条青鱼!你也太辜负皇帝的美意了吧?”
“我们倒是看看谁是傻瓜!”犹太人回敬道,“你们要波兰的独立,要农场,要啤酒厂——这些东西你们根本不可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而我呢,你们看,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要一条青鱼——也许我就能得到。”
犹太人是非常注重实际的,他们认为,空中楼阁就是空中楼阁,与其画饼充饥,不如吃点窝头。聪明的犹太人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知道,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给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塔木德》中说:“能够得到的东西,才有价值。”在生活中,不能好高骛远,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
不为没把握的事情而等待
………………………………
尽管犹太民族最善于等待和忍耐,但他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原则的。他们最善于计算,如果认为某生意确实有利可图,他们就会耐着性子静候时机;但是,犹太商人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一旦他们发现某生意不合算时,即便投资再大,也要想方设法收拾败局,不要说3年,哪怕是半年也不会继续等待,他们会断然放弃“赚大钱的机会”。
犹太人在某项投资决定后,一般会制定投资一个月后、两个月后和三个月后三套计划。
一个月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们也丝毫不会感到吃惊,仍会一个劲地追加资本;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仍不大理想,便进一步追加资本;三个月后,若情况仍与计划不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那犹太人会毅然决定放弃这桩事业。所谓放弃这桩事业,也就是放弃迄今为止全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甘心认赔。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唉声叹气,尽管生意不尽如人意,但也比在一堆烂摊子中大伤脑筋、进退两难要强得多,而且是及时悬崖勒马,否则情况也许会更糟。犹太人这种适可而止,见到大势不妙便掉头的做法正是受了《塔木德》的影响,也和自己民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犹太民族曾忍受了2000多年的迫害和苦难,培养起顽强的毅力和耐力,之所以连3个月也不愿忍耐,正是其在生意中精明的体现。这就启发我们:在商场中要学会随机应变,否则只能导致失败。
另一方面,聪明的犹太人还懂得:不能总是等待更大的利益。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整个网子呈圆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几只雀儿,孩子数了数,竟有13只之多!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列宛,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列宛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教训道:
“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塔木德》中说:“仅仅知道等待和忍耐,不是真正的聪明。”感觉没有把握的时候,要及时做出其他的选择。
………………………………
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
有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名叫亨利。他的父亲早已过世,陪伴着他的,只有穷困的母亲和一个两岁大的妹妹。
他很想能帮上母亲的忙,因为母亲挣的钱总是难以养家糊口。
一天,亨利帮一位先生找到了他丢失的笔记本,于是这位先生给了他1美元。
他把这1美元用来买了一个盒子、三把鞋刷和一盒鞋油。接着他来到街角,对每位鞋不太干净的人说:“先生,能让我给您的鞋擦擦油吗?”
他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因此,人们很快便都注意到了他,并且也十分乐意让他给自己擦鞋油。第一天他就挣了50美分。
当亨利把钱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亨利。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来买面包,但是现在我相信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从此以后,亨利白天擦鞋,晚上到学校上课。他挣的钱已足以负担母亲和妹妹的生活了。
一个人是否乐观,与你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境况是没有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