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档案》第37章


他甚至不会边走路边嚼口香糖。”尽避愚蠢却身为总统的福特把布什气得咬牙切齿,因为他只得到了一个安慰性的职位:驻联合国大使。后来,1975年华盛顿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时,布什正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福特可能是出于愧疚或是补偿,才让布什担任中情局局长的。1976年1月,布什上任。福特总统颁发了11905号行政令,依照这号行政令,布什的权力比起历届前任来大为增加。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福特赋予现任中情局领导人的重大权力是其历届前任都不曾拥有过的。”布什局长很合格,上任不久后,他就立即明白中情局迫切需要避开公众视线,以便切实发挥效率。这可能就是布什的主要业绩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情局从报纸的头条上彻底消失。对于他最亲密的合作者来说,在这11个月里,布什变得令人捉摸不透,守口如瓶,对他的过去更是避而不谈。其中有一个人说道:“他礼貌谦恭,就像一座吊桥似的,只要一被拉起,它身后的城堡就固若金汤。”
美国第41任总统。由于美国历史上存在过两位布什总统,因此又常被称为“老布什”。
老布什的从政生涯始于1960年代。1960年他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曾任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委员。1971—1973年,他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1973—1974年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1974—1975年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1976—1977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他于里根任总统期间担人总统(1981—1989)。1985年里根因健康问题需要手术,期间老布什接替了里根的工作,成为了代总统。1988年老布什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大选,战胜民主党对手麦可杜卡基斯,担任美国第41任总统。
老布什任内在海湾战争中成功击败伊拉克,并向后者实施经济制裁。但其好战的作风使他对国内经济有所轻视,因而于1992年大选中败于比尔·克林顿,谋求连任失败。
变形的情报分析
布什局长在中情局只待了11个月,但就在这11个月里,布什局长发现了晃荡着的中情局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情报分析不是依据情报本身,而是随总统的喜好对情报进行评估。和历届局长一样,布什局长虽然发现问题,但却不去触碰问题,毕竟,中情局就是为总统服务的。
1976年底,原本支持布什的一部分中情局老官员突然对他提出强烈抗议,原因是,他让一批思维保守的人改写苏联军力的报告。
美国历届总统在苏联问题上都相当敏感,长久以来,苏联的军力始终都在被美国总统高估。也就是说,白宫的主人认为中情局对苏联的军力低估了。福特总统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布什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对苏联的军力重新评美国中央情报局。评估的结果是,苏联正处于大力整建军武阶段,而事实上苏联正在削减军费开支。同时,该小组还把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准确性估计得万无一失,并把苏联建造中的轰炸机数量多估出了一倍。当布什把这样的报告递给白宫的时候,福特总统居然很高兴,因为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苏联的确是美国最大的敌人。
“居安思危”是一种智慧,但“没病乱吃药”却是一种愚蠢。美国总统们多年以来在苏联的问题上总想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并为此而日夜忧愁。中情局的评估报告正确的时候,因为不符合他们的这种思维,所以总会遭到斥责。于是,中情局学会了评估情报的方式:以总统的意志为情报评估的准则。1976年12月,苏联军力评估小组把“苏联可以打赢核战略”这一虚构评估出来的结果告诉了很多记者和专栏作家。一时之间,美国到处都充斥着恐惧的气氛。
中情局“醉烟”醉得太厉害了。当然,这并非是他们的原因。一名中情局研究专家就认为,此时的中情局已经让情报分析变了成白宫谋求政治利益的工具。自1969年尼克松强制中情局改变对苏联限制核武攻击能力的看法以来,中情局评估报告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尼克松时期主持中情局国家情报评估处的阿博特·史密斯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说道:“我把它看做是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江河日下。尼克松政权的确是第一个把情报当成另一种政治形态的美国政府,后果肯定是相当严重的。”1971年,一位中情局史家说得更明白:“回想起来,我确实不相信美国政府里的情报机关可以提出诚实的分析成果,而不必冒着政治论战的风险。我认为这段期间里,以政治观点处理情报的倾向日甚一日,而其中又以在政治看法上极为分歧的问题为主,譬如东南亚问题和苏联战略武力成长等。回首往事,我觉得,各位若以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提出率直的分析成果,政府就可以照单全收,未免失之天真……我认为,情报对我们这些年来的政策影响其实相当小,小到几乎等于没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某些看法和事实也许有些影响,但也只限于极狭窄的范围内。大致而言,情报活动改变不了政治领导层赖以出线的前提。他们带着包袱上台,多少都得一直背下去。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严肃的情报分析……协助政策上重新检视其前提,提出比较细致而且比较接近现实的决策。我想,这是我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大志。”
布什局长后来离开中情局时,依例发出感谢函:“但愿将来我能设法让美国民众更充分地了解中情局的伟大之处。”他是最后一位获得总部近乎完美支持的中情局局长。在他们眼中,他在挽救这个秘密机关上居功至伟。但基辛格却说出了中情局当时的情况:“我觉得情报分析的质量没有降低,不过,在秘密行动方面却未见提升。我们已无能为力了。”
中情局档案 第11章 失落在卡特时代
中情局在卡特时代的短短四年,就做了很多使人瞠目的事情。多年前被他们抉上马的伊朗突然狂躁起来,拯救被伊朗扣下的人质却方法不明,连锁反应导致了卡特总统无法获得连任。值得庆幸的是,中情局最终救出了六人。可是,他们还是没有预料到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中情局的内部又是灾祸连连。
巴列维的癌
中情局的很多老人对1953年那一年印象深刻,在这一年,中情局把伊朗的巴列维拱上宝座。多年以来,这位伊朗的领导人始终都是美国中东外交政策的核心人物。每当国际形势突变时,尼克松总统就会自言自语道:“多么希望世上多几位像他(巴列维)这么有远见的领袖,他的治国能力基本上是温和的。”1977年年末,美国‘文总统卡‘人特访问‘书伊朗。在‘屋德黑兰华丽的国宴上,卡特称赞巴列维是“中流砥柱”。事实上卡特对巴列维的了解全来自中情局。在给国家的报告中,中情局始终把巴列维视为美国最友好最可靠的朋友,更是中东地区的中流砥柱。然而,巴列维在伊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
1978年初,也就是卡特总统伊朗之行结束的几个星期后,中情局秘密行动处最卓越的情报官,也是中情局史上最有名气的霍华德·亨特来到德黑兰,在这里,他展开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街头密访,报道实况。最终,在他呈递给中情局总部的报告中,他认为伊朗根本就不是中情局多年以来口中的那样,真实的伊朗让人心寒。
霍华德·亨特承认巴列维热情极大地“试图在伊朗建立一种有生命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可是,他却始终把“凡是批评国王的政策或批评国王身边要人的人”都归结为“伊朗的敌人”。这些“敌人”长期被打压、抓捕或流放。巴列维政权的官员腐败和贫富差距现象特别明显,国内各种矛盾在亨特调查的时候已经爆发得厉害。官民冲突、警民冲突、工人罢工、学生上街等等开始在全国各地不断冒出来。对付这些人,巴列维用的手段一点都不“温和”,他命令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对这些人进行血腥镇压。萨瓦克大概有10多万人,在亨特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话:“到处都是萨瓦克,每一个高级官员,每一个国务秘书,甚至每一个部长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萨瓦克的暗中监视。”
巴列维一生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埃及的茺丝亚公主、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苏瑞亚和法拉赫。
1965年后,巴列维进行了自认为是改革维新的“白色革命”,但因个人生活的奢华与敌视伊斯兰宗教势力,引起了下阶层人民和伊斯兰教徒的不满,爆发了反对王室的抗议行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