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811章


大的无谓的伤亡,根据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他认为,应当立即停止攻城,不过,这次攻打包头是野司的命令,是同兄弟纵队配合作战,如果单方面停止攻城,会影响战役的全局。
他同孙政委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向野司提出建议:鉴于目前情况,现在不能再硬攻了,应当撤出包头。
也巧,野司根据近天来的攻城情况和敌军的新动向,正决定撤离包头。
贺龙从电话里对许光达说:“你的建议是对的,我止准备通知各部队立即撤出包头。现在你们马上撤出战斗。”
许光达立即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各团有秩序地撤了出来。
这时两架敌机在纵队的上空盘旋,撒下了不少传单。传单飘飘悠悠洒落在雪地里、树枝上,有的掉在战士的脚下。一个战士顺手捡起一张传单,上面写道:“贺龙在指挥围攻包头时被国军击毙。”
这名战士便对后面的战士说:“怪不得咱们从包头撤下来,原来贺老总出事了。”
“不许胡说!”另一个战士斥责道。
“谁胡说了?你看,这上面明明写着,你看嘛。”说着把传单塞到这个战士怀里。
恰在这时,许光达骑马走了过来,见两个战士争执不下,便问:“小鬼,你们在争论什么,能告诉我吗?”
一个战士指着捡传单的战士对许光达说:“首长,他说贺老总牺牲了,我不相信。”
“哈哈,小鬼,怎么能相信敌军的宣传呢,刚才我还同贺老总通了话,是老总命令咱们撤下来的。”
那个检传单的小战十听了许光达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原来,贺龙因长期劳累,胆囊炎复发,又患了重感冒,只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当他得知攻城受挫后,反复思索,认为无取胜把握,因此,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撤离包头的。
许光达率领部队向北艰难地前进。
包头城郊,冰天雪地,朔风凛冽。许孙纵队直属队的指战员们列队等待出发。
许光达和孙志远走到队伍前面。许光达用眼向队伍中扫视了一下,看到指战员们精神疲倦,脸色铁青,他的心里不由得一阵发酸。他知道,这是连续战斗和饮食不佳所致。眼下,数九寒天,战士衣着单薄。特别是攻城的战斗,造成了大批伤员,有的断了胳膊,有的双目失明,有的头上胳膊上裹着绷带,有的腰间的伤口还在流着鲜血……
许光达望着眼前负伤的同志,有好多是他熟悉的面孔,有的是跟随自己从晋绥第二分区打来的,有的是吕正操司令员从晋察冀带来的。如今,吕司令员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按照军委的部署带着第三十二团到东北的松辽平原去了。剩下的部队跟自己来到包头前线。现在,正面临着的任务是如何把这支遭受创伤的队伍带走。
队伍中一双双目光在注视司令员和政委。许光达和孙志远走到队伍前面,深情地看着大家,还需去向指战员们讲一通大道理吗?他们会心地对望了一下,不约而同地走到重伤员面前,一前一后,抬起了第一副担架。由于撤退的命令来得急,一时又找不到民工,眼下只好由未负伤的人来抬伤员,可即使无伤的人,连续作战,加上长途跋涉,也是精疲力尽。
司令员和政委的行动既是无声的命令,更是最好的政治思想动员工作。
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他干部也都争着去抬伤员。
躺在第一副担架上的是位老兵,腹部受了重伤,他见司令员和政委抬着自己,心里一热,两行泪从脸上滚了下来,他怎么忍心让首长抬自己呢!
他挣扎着要坐起来,哽咽着说:“司令员、政委,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
孙政委急得喊起来:“别动。”
伤员仍坚持要下地:“政委,这可不成。”
“服从命令,快躺下!”孙志远和许光达抬起担架就走。
老战士硬咽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不多时,部队走进了石拐子沟。沟里有一条河,名曰盘缠河。司令员和政委来到河边,河面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像一块玻璃,闪着银光,雪花落在冰面上,还没停稳,就被风吹走了。
许光达和孙志远正准备趟水过河,两位参谋跑过来,从他们手中抢担架。
孙志远忙说:“你们快到前面去踩路,不要在这里多事。”
两个参谋听了政委的话,不好硬抢,眼睁睁地看着司令员和政委下了河。
“咔嚓!咔嚓!”薄冰被踏破,一股刺骨的冷气从脚下传遍司令员和政委全身,两人不禁打起寒战。
随着这“咔嚓!咔嚓!”的声响,一股股激荡人心的暖流,在每个伤员的心里流淌着。
夜悄悄地走到部队的身边。高空的星星渐渐明亮,天已黑下来了。
许光达命令部队在盘缠河的沟口宿营。尽管天上雪花飞舞,寒风无情地吹打,可疲劳的战士们已很快进入梦乡。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许光达和政委来到战士的宿营地,亲自查铺查哨。战士们还是老传统,三四个人挤在一起,合盖一条被子,取名“打通被”。司令员和政委见战士们已人梦乡,便朝沟口的破房走去。进了破房,一股热流向他们袭来。
许光达随口说了声:“嗬,这里可真暖和。”
重伤员躺在炕上见首长来了,挣扎着要坐起来,许光达立即扶伤员躺下。
“你们这里真是天堂啊!”孙政委笑着说。
一个卫生员回答说:“这是设营的同志给我们安排的。”
“好嘛,这就对了。”孙政委说完,又同司令员一起询问伤员的伤势,鼓励了大家一番,然后说:“同志们,天不早了,都休息吧,明天还要行军呢。”
这时,警卫员走了进来,引着许光达和孙志远走进了隔壁的一间破屋。
许光达朝里一瞧,里面是几位纵队首长的警卫员,正忙着为首长铺被褥。
一个警卫员得意地说:“这是科长特意安排的。”
“胡闹!”许光达发火了:“这不是搞特殊化吗?你们马上把被子都给我收起来,把这间房子交给卫生队,他们人多,也更需要安全!”
警卫员们见司令员发火了,都不知所措。
孙政委走过来,和气地说:“这事与你们没关系,你们的心意我与司令员都领了。现在按司令员的话办。”
“首长,那你们……”一个警卫员不解地问道。
“到沟底,和部队在一起。”孙志远说完,看了一眼许光达,两人会心地笑了。
时光荏苒,1946年在一阵鞭炮声中悄然走来。这是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的第一个新年,喜庆的色彩自然比以前更加浓烈。城镇、乡村都在欢度这一年一度的节日。
夜已经根深了,纵队司令员屋里的灯光依然亮着。
许光达坐在一个破旧的木桌旁,在昏暗的油灯下,正在写着日记。这已成为他的习惯。
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不论走到哪,口袋里总要装上一个小本子。赴苏区、去苏联、到延安、上前线,这个日记本总伴随着他。
此刻,作为纵队的指挥员,他在思考着,总结着半年来的作战情况及经验教训。特别是前不久攻打包头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他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了起来。不一会工夫,写了三页还多。他站了起来,伸了伸双臂,然后搓了搓手,又回到座位上,思考了片刻,合起了笔记本。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许光达站起身,向门口方向望去。
“报告!”
“请进!”
许光达定睛一看,是司令部段传兴参谋。
“司令员,刚刚接到野司首长急电,敌郭青山部企图乘我们过年不备,偷袭凉城。野司首长命令我们火速前去救援。”
许光达一边扎腰带一边问段参谋:“有多少人?”
“有两千多骑兵。”段参谋肯定地回答。
“我这就去司令部,你马上去通知孙政委和李参谋长,到司令部碰头。”
在通往凉城的道路上,马蹄声声,脚步踏踏。许光达率领第三十六团跑步前进。他明白,到凉城大约有六十华里。要在三个小时内到达凉城不是闹着玩的事。时间就是主动,时间就是胜利。于是,他向团长发出命令:要团长亲自率一营加速前进,先于其他两个营到达凉城,以防不测。因为根据情报,敌郭青山的骑兵如果进展顺利,有可能在三个到三个半小时到达凉城,如果敌人先我到达,后果不堪设想。
团长率一营像离弦之箭直奔凉城。许光达随同二营和三营也加快了前进的节奏。虽然天寒地冻,可指战员的脸上却淌着汗水,头上冒着热气。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干部主动为战士扛枪,身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