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系列》第387章


一一揭穿。如今朕便要效仿古人伍子胥,对你进行惩戒!”说着他摆了下手,身后的十几名拿铲子的侍卫,蜂拥到多尔衮的墓前。
半个时辰,棺材板露了出来,有侍卫拿着撬棒使劲一撬,棺材盖翻滚着掉在地上。他们把棺材推翻了,多尔衮的尸体滚了出来,随棺的陪葬物撒了一地,浓烈的尸体腐烂的味道刺激着所有的人。
顺治伸出手,有人马上递过来一支皮鞭。顺治缓步走向多尔衮的尸体,鞭子缓慢地举了起来。在场所有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的额头都覆有一层细密的汗珠,有人用袖口擦了擦,汗珠马上又渗了出来。
“啪……啪……啪……”几声鞭响,多尔衮的尸体顿时被抽得变形了。顺治没有停下来,继续抽打着,有的大臣不敢去看,低头用袖口挡住了眼睛。
顺治喘着气终于停了下来,命令道:“把多尔衮的头给我砍下来。”手持鬼头刀的虬髯大汉一挥刀,“咔嚓”一声脆响,多尔衮身首异处。
济尔哈朗的脑袋有些发晕,不知是吓的还是真的病了,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顺治甩鞭而去,多尔衮的尸体支离破碎……
顺治鞭尸多尔衮一事在京城轰动极大,人们认为多尔衮死后还受到如此的惩罚,生前肯定是做了罪大恶极的坏事。朝中的文武大臣想的更进一步,他们认为皇上是给他们下了一道警戒符,本来想利用多尔衮之死趁势做出些事来的人,这时纷纷改变了想法,庆幸自己还没有做。这件事情对济尔哈朗的打击最大,他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早晚也会像多尔衮一样。皇上的一句平常话也蕴含了警戒之意,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皇上长大了,他有很深的心机,济尔哈朗决定把手中的大权放开了。
顺治回到宫中后,长舒了一口气。他洗了手,拿起铜镜仔细地端详起自己的面孔来,他在想,朕有那么残忍么?朕不残忍,只不过是想借用一个罪人的尸体来警示世人罢了。这时门外有人来报说,亲王济尔哈朗觐见。顺治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心想,第一个交权的人来了。
顺治鞭尸多尔衮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是存在两面意义的。一方面是顺治真的对多尔衮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恨意;另一方面才是他做此举的出发点,他想利用鞭尸多尔衮来警示那些准备或者正在钻空子的人。顺治的这种做法从道义上来讲确实有些过于偏激,但是从政治角度上来讲,他很好地抓住了一点,解除了内心的顾虑,从而把权力集中起来。
3。 暗度陈仓,孝庄立幼帝稳朝政
顺治在位十八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得皇权,并一步步巩固了清朝的政权。作为入关以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对清朝的贡献不容磨灭,但是他的帝王人生充满坎坷,他在政治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终于承受不了,从而选择了一条皈依佛门的不归路。董鄂妃的逝世最终突破了顺治皇帝的承受底线。而此时的孝庄太后也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劝顺治回心转意成了她的当务之急。
董鄂妃的逝世并不突然,这在孝庄太后的意料之中。自董鄂妃的儿子夭折后,董鄂妃就陷入了失子的痛苦中,终日神情恍惚,以泪洗面。顺治很着急,放弃了朝政,整日身在承乾宫,陪在董鄂妃的身边。孝庄太后很担心顺治这种状况,并一再正面或者暗地里提醒顺治,不要把自己的身份给忘记了。顺治在这时候显得很倔强,任凭孝庄太后怎么劝告都无济于事。孝庄皇后了解顺治的倔强个性,在屡次劝告没有结果后,孝庄皇后不得不去考虑一个下策。如果顺治帝出家,只得对外宣布顺治驾崩的谎言。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孝庄太后想道。
京城的八月本是丰收金黄季节,但是此时给人的感觉却是苍白的,没有一点生机。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顺治帝沉浸在失去爱妃的沉痛中不能自拔。董鄂妃是憔悴而死,死或许对她来说是种解脱,但对顺治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顺治在承乾宫待了两天,没进水米,不寝不眠。他不想吃东西,也不想睡觉,在床边倚靠一会儿,迷糊着就会想起从前的点滴来,仿佛很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他觉得自己或许是做梦了,梦里他拉着董鄂妃的手说话,说了很多,她的手很温暖。仿佛是一瞬间的事情,一切突然就都变了,董鄂妃倒了下去,她的手也变得异常冰凉。顺治揉了揉眼睛,她静静地躺在床上。他想起她说的一句话,她现在在五台山等他。然后他就想到,五台山是个寺院,出家?
孝庄太后心里着急,侍者过来了,她便问道:“怎么样,皇上吃东西了么?”
侍者面色难看,摇了摇头说道:“送过去的饭菜都排了好多,皇上不让进去,就一个人守在里面,一个人自言自语,‘我要出家,皈依佛门’之类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孝庄太后的手出汗了,她用手帕擦了擦,说道:“再去准备一份,我亲自带过去。”
门虚掩着,孝庄轻轻一推就开了,顺治依然在董鄂妃的床边坐着,面色憔悴。孝庄叹了口气说道:“人死不能复生,皇上还是节哀顺变吧。”
顺治摇了摇头,说道:“母后不是我,怎能体会到我此刻的心情呢?您说的都对,但我还是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要对她如此残酷?”
孝庄说道:“这便是人间事态,我现在最希望看到皇上能重新振作起来,把董鄂妃的死当成一种动力。还有好多事情等着皇上去做,我大清不能一日无君,天下黎民也不能一日无君。皇上不能放下儿女私情,把精力投放到为国为民上么?”
顺治惨淡地笑了笑,说道:“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朕现在就想马上摆脱这个枷锁,皈依佛门……”
“皇上你太天真了,为了一个女人竟然会有这种荒唐的想法,我是万万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你没想过你的身份么?在你继位之时,有些事便由不得你使性子了,皇上不好做。作为一个皇上自然要承受很多压力,我希望你能走出来。”
“好不好做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母后去抉择吧。朕主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了。”顺治沉声说道。
走出承乾宫时,孝庄的脚步有些凌乱。她不想要的那个结果还是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压在了她的心头,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劝说皇上显然已经没有希望了。皇上有几个儿子,孝庄过滤般地筛选一番。三皇子玄烨是最适合的人选,虽然才八岁,但其聪明才智远在于各位皇兄弟之上。
孝庄秘密在坤宁宫宣召了朝中执政的几位重臣。这毕竟是一件关系到清朝将来的大事,她无法完全自己做主,和朝中重臣商讨在程序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坤宁宫是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坤宁宫只有在萨满祭祀时才开门,如今孝庄太后宣召大臣入坤宁宫商讨政要,大臣们也从中觉察到宫中肯定发生重大的事情了。
坤宁宫有些阴暗,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相继赶到了坤宁宫,此时他们端坐在坤宁宫殿下的四张檀木椅上,表情都很紧张。
孝庄朝殿下走了几步,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沉声说道:“我大清怕是要经受一场灾难了。”
太后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四人无不咋舌。索尼问道:“太后能否细讲?”
孝庄一连叹了几口气,说道:“董鄂妃过世后,皇上万念俱灰,说是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我曾劝过多次,但都无济于事。我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所以就请四位前来坤宁宫商讨。”
太后说的明显是敷衍话,坐在殿下的四位大臣心里都明白。在他们心里,太后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她的言行举止里似乎都暗藏着别的意思。所以在谈话间,众人一直都在顺着孝庄的意思来,并没有妄加自己的观点。
“看来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皇上为了一个妃子出家当和尚,传出去我大清怕是会有失体统。所以我考虑,当务之急是要确认继承皇位的人选,等皇上真的走到了那一步,也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当然,这是个秘密,关乎我大清兴衰的秘密。我希望四位要严守秘密,就算是满朝文武也不能透露,要是以讹传讹,无法收场,我们再做补救也晚了。”孝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