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两个司天官受内侍武继隆的指使,上书请求皇后听政。文彦博拿到书状后,也不给其他宰执看,找来那两个司天官说:“司天官干预大政,可是罪当灭族的!今后可不能再犯。”然后把这事通报给其他宰执,其他宰执都愤怒的表示应将这些僭言之辈斩首,文彦博则以为:倘若斩首,皇后不安。直到仁宗病情恢复,文彦博与富弼等才回私第。
以后,刘沆向仁宗密告文彦博擅斩告反者,彦博呈上刘沆也签署的判状,仁宗这才深感文彦博在处理这场危机中的老练与沉稳。史称文彦博“凝简庄重,顾眄有威”,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余年。元祐更化时,他受司马光推荐,以八十一岁高龄第三次入相,平章军国重事,成为元老重臣的一种象征。
说到仁宗朝的武将,狄青是不得不说的。他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在抗击元昊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他喜欢戴一副铜面具,披头散发的冲锋陷阵,这一史实后来被有关狄青的话本小说附会夸张。范仲淹认为他是良将之才,让他读《春秋左传》,对他说:“将领不知古今,只是匹夫之勇。”他从此折节读书,精通了历朝将帅兵法。皇祐四年(1052年),他因战功升至枢密副使,出身行伍而位居枢府,这在太宗以后未有先例。
这时,南方侬智高起兵反宋正闹得不可开交。侬智高是广源州(今越南光渊)人,这里原是唐朝羁縻州,到侬智高时,因久受交阯压迫,起兵反抗,建立政权,请求归附宋朝。但宋朝不愿在边境生事,置之不理。皇祐元年,侬智高转而攻宋。皇祐四年五月,侬智高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建元称帝。他进而连下广南十余州,兵锋直指广州,围城近二月,未能破城,见宋朝援军相继而至,撤围退回邕州。
仁宗调兵遣将前往征讨,但南方素来缺乏战备,不少守臣不是战死就是逃亡,仁宗深为忧虑。狄青主动请战出征,仁宗命其经制广南战事,但旋即任命一内侍为其副手,实际是不放心狄青独掌兵权。有人以为宦官监军不足为法,仁宗问宰相庞籍,庞籍也说“号令不专,不如不用”,仁宗这才下令岭南诸军皆受狄青节制,并亲自为他置酒壮行。
狄青到达前线前就传令诸将不要贸然与敌人交战,一切听他的号令。但广西钤辖陈曙率兵八千主动出战昆仑关(今广西宾阳西南),大溃而归,殿直袁用等临阵脱逃。次年正月,狄青到达后,大会诸将于堂上,说:“军令不肃,所以兵败!”下令将陈曙、袁用等三十余人正以军法,在场诸将无不胆战心惊,军纪顿为改观。时正皇祐五年元宵,狄青下令大军休整十日,大肆张扬,麻痹敌人。料定敌探回去报告以后,狄青次日亲率大军,直扑昆仑关下。
隔日黎明,诸将环立大帐前等待主帅发布进军令,过了好久才见有人传狄青将令,请诸将到关外朝食。原来他早就趁着夜色,换了便服与先锋官偷越了昆仑关,在归仁铺(今广西南宁东北)列阵迎敌。双方展开一场恶战:狄青挥旗指挥他从西夏前线带来的蕃落骑兵,与先锋张玉率领的前军形成夹击之势,大败敌军,逐北五十余里,斩首数千,生俘五百余人。侬智高纵火烧城,逃往大理国,最后死在那里,叛乱被彻底平定。
侬智高之乱令岭南骚动,狄青的战功自然万众瞩目。回京以后,仁宗打算晋升他为枢密使,却招来一片反对声,连庞籍这时也以为狄青不宜久居枢府。然而,皇祐五年五月,仁宗还是让他当上了枢密使。他在枢密院四年,每次外出,围观者就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平民、士兵都把狄青视为自己的骄傲,这引起了朝廷的疑忌。
宋代士兵入伍前,都要在脸上刺上番号,以免逃亡。据说,在擢迁枢密副使前,仁宗曾劝他把脸上的黥文消去,狄青想起韩琦曾当面折辱他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的才是好汉”,表示不愿消去黥文,并不无自信和自豪地说:“要让天下贱儿,知道国家有此名位相待。”然而,说他将危及朝廷的谣言与各种五行变异编排在一起不胫而走,台谏侍从要求罢免他执政之职的章奏接踵而至。
嘉祐元年(1056年),狄青终于被罢政出知陈州。做这一决定时,仁宗说了句“狄青是忠臣”,宰相文彦博反问道:“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狄青听到任命后,到中书去问为什么无罪出知州郡,文彦博两眼直瞪瞪逼视好久,才吐出一句:“无他,朝廷疑你!”狄青惊怖的倒退数步。到任后,朝廷每月两次派内侍前来“抚问”,实际上是不放心狄青,而每来就让他惊疑终日。不到半年,一代名将就在陈州忧愤而死。狄青之死,让人深切感受到宋代猜防武将的祖宗家法有多么森严可怕。
在中国清官册中,位居第一的包拯也是仁宗朝明臣。关于他的小说戏剧大多于史无证,却为他赢得了好高的知名度(这种民间高知名度的宋代人物还有杨业、狄青、岳飞),这里说的当然是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知天长县时,有人来报告自家的耕牛不知被谁割了舌头。他知道这是一起邻里间的陷害案,不动声色的吩咐告状者回家把牛宰了卖掉,割了舌头的牛是难以活命的,只有这种处置办法。果然不出包拯所料:不久就有人来告发那人私自杀牛,因为私杀耕牛在宋代是违法的。包拯严厉责问告发者:为什么割了牛舌,还要诬告别人?那人措手不及,以为事情败露,只得伏罪。大约因为牛舌案,包拯断案如神的名声不胫而走,并为以后小说戏剧所敷衍。
其后,包拯调知端州,这里是著名端砚产地。端砚是当时贡品,采石制砚极为艰苦,而到这里做地方官的,总以上贡为名十几倍、数十倍的搜刮端砚,带回京城去贿赂权贵。包拯到任后,自书座右铭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作为为官做人的准则,并下令只制作上贡的端砚数量,不多取一方,离任时也不带一方端砚。清正廉洁,朝野传为美谈。
弹劾张尧佐一事也许最能说明包拯的“立朝刚毅”。皇祐二年(1050年),他入知谏院,张尧佐仗着是仁宗最宠幸的张贵妃的伯父,正担任着三司使。这是掌管全国财政的要职,地位仅次于二府宰执,往往是执政的后备人选。张尧佐没有干好的本事,包拯弹劾他“是非倒置,职业都忘”,却“洋洋自得,不知羞辱”。见包拯和其他台谏官纷纷上书,仁宗只得打消让张尧佐升迁二府的念头,免去他三司使的职务,但为安抚爱妃及其伯父,改命他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
包拯立即上章指斥张尧佐是“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抨击仁宗“失道败德”,有求他收回成命,但仁宗就是置之不理。朝会之日,御史中丞王举正与包拯、唐介等台谏官留下百官而谏仁宗,动用了宋代台谏向君主集体谏诤的特殊手段。仁宗大怒,下令今后台谏上殿先报中书取旨,这是他自废黜郭后以来再次动用君权与台谏对着干。但仁宗迫于舆论最后还是向台谏让步,免去了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保留了其他两使。
过了一段时间,张贵妃又吹枕边风,仁宗见舆论平息,便重新任命尧佐为宣徽使。包拯得知,不管仁宗先前警告,不依不饶,领衔与其他谏官上奏再论。为了说服仁宗,包拯多次上殿争辩。一天,张贵妃还想为大伯说情,仁宗抢白道:“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由于包拯等抗争,仁宗只得收回成命,并保证今后张尧佐再有升迁,必须听取台谏章奏。
包拯后来出知故里庐州,堂舅犯法,照样依律处以笞刑。从此,仗势扰民的亲戚故旧肃然守法。至于请托,不论故人亲党,一概拒绝。他还为子孙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藏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以龙图阁待制(后世因此称其为包龙图)权知开封府,在任仅一年半,却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首先,他惩治不法权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其次,他改革诉讼制度。原来诉讼者不能直接到开封府大堂投递诉状,府吏中转,上下其手,他下令大开府衙正门,让诉讼者直到大庭下向他自陈曲直,自此“吏民不敢欺”。再次,他严办
小说推荐
- 细说清朝
- (﹏(﹏╯黎东方 简介《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简介黎东方 简介【作者简介】黎东方(19071998)是河南正阳人,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
- 最新章:第129章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你的用户名】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详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作者:袁野 手机访问 m《透过细节看清朝》目录《透过细节看清朝》前言皇帝自杀泥腿子坐龙庭(1)泥腿子坐龙庭(2)泥腿子坐龙庭(3)天平的最后一个砝码(1)天
- 最新章:第26章
- 这事不能说太细
- 作者:油菜花儿【由文】酒吧(1)手机短信的铃声,发信人是苏烟,内容只有两个字:D1。江悦迅速换上抹胸裙直奔‘靡情‘靡情’是三里屯有名的酒吧。苏烟作为‘靡情’的吧女,性骚扰这事常有,一般她都能全身而退。只有万不得已才请江悦客串一回蕾丝。这次又是万不得已。地点是靡丽的D1套房。江悦窝上车,一个响指,简单
- 最新章:第55章
- 细说民国大文人
- 细说民国大文人(实体书)编者:民国文林笔者编著此书,努力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逸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二是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及其学术价值,三是尽量用客观的事例说话,而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纸后,不让价值判断影响事实判断,更不希望用作
- 最新章:第327章
- 懿安皇后by微雨细细
- 书名:懿安皇后作者:微雨细细文案】十五岁的张嫣,貌可倾国,不苟言笑,人称“道学先生。十六岁的天启帝,面庞乖巧,行为乖戾,人皆谓之“混世魔王。她端庄贞静;他放荡不羁。她立志成为一名贤后;他却是个昏君。她面对他,疾言厉色;他应对她,撒娇打滚。冷与热碰撞,情与理摩擦,当太阳与月亮相逢,是太阳燃烧了月光,还
- 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
- 作者:端木蕻良编者:徐学鹏】内容推荐端木蕻良看《红楼梦》是一年地看,总是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百读不厌…端木蕻良爱《红楼梦》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曹雪芹的真情主义。端木蕻良曾作过一首诗,记到这个:能哭黛玉哭到死,荒唐谁解作者痴!书末关卷身先殉,流尽眼泪不成诗。端木蕻良喜欢他,因为他真情。曹雪芹是从爱美出
- 最新章:第53章
- 花落宋朝
- ]花落宋朝作者:墨竹开花独立在王子营的深处,许久许久,他至始至终也无法理解英格尔多大叔的所作所为,因为他根本就不曾相信过,这个世间有什么真正的爱情,否则,善良的母后就不会一直闭上美丽的双眸,躺在水晶棺里不再过问尘世了…艳天再一次抚摸着他的虎皮龙椅,阴沉的俊脸上却怎么多了一丝乡愁,自从遇见了她之后,那
- 最新章:第1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