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全传》第82章


第二天是四月二十五,晓岚一天神不守舍,晚上回到虎坊桥阅微草堂,才知道明在昨夜病势转危,曾经昏厥过去,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才又悠悠苏醒过来。
明醒来时对守护在身边的母亲沈氏说:〃妈妈,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去了海淀的槐西老屋,跟晓岚在一起,可是忽然像打雷似的一声响,把我惊醒了。〃晓岚听说这事,心中一惊,忙问是什么时辰?沈氏说的明醒来的时间,正是他第二次梦见明、跟她一起荡秋千、被铜器落地声吓醒的时刻,多么的奇怪!
〃她也听到了铜瓶的响声,莫非真的是她灵魂出窍,到了槐西老屋?〃晓岚心中暗暗想道,〃否则又该如何解释?〃明见纪晓岚回来,精神异常兴奋。她取出一张自己的画像,交给女儿梅媛,梅媛聪明俊俏,十分可爱,是明所生的唯一的孩子。
明那满含深情的眼睛里的,闪着晶莹的泪花,向纪晓岚说道:〃我想了一首诗,你替我写下来吧!〃晓岚点点头,赶快叫玉台取来了笔砚,一面听明念,一面写在纸上。
三十年来梦一场,
遗容手付女收藏;
他时话我生气事,
认取姑苏沈五娘。
晓岚手录着明的遗作,心中辛酸难忍,眼睛充满着泪水。放下手中的笔,回头再看明的时候,她嘴角挂着微笑,已经溘然而逝了。
晓岚急忙把她揽在怀里,口中唤着:〃明,明……,〃两行苦泪潸然而下。
明这年只有30岁。果然应了她说过的话,不要活过40岁。纪晓岚想起这些,更是悲痛难忍。明的死,对纪晓岚来说,是继文鸾、汝佶死后的最大悲痛。
于是,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朝中官署,听不到纪晓岚那爽朗的笑声了。他心里,总是想起在明身边时的欢乐时光。好多天,他都痴痴地看着明的遗像发呆,甚至涔涔落泪,他在明的遗像上,题写了两首咏怀诗。
其一
几分相似几分非,
可是香魂月下归;
春梦无痕时一瞥,
最关情处在依希
其二
到死春蚕尚有丝,
离魂倩女不须痴;
一声惊破梨花梦,
恰记铜瓶坠地时。
虽然纪晓岚身边尚有三房妻妾,但在他心里,谁也代替不了明,他对明的思念,终身未已。万万没有想到,明死后不久,她的侍女玉台也相继夭逝,年龄不到二十岁,就香消玉殒,使纪晓岚那尚未愈合的心灵创伤,再次遭受滴血之痛。
这时候,纪晓岚想起明作的那首〃咏花影〃的诗来,诗中〃三处妻妾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的句子,竟然成了明和玉台死亡的谶诗。晓岚疑惑不解,久久思考,莫非是明的气机所动,不知不觉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耶?非耶?不得而知。在他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时,记述了上述事实,用以寄托对明和玉台的无限的思念。
明、玉台之死给纪晓岚造成的心灵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愈合了。他又渐渐地恢复了往昔的乐观旷达、诙谐幽默的风姿。
转眼又是一年的春天,纪晓岚、刘墉、彭元瑞等几位部院大臣在圆明园南书房当值。刘墉又与纪晓岚开起了玩笑。
〃纪公一代儒宗,千秋绝学,我等愧不能及。不过,你写得那许多好诗好文,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为你自己的,却极少为之,岂不让人遗憾?啊?哈哈哈〃彭元瑞也接上来打趣,笑着说:〃古来曾有陶靖节自作挽歌,传为千古佳话。纪公属对之妙,尤为我等所难能,待公百年之后,没人能写出你那样好的挽联,倒成了千秋憾事!〃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纪晓岚说道:〃诸公之言甚为有理。我就效陶靖节自作挽歌之事,自题一联。待百年之后,诸公以此见挽,晓岚之愿足矣!〃“好!好!你说来我等听听。〃刘墉、彭元瑞等人催促道。
纪晓岚略一思索,说道: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诸公以为如何?〃刘墉笑道:〃此联极好!只是上句殊不类公,若用来挽陆耳山,倒是再好不过的了。〃说来也巧,就在这话的三天以后,陆锡熊的讣音传到京城。他被罚往盛京校阅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路上,感染了风寒,竟至命归黄泉。纪晓岚就与了这副联挽悼陆锡熊。过后,他又对刘墉说:〃你看这事儿,陆耳山夺人所爱,把我的挽联抢走了。〃两人相视苦笑几声说到纪晓岚72岁这年,马夫人一病不弃,溘然长逝。乾隆皇帝派特使致祭,并赐予了优厚的治丧费用。
丧事过后,纪晓岚入宫谢恩。乾隆问他:〃你负海内文豪之誉,且笃于伉俪之情,可有悼亡佳作?〃纪晓岚回奏:〃臣病弱侵寻,文字也颓唐,不足以登大雅之堂。惟五十五年结发夫妻,鼓盆之痛,自所难已,故抄袭古人陈词,以代心声。〃“古人陈词,所指为何?〃乾隆惊奇地问,〃你给朕诵来听听。〃于是,纪晓岚高声朗诵道:〃如人之相与仰俯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迹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仰俯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不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乾隆听了问道:〃卿所诵来,岂不是王羲之《兰亭序》的一段?〃“正是,臣只将起首的"夫"字,改成"如"字。〃乾隆欣然大笑说:〃影射得幽默可笑,千载之上,王逸少万万想不到,他的这段文字,居然被移来做了一篇绝妙的悼妻祭文了。也亏你想得出来!〃仔细品味纪晓岚引用的这段文字,确是贴切生动,个中情怀,无以复加,但其幽默之举,确让人感到滑稽可爱。
纪晓岚60岁以后,五迁御史,五任礼部尚书,两次执掌兵符;也曾因为在都察院左都御史任中,以鞠狱不实而革职,又因孝淑皇后奉安,陈奏失词改降。但是实际上,纪晓岚一直留在任上,所谓〃革〃与〃降〃,只不过说说而已,可以说是朝廷对他的殊遇。
尽管他年高位显,但那诙谐幽默、爱开玩笑的本性,一直未改。在同僚中,确实没有他不开玩笑的人,但这倒是他的一种处世之道。他早年在好友东方曼倩家作客,作了一首《咏东方曼倩》的诗,实际是他的一首自白诗。诗曰:十八年间侍紫宸,金门待诏好存身。
诙谐一笑无妨碍,
谁遣频侵郭金人。
在诗中,纪晓岚说出了自己为官生活的苦衷:在帝王左右,需小心谨慎,稍有差错,就可能大祸临头。同时他也点明自己幽默诙谐,谈吐滑稽,只不过是借以存身的护身符罢了,无怪鲁迅先生评价他是前清的一位〃世故老人〃。但他也有方直刚正的一面,请看下章〃观弈道人〃。十七、观弈道人
纪晓岚晚年,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号〃观弈道人〃。他有两套特别的棋子,都是天然石料,圆润秀美,是朝鲜使臣郑思贤赠给他的。黑子是海滩的碎石,被多少年的潮水冲激而成;白子是一种贝壳,也让海水打磨得晶莹透亮。
两者虽不是难得的物品,但捡寻起来,取其厚薄均匀、轮廓圆滑、色泽一致的,却要颇费功夫,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得到的。纪晓岚非常喜爱这副棋子,放在书斋里面,闲来把玩,后来被其友人范大司农取去。范氏死后,不知棋子下落,晓岚为之惋惜不已。
纪晓岚与竹林寺主持了云和尚,是一对棋友。一日午后,晓岚趋访竹林寺,时逢了云和尚外出未归,晓岚就独坐廊下等候。及了云和尚归来,晓岚施礼诵道: 〃竹林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了云和尚一听,是棋友出了副上联,于是对道: 〃月门闲客住,二山出大小尖峰。〃上联中,〃竹林〃二字合为〃等〃字,〃双手〃合为〃拜〃,〃四维〃合为〃罗〃(〃罗〃字的繁体字为〃羅〃),下联中〃月门〃合为〃闲〃(〃闲〃的繁体字为〃閒〃,〃二山〃合为〃出〃;〃大小〃颠倒相叠,正是一个〃尖〃字。上下两联,可谓绝妙之对儿。
晓岚与了云和尚,下棋起来便忘记一切,直至深夜仍不肯罢休。小和尚来报,夜深寺门已闭,晓岚掷子以〃闭〃字出联: 〃门内有才方是闭〃;了云随口答道: 〃寺边无日不知时〃。
足见了云和尚也是一位饱学的高僧。
在兵部尚书任上,纪晓岚曾督师赴粤。有一天晚上,和一位王姓棋友下棋,晓岚的棋艺本不如王某,但是一晚上却连胜两局,心中正感奇怪,意欲动问,王某却先开了口:〃贵属刘鼎臣,承蒙纪大人器重,感戴至深,如今有个请求,托兄弟代陈,不知该说不该说?〃“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