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传》第130章


吴家花园两邻的居民没有安电灯,每到夜晚,园内灯光明亮,园外一片昏黑。彭德怀又想帮助邻居办电。时值困难时期,大家都摇头——没钱,没材料。1961年夏天,彭德怀自己花了五六百元,买电杆电线,把电引到了两邻14户居民家里。
这年夏季多雨。一次暴雨连夜,凌晨4时,彭德怀突然翻身下床,披上雨衣,冲出大门,趟着深水,直奔村民卢兴院里。这时,卢兴家的两间老房正在暴雨中颤摇,卢兴一家8口畏缩在上漏下灌的危房内,听天由命。彭德怀站在院里大喊:“快走!都到我那里去!”卢家执意不去。他又冒雨跑回吴家花园,叫哨兵搬来芦席,自己手执电筒,像指挥战斗一样,指挥哨兵给卢家苫房。随后,彭德怀在雨中逐户查看,把住危房的人家都叫到吴家花园来,他的书房兼会客室里坐满了老人和孩子,彭德怀把热姜汤一碗碗送到挨淋的人手中。
十中全会以后,彭德怀不管哨兵的劝阻、跟随,在外出散步后,仍然不时往挂甲屯那些熟悉的人家中走访。由于他的帮助,突患半身瘫痪的民兵队长李文林得到救治,恢复了健康。在李文林住院期间,李的妻子为给丈夫治病筹钱,让大孩子退了学,把刚满8个月的孩子忍痛送人。彭德怀得知此事,连忙给李家送去奶粉、白糖、饼干。自己订的鲜奶也不喝了,叫给婴儿送去。又给李家的大孩子送去书包、袜子等物,劝李妻把婴儿留下,让大孩子复学,由他来负担李文林的医疗费。公社领导得知,为李文林解决了医疗费问题,李妻几次对彭德怀哭道:“是您救了我们一家子啊!”吴家花园内有几户工作人员家属,也是彭德怀经常关心的对象。园内、园外,每遇到谁家有难处,他就帮助。说:“我看到这样的事,不能不管!”
彭德怀自己的生活标准却一再降低,常叹气说:“目前国家这样困难,我在这里吃闲饭,难受呀!”罢官以来,彭德怀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不能白吃人民的东西。”
彭德怀在吴家花园整整住了6年。6年中,彭德怀像当年在太行山一样,为自己“驻地”的群众做了许多好事:问疾送医,扶难救危,解决水、电,指导生产……他认真当起挂甲屯的一个村民,遇有红白之事,他常常要去为婚者道喜,为生者祝福,为死者致哀。
1965年10月24日,彭德怀即将离开吴家花园,中央专案组派人前去挂甲屯调查,写出一份《彭德怀在挂甲屯的一些活动》的报告,结尾一段这样写道:“由于彭德怀利用群众的封建落后进行拉拢,加上小恩小惠,处处装出关心疾苦的样子,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成年人称他为‘彭老头’、小孩子们都叫他‘彭爷爷’。有的群众说,‘彭老头来了以后,挂甲屯有了福’,‘彭老头是好人,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彭老头给解决了(指安电灯)’。尤其是吴家花园周围的人,一提起‘彭老头’、‘彭爷爷’,真有点感恩不尽的味道,有的老太太甚至表示永世不忘。”
人们学习解放军战士雷锋助人为乐、为人民做好事;一贯助人为乐、为人民做好事的解放军元帅彭德怀却因此而增添了罪名。
彭德怀常说自己“没有崽”,他把全部父爱给予了在抗日战争中被国民党杀害的两个弟弟留下的8个子女。5个未成年的,在他的抚育下都已长大成人。大侄女彭梅魁和丈夫张纯一常带着3个孩子到吴家花园来,小侄女彭钢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毕业回京工作,也住在吴家花园。彭德怀亲自为他们张罗饭菜,为彭梅魁的孩子洗澡,舐犊之情更深了。
彭梅魁至今保存着一张充满辛酸回忆的照片。那是1962年秋天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摄于吴家花园怀馨堂门前。
这天午饭后,彭梅魁全家都来了。彭德怀把3个孩子揽进怀里,逗了一会儿。彭梅魁提出,要孩子们和阿公一起照张相。彭德怀站在屋外台阶上给3个孩子摆好位置,彭梅魁拿起了相机,一看,伯伯转身藏到纱门后面去了。彭梅魁叫:“快来呀!伯伯。”彭德怀说:“现在我的名誉不好,孩子们还小,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不要因为我给他们造成影响。”彭梅魁听了一怔,眼泪跟着涌出来,忙按下快门。留下的这张照片,孩子身后模糊可见一个人的部分身影,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彭大将军。
晚上,彭梅魁给伯伯补衣服,彭德怀又嘱咐她:“我几次告诉你们别来了,你偏偏还来,现在我背着‘里通外国’的罪名,连下农村劳动的资格都没有了。但我实在冤枉极了,这样的冤枉要到何时才了结呢?”
彭梅魁擦擦眼泪,安慰伯伯:“我不怕,无论什么情况,我都要来看伯伯。”
要做到这一点多不容易呀。即令如此,当时的彭梅魁也想不到她今后为实践这句话,要拿出多大的勇气!但她确确实实做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仍给彭德怀以亲人的安慰和照顾。
1963年以后,彭德怀在吴家花园的生活显得更加孤寂和冷清。哨兵的记录本上,日常的记载只是“晚饭后彭钢来了”,“早饭后彭钢走了”,“彭梅魁来了”,“……彭梅魁走了”。
园内工作人员和警卫班党组织开会不再通知他。每当党小组开会的时候,他就在院子里静静地散步,远远注视着开会处的灯光。他知道,这意味着已停止了他的党内生活。
彭德怀这个高级党校的特殊学员,现在是更加“特殊”了。不让他去听课讨论,也不再有教员来辅导,只由校领导偶尔来过问一下,而且总是3个人一起来。回去还要追记他的谈话向中央报告。
在1963年的一段时间里,他用了许多时间写《读毛主席军事文选笔记》。这一年,全国的经济形势继续向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全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了好势头。他再不为经济问题操心,仍然转回到几乎占据了他整个生命的军事上来。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他就希望根据毛泽东的革命战争战略思想,总结自己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的建军经验和作战经验。于是,在平静的生活下,他的心又回到烽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不知什么原因,他的这件事情没有做完,只留下了一本未完成的笔记,刚刚论及他亲历的各个革命战争时期的作战原则,而且只完成了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两段。他没能留下他全部军事生涯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留下的只是他的作战部署、命令和一次次战争胜利的辉煌记录。
1963年底,彭德怀的三弟媳龙国英从彭家围子带着她的小孙孙到北京来看望他,并给他带来了家人和乡亲的问候。
就在这一年,中央专案人员到湘潭去调查彭德怀1961年回乡的“反党言行”,使乡亲们知道彭德怀再次为他们而获罪。1962年彭德怀回乡时曾给乌石大队数百元钱植树,1963年给乌石大队寄去两袋速长早实的新疆核桃种。这一切都成为彭德怀“收买人心”的罪状。龙国英含泪向彭德怀诉说这些事情,也高兴地报告彭德怀两年来家乡生产生活的上升情况。
龙国英打听彭德怀被指责为“里通外国”的问题,仔细倾听彭德怀叙述他出国的经过。彭德怀申明:里通外国“绝无其事”,是对他的“莫大侮辱”。龙国英劝他:“还是归老还田罢!”彭德怀没有作答,脸上浮着一丝苦涩又执拗的笑。
第三节 心曲千万端(2)
龙国英回家前,彭德怀和她及小侄孙合影留念。自搬到吴家花园后,他一直拒绝照相。这一次,他和心中的彭家围子与故乡人民一起留下了最后的身影——苍老的,却依然挺立的身躯;倔强的、坦荡的,带着一丝苦涩的、沉思的笑容。
彭德怀的处境越来越严峻。也是这一年的秋天,他把《八万言书》的一部分手稿交给侄女彭梅魁,说:“我的问题看来一时解决不了,那包材料在这里不行,还是你替我保存吧。”彭梅魁接过纸包,说:“行。”彭德怀又叮嘱说:“这是我对自己一生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等将来用得着时拿出来,为我争回清白。”又不放心地问:“你打算怎么保存它呢?”
彭梅魁想了想,说:“我把它送回老家,埋起来!”彭德怀点点头。
彭梅魁带着手稿回到湘潭乌石老家,将纸包放在一个瓷坛子里,封好口,埋在灶房的柴堆下。①
“文化大革命”开始,彭家围子遭殃。彭梅魁担心手稿安全,即回乌石,和堂弟彭康志商量,由彭康志把手稿埋在乌石峰下楠木冲水库旁的山坡上。以后,彭康志怕雨水浸湿,又偷偷将它挖回。以后,彭梅魁再次返回乌石,将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