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太宗李世民开始,有皇帝面试取士的办法,渐而形成制度。天宝六年(747年),玄宗遵循祖制,下诏“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应试,对策听选,意思就是皇帝亲自主持面试,然后授以官职。宰相李林甫忧惧士子在面试时会揭发自己贪权不法之事,想阻塞天下言路,便对玄宗说:“这些人都是贫贱寒士,不知道忌讳,只能以狂妄的语言污浊圣上,还是让尚书省长官考他们吧。”建议首先由各郡县长官进行初选淘汰,然后再由尚书省长官试问。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经过李林甫的精心安排,结果,全部应试者没有一个人通过。这样一次全国性的公开招贤考试,居然没有一人合格。消息传出,朝野震动,舆论哗然,李林甫却上报称贺,说是政治清明,“野无遗贤”。杜甫也因此在仕途上遭遇了第二次遇挫。
此后,杜甫生活日渐贫困,“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经常饥寒交迫。他的族孙杜济当时住在长安南郊,杜甫时常厚着脸皮去打秋风。杜济生活也不富裕,对杜甫老来蹭饭十分不快。他表面不说什么,但打井水淘米,便故意摆动水桶;到园中摘菜,也放手乱摘一气。杜甫对此感慨万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架子,向一些达官贵人投诗,陈述自己的困境,或明或暗地请求对方给予提携,但却是无功而果。于是他又想效法汉代杨雄、司马相如,通过献赋来求仕。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举行大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李唐王室宗庙)、天地。杜甫趁机献了《三大礼赋》,终于得到玄宗的赏识,诏令由李林甫出题,在集贤院试杜甫的文章,等待朝廷任命。这一等,便是四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才补了一个河西尉的小官,县尉的官阶为从九品,主管一县治安,杜甫拒不赴职,又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一个掌管京城兵甲器仗和门禁锁钥的小官,官阶是从八品下,略高于县尉。杜甫哭笑不得,十年奔波,仅获此微职。但迫于生计,他只好屈就。就是这么个小官,他也没当几天。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正回家探亲,在奉先与家人团聚。杜甫先带着妻小从奉先北上三川,到了鄜州(今陕北富县),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打算前去投奔。但举家行动不便,杜甫安顿了家属,独自一人赶去灵武。他先来到延州(今陕西延安),在城南七里的小河(后改名杜甫川)稍作停顿,在从延州往灵武途中,被安史乱军俘获,并押解回到长安。
大劫难后的长安,满目疮痍,遍地狼藉。叛军四处劫掠,滥杀无辜,城中无时无刻都弥漫着血腥味。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面目,写了一系列“诗史”名作。《春望》便是在这期间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面既有纯属个人的心绪,也有与时代相通的气息。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洛阳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合谋杀掉。消息传来,长安城中人心浮动。这一年的二月,肃宗进驻凤翔,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叛军开始处于不利的位置。许多被押在洛阳的唐官员趁机逃跑,有些人潜逃回长安,带来了最新的消息。于是,长安城中的人纷纷投奔到凤翔。杜甫也决定逃走,他来到怀远坊大云寺,寺主赞公和尚赠给他盘缠和衣服。杜甫化妆后悄悄溜出金光门,直奔凤翔。
经历了千辛万苦,杜甫终于在凤翔见到了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样子相当狼狈。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左拾遗是一个谏官,是给皇帝的政事提意见的,官阶为从八品上,官品虽低,却是属于所谓的“近臣”。肃宗还在授官诰文中写道:“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杜甫当时入仕不满一年,之前不过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官,遭遇战乱后,能够担任相当于天子近臣的谏官,心情相当激动。他感激皇恩浩荡,连请假去探望家人的愿望也没有说,就意气风发地投身到中兴大业中,但是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卷入到房琯事件中。
房琯,字次律,河南人,名臣房玄龄第五代孙,父亲房融是武则天时宰相。房琯少年时在陆浑伊阳山读书十多年,与杜甫是“布衣之交”,清人熊宝泰《杜甫》诗云:“千秋诗史有谁知?房杜交深患难余。”由此可见房琯与杜甫关系非同一般。房琯在当地方官时能除暴安良,所到之处多有遗爱。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幸蜀,房琯闻风追赶,当日就被拜为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一步登天,当上了宰相。房玄龄、房融、房琯是历史上有名的房氏“五代三宰相”。
至德元年(756年)八月,玄宗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便派宰相韦见素、房琯到灵武册封肃宗。肃宗记恨韦见素原来依附杨国忠,因此对其相当冷淡,却故意对房琯虚心以待。房琯见到肃宗后,大言国事,慷慨激昂,肃宗大为感动,之后军国大事多与房琯商议。
房琯喜接宾客,好发议论,多方引荐提拔知名之士,但其为人轻鄙庸俗,群臣多对其不满。当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到灵武来拜见肃宗。贺兰进明曾在张巡、许远守卫睢阳时拥兵自重,见死不救,但这样的人却能得到肃宗的信任,并委以重任。贺兰进明与房琯曾是政敌,便利用玄宗、肃宗父子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诬陷房琯说:“晋用王衍为三公,崇尚浮虚,以致中原板荡。现今房琯专为迂阔大言,以立虚名,引用之人皆是浮华之辈,与王衍无不同。陛下用琯为宰相,恐非国家之福。再说房琯在成都辅佐上皇,使陛下与诸王分领诸道节制,且置陛下于沙塞空虚之地,又布其私党于诸道,使统大权,其用意是不管上皇哪一个儿子得天下,他都不失富贵,这难道是忠臣应该做的事吗?”意思是说,房琯是墙头草,既忠于玄宗,也效力于肃宗。从此,肃宗开始疏远房琯。
房琯见自己失势,便想立下盖世奇功来赢回肃宗的信任,于是主动请求率军出兵,从叛军手中收复长安洛阳。肃宗同意了。房琯不懂军事,便任命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军务全部委托于李、刘二人,但偏偏这二人也都是书生,不谙军事。出兵前,房琯大放豪言说:“叛贼曳落河(胡语,壮士的意思)虽多,安能敌我刘秩!”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房琯兵分三路:裨将杨希文率南军,从宜寿(今陕西周至)进军;刘贵哲率中军,从武功进军;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今陕西乾县)进军。房琯自己自将中军,为前锋。房琯先在陈涛钭(今陕西咸阳东)遭遇叛军大将安守忠。房琯仿效古书上的兵法,用战车阵,以牛车二千乘,步骑夹之。叛军则顺风鼓噪,牛皆被惊骇,叛军又纵火烧之,人畜大乱,唐军死伤四万余人,存者仅数千人。
之后,房琯又率领南军与叛军大战,结果又大败,唐将杨希文、刘贵哲均投降了叛军。肃宗听说房琯战败后,勃然大怒,幸好有李泌为其求情,才保住了性命。而房琯战败后,觉得没脸见人,经常称病不去上朝,每天只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大谈释迦、老子,或听门客董庭兰鼓琴。不久,有御史弹劾董庭兰有赃贿事,肃宗借机将房琯罢相,贬为太子少师,其实就是个闲职。
房琯的仕途升沉,也关系到至交好友杜甫的命运。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杜甫立即上疏营救,说房琯“少自树立,晚为醇儒,有大臣体”,认为房琯对国家是忠诚果敢的,不能以“细罪”“免大臣”。肃宗正痛恨房琯,立即迁怒于杜甫,立即下令将杜甫逮捕审问。幸好新任宰相张镐和御史大夫韦陟出面说:“杜甫言论虽然狂妄,却不失谏臣大体。”此时国难当天,一切以平叛为要务,肃宗这才没有穷究治罪,只下了一纸墨制,放杜甫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
就在杜甫探亲期间,郭子仪率领唐军和回纥的骑兵于九月收复了长安,十月收复了洛阳,肃宗也回到了长安,十一月,杜甫带着家眷回长安。
本来杜甫在回鄜探亲时已敏感意识到肃宗对自己的疏远,但他未必觉察到已被投闲置散的房琯仍然是肃宗的眼中钉,更不会觉察到肃宗及其心腹李辅国等人正在罗织所谓“房党”。不久,张镐被贬为荆州大都督长史,房琯贬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与房琯交好的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今四
小说推荐
- 交际花盛衰记
- 作者:巴尔扎克译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巴尔扎克出生在图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小学和中学时代一直过寄宿生活,未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巴黎。一八一六至一八一九年巴尔扎克攻读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
- 最新章:第127章
-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 2008年中国的国防作者:国防部【完结】二○九年一月·北京目录前 言一、安全形势二、国防政策三、人民解放军的改革发展四、陆军五、海军六、空军七、第二炮兵八、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武装力量与人民十一、国防科技工业十二、国防经费十三、国际安全合作十四、军控与裁军附 录附录1:2007—
- 最新章:第10章
- "阴"盛"阳"衰
- 第一章:身在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斜阳郡内有一家龙威镖局,他们保的镖自从镖局开张以来从没失手过,先不说镖局的当家龙威老先生在江湖上的名头,就是龙家六位少爷也都是现在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师传当今六大门派的武功不是作假的,这劫镖的人要想劫镖自然也要先想想自己的斤两了。这一日,风和日丽,龙家的小少爷,龙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盛宠不衰,亿万娇妻狂想娶
- 简介:全文完:王家一根独苗王大少,权势滔天,富可敌国,却喜怒无常,残暴扭曲!可偏偏这一世恶名,拿捏在了那失身又残废的小女人手上…包厢的沙发上,她黑眸闪动,抵着身上的男人“王铁锤…你这是强x,我特么告你”男人薄唇一勾,暴虐阴鸷,眼底满是不屑“告爷?这京都,谁特么敢接爷的案子”他以为只是一夜荒唐,岂料一
- 最新章:第356章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139924第1章 远古传说(1)盘古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
- 最新章:第510章
- 中国少年的甲子园
- 《中国少年的甲子园》作者:纯血战五渣第一章 遗产不是那么容易继承的据说人每到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总会经历一个自命不凡的时期,会觉得自己身上带着什么惊天大秘密,有什么神奇的特异功能。而那之后的一段时间,认识到这些不可能的人们又有些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在高中的时候迎来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时期”这个时期,
- 最新章:第487章
- 中国农村建设60年
- 作者:张神根】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之后,相继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这几个阶段中,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既有凯歌
- 最新章:第66章
-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
- 1644年,一个中国社会大震荡的年代,中国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重要年代。但是,1644年毕竟离我们而去已经三百多年了,究竟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的是是非非如何,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与现在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但会自然地提出来,而且应当经过认真研究,给予科学的回答。为此,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