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控:最实用的情绪操纵术》第27章


“胡说,我不信!我要生气会怎样?”这时的小蟹不接受金鱼的忠告。
“你别生气!生气会坏事,小蟹!我告诉你!”小鳅对小蟹说。
“胡说,我不信!我要生气会怎样?”小蟹不接受小鳅的警告。
“小蟹,我是你的老长辈,我劝诫你:凡是坏事,都是生气的缘故!”这时,乌龟也劝着小蟹。
“胡说,我不信!我要生气会怎样?”同样,小蟹也不接受乌龟的劝告。
“等到你吃了亏,坏事的日子到来了,才知道生气是不该的!”鲈鱼也这么说。
“我劝你不要生气,你还不相信!将来终有一天会证明我这话是对的!”虾也这样说。
“真的!要是吃了亏之后,你才相信我们的话是好话,那就迟了!”鳗鱼接着说。
这时,鲫鱼、鲥鱼、青鱼等都拥上来规劝小蟹不要总是那么爱生气。
“你们都是胡说八道!我不信!我要生气能怎样?”小蟹执意不肯接受大伙儿的规劝。
当小蟹横行爬向河岸时,大家只听见:“呀!什么东西触痛了我?”原来,小蟹恰巧被渔翁的竹竿碰着了。它马上又生气了,把竹竿紧紧钳住,同时嘴里还气哼哼地说:“你是什么东西,怪可恶的!如今被我钳住了!我不放你!我永远不放你!”这时渔翁把竹竿轻轻提起,小蟹也就被扔到竹篓里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火气大、爱发脾气实际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有些人遇上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怒不可遏。其结果不仅得罪了他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自己雪上加霜,又增添新的烦恼。
生气有许多危害:一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经常生气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要比保持乐观情绪的人高出许多倍;二是人在生气时会说一些过激的话,有意无意地得罪人,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三是会影响自己的寿命,在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周瑜年轻气盛、容易急躁发怒的致命弱点,设计将周瑜活活气死,就是“气杀人”的典型范例。
有些人说,没办法,要控制生气很难。生气确实不容易控制,但你敢对你的上级领导大发脾气吗?恐怕就没有几个人敢发了吧,对领导发脾气工作会丢了,没有几个人敢对领导发脾气。所以说,不敢对领导发脾气就说明了发脾气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不敢对领导发脾气是因为害怕丢掉工作,我们预想到了发脾气的后果,所以,我们控制了自己的怒气。
而你对孩子、对父母、对朋友发脾气,只不过是觉得对他们发脾气不会有什么后果而已,所以才任由自己发脾气,不加控制。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你对家人发脾气,让家庭气氛紧张,让亲人之间反目,难到这是你乐意看到的吗?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如果都不能和和气气,谈何兴旺呢?你和朋友发脾气,多年的交情很可能毁于一旦,这是你乐意看到的吗?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又怎能因自己的坏脾气而让自己失去朋友呢?即使和路人也没必要发脾气,试想,人家和你素不相识,凭什么听你大吼大叫呢?两个人脾气上来,说动手就动手,等打个两败俱伤,受罪的是自己,甚至锒铛入狱都有可能。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要发脾气时,先预想一下后果,再考虑那样做值得不值得。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坏情绪而做出了后悔终生的事,等醒悟过来,才发现当时的举动是多么的愚蠢啊!如果能预想一下那样做的后果,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那样发泄自己的坏情绪的。
有一首《不气歌》,告诫自己不要生气,歌中写道: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在你生气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此诗。
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呢?
第一,对待烦恼要清醒、理智。热问题冷处理,要善于控制和理顺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正如人们所说,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不智者以情绪控制理智。
第二,做人要胸怀宽阔。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古人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高瞻远瞩,善于宽以待人,不要鼠目寸光,在琐碎小事上纠缠不休。
第三,要善于释放不良情绪。如和朋友谈心、写信、打电话诉说自己的不幸,或到僻静的地方痛哭一场,或把自己胸中的怨言和不满写在日记上,都可以起到发泄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性格暴躁易发火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它与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有宽容之心,能让人处就让人,不要与人争名夺利,力求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一个有修养、胸怀宽阔、肚量大涵养高的人。
装出好心情
装出好心情,这不是要你自欺欺人,而是要你学会控制自己坏情绪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情绪就像一个茶杯,在他装满了好情绪的时候,坏情绪就进不来了,而如果装满了坏情绪,好情绪就难以进入杯子。
一般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比如,人忧愁时才会哭,开心时才会笑,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
比如,当小孩子哭得眼泪汪汪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逗小孩子说:“噢,不哭,不哭,笑一个,笑一个吧。”结果很多小孩子虽然只是开始的时候勉强地笑了笑,但很快他们会随着这个勉强的笑慢慢变得开心起来。这是装出好心情最常见的例子。而如果一个人装出很生气的样子,他也会因为这个角色扮演而陷入这种情绪的常见反应,心跳、呼吸变得急促。
你的行为会影响你的情绪,这是千真万确的。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天,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装出一副好心情,你就能赶走负面情绪,慢慢地,你的好心情就又回来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
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微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根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这看似荒诞的做法,确实有心理学依据的。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个特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原理。
如果你还对这个理论有怀疑,等你生气的时候,你不妨拿一面镜子,然后对着镜子尽力地挤出笑容。持续几分钟后,你的心情会真的变得好起来。因为你即使在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