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II》第32章


。那么我们的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去保障不折不扣的执行呢?
【汪中求】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当年谈话中反复谈到一个词汇“解放思想”。现在很多事情本原的问题还是思想意识问题,首先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我们有很好的战略,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有很好的制度,但是没有严格的实施。这个问题首先是个理念问题。大家就没有服从规则的意识。
【汪中求】中国思维的排序是情、理、法的排序。按道理来说,特别是欧美国家是一个法、理、情的排序。我们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就是这样,所以很多很硬性、刚性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视。德国的游行示威队伍在游行示威的过程当中,遇到红灯都会停下来,这个我们很难想象。我的同学在德国,在德国煮一个白水蛋,肯定要拿一个操作手册,我们觉得很可笑,但这是人家的一种习惯和规范。
【爱nimen!】细节是本的铺垫,本还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不是细节决定命运,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决定命运!如果一个战略发生错误,人们盲从地执行这个战略,那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失误?
【汪中求】事实上比较起战术来讲,战略是一个大的东西,从战略的制定过程来说,它仍然是个小的东西。就是战略是怎么制定的?如果战略是拍脑袋的,一下子拍出一个大的决策,那就没有什么讨论的。战略决策是一个过程,这要经过若干个调查、研究、分析、评估等程序才能做出。不要把战略抽象去讲,如果战略制定的过程是很严密、科学的,也是很扣住细节的,这种战略犯错误的几率很校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战略是怎么制定的。
【汪中求】事实上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高级管理阶层或者老板阶层、总经理阶层,他们应该抓的事情就是三件事:第一,制定和审核战略;第二,抓队伍的执行效率;第三,密切关注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主要层面在相对宏观一点的层面,至少是中观一点的层面,其中很重要的是战略问题。但是把战略解剖下来,它也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搜集、分析、整理,最后通过解剖、反复比较、优化得出来的。这样失误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就小了。
【汪中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下层的员工也好或者说一个管理者也好,你很难断定战略是对的还是错的,很多东西在实施过程中无法确定它是对是错。从社会学意义来讲,很多东西的结论不是惟一的,它本无所谓对或错,只是有合适不合适,是不是更合适。就像某一个企业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战略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来我是个雄才大略的人,我就开始对这个战略提出疑问,如果大家都去这么想问题,那再好的战略也会垮掉的。
【汪中求】当然曾经确实出现过战略的错误,但是绝大多数的战略错误原因还是细节没有做好,前面的调研、分析、解剖不到位。换句话说.从责任分析来说,真正战略错了也是上层负责,也不是你负责,我们应该把每个人该负的责任负起来。这个民族的力量就会非常强大。任何一个团队,任何一个民族的前进都要交很多学费的,不可能消灭为零。战略问题应该说不是每个人都反复思考的问题,应该考虑把这个岗位的事情做好了,如果站在自己的岗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我想就可以了。
【主持人】你在这本书当中举了很多德国、日本的案例,我们知道德国人和日本人都是以精细、严谨甚至刻板闻名。那我们的企业员工如何去学习他们?从哪儿开始?
【汪中求】任何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优势,我们一概而论说哪个民族就是优秀的,哪个民族就是劣等的,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是以更博爱的心态来看待整个人类。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我们的优势地方,但是我们的文化在某些阶段看来不一定是有意义或者是有利的东西。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日本这样的民族,他们有一些我们所不欢迎或者不支持的概念,但是他们确实也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很难做到而又必须学会的东西,比如严谨的态度。
【汪中求】现阶段的相对比较浮躁的心态跟三个内容有关系:第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来说一个抽象概念的东西多一点,很数据化的科学定律的东西少一些。还有中国人讨论问题,经常用一些概述来讨论,我从深圳过来问北京的一个朋友冷不冷?他就说挺冷的。那挺冷的到底是多冷?说不准确。事实上他就告诉我最冷的是零下3度,我就知道了。比如说中国的中医很少分析细菌或者是病毒,他根据血气、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诊定。
【汪中求】第二,为什么这个时代显得特别浮躁?我觉得跟我们“文革”阶段相对来说过于禁锢有一定关系。从一个黑屋里面跑出来的一个人,跑的方向可能是乱跑,我们民族从过去的这种状态一旦冲出来以后,刚刚打开禁锢,有些事情方向性不明确,必然出现很多浮躁的东西。这种浮躁也许是成长的必然,不能用对不对来衡量,但是浮躁的现实是存在的。这种浮躁跟这段历史过于禁锢有一定关系。第三,现在的浮躁跟整个全民的教育,特别是舆论的诱导不到位或者是偏差有一定关系。比如邓小平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政府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教育重视的不够。当时理解这种教育不是反映学历教育或者是学生教育,而是指全民素质的教育。整个社会这种素质教育不到位或者导向出了一些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引导的东西是什么?暴富的、速效的、速成的,给社会感觉是必须是一夜致富,必须一夜成名。当然历史给了我们一部分人这样的机会,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还只能是过普通的生活。逐渐地逐渐地推进自己。提高能力。获取自己的利益。
【主持人】在暴富或者一夜成名这方面,过分的夸大了,所以很多人就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思想,产生了浮躁的情绪。汪先生在营销道路上走得非常好,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很成功的人士,您是如何把握这个心态的?您觉得自己是暴富的那一族人吗?
【汪中求】首先成功的定义不需要去谈,因为很难界定,我不说我成功,但也不轻言失败。在我每个的生活阶段实现了我自己的价值或者说我承担了我的责任。我认为人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某种责任是不是承担了。你从小学考上中学了,你就成功了,为人父、为人母,养育了子女,从这方面来说你就成功了——我是能承担责任的那种人。从富裕这个角度来讲,因为我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下海的,从经济意义上来讲会有一些收获,不是金领,也是高级白领吧。
【汪中求】从生活角度上看,我可能是个富人,从投资角度我是个穷人。我认为我的利益是靠我的一步步努力获得的,我的努力提高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会帮助我换取利益。
【汪中求】你坚定地做一件事,做到位了,做成功了,社会自然不负于你,这是我朴素的一个认识。所以我不去追求所谓一夜暴富。至于其他方面的成功,关键看你的执着、你的努力程度。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量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
【汪中求】人不要太浮躁了,一下子想搞那个,一下子想搞这个,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反复去寻找的,你看准一件事情,你就狠狠地扎下去做。我下海是比较晚的,我29岁下海的,从最基层的小业务员做起,经过自己的判断,然后就做下去。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做下去,肯定会成功的。我跟我下面的员工或者是助手都讲,如果你跟我一样努力,你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绝对不亚于我现在的这种成功。
【主持人】您是29岁下海经商的,您不觉得下海也是一种选择吗?您当时29岁,您当时有把握自己这种投资是正确的吗?
【汪中求】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并不能因为这句话,人生就不能作出选择。对我来说,我在1992年之前做过一些行业,最早我是做老师的,因为在教育系统里面做得比较出色,后来就被一个领导选拔出来给他当秘书,一下子就步入了机关管理阶层,比较通俗的说法,地位也就有了,这个时候是一个变化。那个时候的变化不是我的选择。那个时候的管理是比较死板的,就是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汪中求】1992年我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