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格》第17章


独特天赋或独特天性,每个人都
…… 83
荣格的思想97
有自己的“个性化”方式和“个性化”途径。“条条道路通罗马”
,个人重返精神家园之路必然是独特的,在这里确实不存在任何“标准”和规范。 个性化的实现往往需要心理以“超越”的功能去独创性地获得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精神象征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此意义上,个人的独创方式确实并不意味着必然与集体“标准”发生冲突。 在荣格看来,
个人方式与集体标准的真正冲突只有在个人方式被提升为一种“标准”
的时候才会发生,而这乃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实际目标。这一目标当然是病态的和于人生有害的,它因此与个性化全然无关。个性化虽然可能逸出常轨、走上一条个人独辟之径,但正因为如此它也就需要集体标准来服务于其社会的“取向”
和个人与社会的绝对必要的关联。因此,个性化导致对集体标准的自然而然的尊重,但如果个性化的取向完全是集体的,这些(集体)
标准就会逐渐成为多余的、不必要的,而道德也就会随之崩溃。一个人的生活越是由集体标准所铸成,他也就越不具备个人道德。
最后这段话中深刻精微的含义需要慢慢咀嚼,它的表达显然不是十分清楚。 但我却认为:这话只能出自深深懂得宗教与道德(既懂得个人生活的要义何在,又懂得集体价值的活力何在)的人之口。 此外,这些话也有助于澄清某些误解,使人更完整地理解荣格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思考。 显然,在荣格看来,个性化在与当时当地的集体标准发生冲突的同时,却不自觉地在与更高的集体价值发生关联
…… 84
08荣格:神话人格
——这种更高的集体价值不是作为被自觉意识到的集体“标准”
而存在,而是作为浸透在文化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而存在。这些未被意识到的集体价值是那些被明确意识到的集体标准的土壤与背景、平衡和补充。 事实上,只有在荣格所说的“象征”
中,个性化的需要和集体价值的需要才可望获得有机的统一。
四、心理的超越功能
荣格在谈论“个性化”时,对“个人”
(theindividual)的理解显然不同于谈论“个人无意识”时对“个人”(thepersonal)的理解。事实上,荣格专门指出过他对这两个词的不同理解和使用。 例如他曾说:“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为个性(individuality)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又例如他在谈到人格面具时明确指出:“我把认同于人格面具的人称为与‘individual’相对峙(相反对)
的‘personal’。“显然,在荣格看来,前者与”自性“和”个性“有某种对应关系,后者与”自我“和”人格面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因而,在讨论个性化的时候,便不能不同时讨论”自性“
,以及与自性密切相关的“象征”和心理的“超越功能”。
“自性”
(theself)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或神学概念。 按照荣格的说法,它不是一个精神实体,而只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精神现象的“工作假设”。因此,它并非某种形而上的独断,相反却来自荣格对精神现象所作的“经验”观察。 荣格
…… 85
荣格的思想18
说:
正像意识现象和无意识现象在实践中注定要被接触到一样,自性作为心理之总和,也同时有一个自觉意识到的侧面和一个未被意识到的侧面。从经验上看,自性在梦、神话和童话中以一种(与自我相对的)
“超凡人格”
——如国王、英雄、先知、拯救者的形象显现出来,或者以一种整体象征——如圆圈、方形、圆形、十字架的形式显现出来。 当它代表了一种对立面的结合时,它也可以以阴阳互生的“道”
的形式,以彼此敌对的兄弟的形式,以英雄与其对手(如魔鬼、毒龙)
的形式以及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形式,表现为一种统一起来的二元性。因此,经验地讲,自性表现为光明与黑暗的“游戏”
(play)
,虽然它也被视为对立面在其中统一起来的总和与整体……从逻辑上考虑,如果不是由于它授权与已被经验地予以发现的整体象征,则它将不过是一种徒劳的推论而已。
自性代表了心理中“综合”和“统一”的力量。 但这显然不是唯一的力量。 事实上,作为精神病医生,荣格对心理的“分裂性”力量是非常熟悉的。 还在荣格尚未形成其关于“原型”的成熟思想时,荣格就已经尝试以“灵魂”
(soul)这一概念来指称心理的分裂性结构和心理中分裂性力量的存在。 荣格说:“在我对无意识结构的研究中,我被迫在‘灵魂’和‘精神’(psyche)之间作出概念的的区分。 我把精神理解为一切心理过程——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总和。 另一方面,我把灵魂理解为一种清楚划分出来的功能性情结,这
…… 86
28荣格:神话人格
一情结可以最好地描述为一种‘人格’(personality)。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概念的意思,我不得不进一步介绍某些观点。特别是梦游现象、双重意识、分裂人格等等。 我把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主要归功于法兰西学派,它使我们能够接受同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出现多重人格的可能。“
问题在于:这种多重人格或分裂人格并不仅仅存在于“精神病患者”身上,而是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身上。
任何谨慎敏锐的心理观察者都可以没有太大困难地证明正常人身上性格分裂的迹象。 你只需在不同的环境中仔细地观察一个人就可以发现,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格的一种显著变化,而在每一种场合下都会出现一种明显不同于先前的鲜明性格。“在外面是天使,在家里是魔鬼”是对日常经验中发现的性格分裂现象的一种表达。特殊的环境往往需要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持续得越久和越是频繁地受到需要,它也就越是成为一种习惯性态度。 来自受教育阶层的许多人都往往不能不活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家庭生活圈子和公共事物圈子——之中。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取决于自我(thego)
对某种当时态度的认同程度,这些态度会产生出一种性格的复制品来。 与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保持一致,社会性性格的取向一方面依赖于社会的期待和需要,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和社会愿望。家庭性格则通常由感情的需要以及以随和顺从换取舒适与方便的需要所造成。由此便往往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些在公共生活中异常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固执自负、独断专行甚至残酷无
…… 87
荣格的思想38
情的人,在家中和在家人的怀抱中却往往显得性情温驯、顺从随和甚至有几分软弱。哪一个是真正的性格?
哪一个是实际的人格?对这一问题住往不可能做出回答。
这些纯粹来自经验的观察促使荣格得出结论:“甚至在正常人身上,性格分裂也完全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把人格分裂作为一个正常心理学问题,就完全拥有正当的理由。 在我看来,对上面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这种人根本没有真正的性格,他不是‘个体的’(individual)而是‘集体的’,是受外部环境和普遍期待所玩弄摆布的人。”
(同上,P465。)
显然,这种“功能性情结”的功能恰恰是人格面具的功能。 人格面具在荣格的学说中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型,其功能为所有正常人所具有,于是,分裂的命运便似乎成为一种注定的“宿命”——要改变这种宿命,除非是人性中同时具有另一种足以与分裂性力量相抗衡的“凝聚性”力量。幸运的是,人格中某种固有的整合趋势,满足了个人对这种“凝聚性力量”的需要。 个性化作为与精神分裂对抗的力量,从自性原型中汲取了不竭的活力与灵感。 在通向个性化的道路上,密布着各种各样的坎坷,仅仅因为人性中同时具有荣格所说的“超越功能”
,精神的整合才似乎具有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