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结果》第15章


氯ァ?br />
而李的这个建议正是:
1.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于是,查鲁斯按照李给他的建议试了一段时间,谁知效果非常惊人。当然,你也可以试一下李的建议!
时间是永远守恒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答案就是,永远做重要而又不紧迫急的事。
如何授权与受权
猴子永远都是从上级那儿来的。你身上的猴子是你的上级给你的,你下属的猴子是你给他的。所以要每个人都照料好猴子,前提就是,千万不要忘了猴子是从哪儿来的。
沟通职责背后的意义
猴子永远都是从上级那儿来的。你身上的猴子是你的上级给你的,你下属的猴子是你给他的。所以要每个人都照料好猴子,前提就是,千万不要忘了猴子是从哪儿来的。
第一,你要与你的上级去沟通你的职责是什么?你的职责是什么,不是由你自己界定的,而是由你的上级界定的。界定职责,背后是出现问题时会有人承担责任。
第二,你要和下级去讲座这个职责的意义。这里有一个小的注意点:与上级沟通是明确职责,而与下级沟通是这个职责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职责的理解,或者说对于职责愿意承担的责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这个职责背后意义的理解。
比如麦当劳的清洁人员,如果他的老板去跟他讲,《纽约时报》昨天刊登了一篇消息,有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进麦当劳,是因为她觉得麦当劳的厕所很干净,给她像家一样的温暖。
那大家想一想,这个卫生清洁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她就会感觉到她给这家公司做清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工,而是麦当劳整体形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职责的意义,是不太可能通过职责描述来获得的,必须通过面对面沟通过能获得。
这就是麦当劳这家公司最优秀的地方,它认为重要的不是麦当劳的汉堡,而是它的员工。
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公司董事会推选43岁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查理?贝尔,为麦当劳公司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不仅因此成为第一位非美国人的麦当劳公司掌门人,而且还成为了麦当劳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但他是一位从打扫厕所的清洁工成长起来的CEO。
从清洁工成长起来的总裁
他,15岁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麦当劳打扫厕所;
19岁成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
27岁成为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副总裁;
29岁成为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成员;
43岁被提升为首席运营官,成为麦当劳历史上最年轻的全球掌门人。
他就是麦当劳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查理·贝尔。贝尔早年家境贫寒,在麦当劳打扫厕所时,贝尔干活踏踏实实,不怕累不怕脏。
当时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的奠基人彼得·里奇把贝尔的行动看在眼里,他很器重贝尔,并且告诉贝尔:“清洁是麦当劳的四大经营方针之一,你在从事的是麦当劳最伟大的工作。”
贝尔由此懂得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他常常是扫完厕所,接着就擦地板。彼得·里奇于是推荐贝尔参加了麦当劳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里奇又把贝尔安排在店内各个岗位“全面摔打”。
从此贝尔的经历就是一个普通员工从最低层一步步晋升至公司高层的典范。
但是贝尔在庆祝他就任CEO的新闻发布会上却说:“我从15岁起就在澳大利亚的餐厅兼职找工,19岁成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餐厅经理。我能做到,你们也能做到,明天的总裁就在今天的这些平凡员工中间产生。”
一个人对一个职责愿意承担的责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这个职责的理解。而一家公司之所以伟大,就是这样公司的领导,能够把公司层面的价值,层层传达到下属。就像查理·贝尔在麦当劳,之所以他能够从最初的清洁工一步一步晋升到店面经理、副总裁、总裁、CEO,如果没有澳大利亚麦当劳的奠基人彼得·里奇的鼓励,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一个没有什么学历的人,能够成为麦当劳全球的掌门人?贝尔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我从15岁起就在澳大利亚的餐厅兼职打工,19岁成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餐厅经理。我能做到,你们也能做到”。
贝尔的这番话说明,这不是他自己的伟大,而是麦当劳的伟大,麦当劳能够让一个打扫厕所的清洁工,也懂得他对麦当劳的巨大价值,并能够由此激发起热爱清洁这份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能做到,你们也能做到”,说得多么好啊!
所以你要让下属把猴子养好,首要的就是要让下属把猴子当成自己的养。
学会监督和检查
授权不存在授多少权的问题,只存在你能够监督多少的问题。你的监督办法越多,你就可以多授权。检查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你想要权利,那么你就凡事压着下属、超越他们;如果你想要的是业绩,就让他们超越你。
有监督的授权──把猴子当自己的养
当我们明白如何授权,那如何让下属把你给他的猴子当成自己的养呢?惟一的办法就是授权,让下属确实感觉到猴子是属于他的。
授权到什么程度?原则上,授权与监督成正比。你的监督能力到什么程度,就授权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有相应的监督措施,那么权力原则上都可以下放。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由于监督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保留那些无法监督的权力。比如企业文化的建设、团队建设等等,都是很难准确监督其结果的。
其实能人体系就是一种充分的授权,只不过用来监督的手段是感情。能人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感情监督下的充分分授权体系,所以在能人体系中,一旦出现了坏的结果,通常的结论是:“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一片好心”。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能人体系下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因为监督的方式是感情,怀疑是感情的大敌。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监督方式用的是什么方式呢?不是用感情的监督方式,而是用流程、制度、考核、奖励等法制或经济手段来实现。你做不好与我们之间的感情没关系,你做的不好你要承担全部责任。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手段,宁可不授权。
没有监督的授权,就等于借钱不打借条,其实借钱不就是授权别人使用你的钱吗?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打借条,那就不要借,否则你授权别人使用你的钱,却没有借条,也就是没有监督,没有监督,没有监督就等于你在鼓励别人不还钱。
所以授权不存在授多少权的问题,只存在你能够监督多少的问题。
你的监督办法越多,你就可以多授权。如果你没法监督就不行,所以父母和儿子之间没法授权,因为这个没法监督,这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原因。
“一竿子插到底”的代价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存在层级,就有公司相应的层级管理或汇报体系。比如碰到了问题,本来下有事业部的总经理,事业部下面还有部长、组长、然后才到员工|奇*。*书^网|。可我们常常看到出现一点小问题,老总就直接跑到车间里面,跟员工说:“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怎么做。”
老总为什么会一竿子插到底?原因在于一竿子插到底非常有效,往往是老总一去,问题马上就解决了。但是这种立马见效的方法往往是要付代价的。
因为一竿子插到底的时候,就意味着老总的决定越过了中层的好几级。如果老总这样做就把问题解决了,那以后当事者会经常想,老总是这样说的,到底是按直属部长说的做,还是按老总说的做
这样一来,万一老总不出现,员工就解决不了问题。大家都等着老总出现来把问题解决,长此下去,员工就越来越想依赖,越来越不称职!
这时候,很有可能中层员工的心里面都在等着这个老总失败,或者说都在盼望他失败,因为只有他失败了才能说明他们是正确的,才能让老总以后不随便插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问题出现时,老总选择一竿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