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158章


?br />
5月19日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刘亨云来看望。
6月24日接见了浙江省遂昌县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代表蓝光谅同志。
7月6日记叙浙南斗争的回忆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在解放军“党史资料征集情况”增刊1号上发表。
7月为苏中反“清乡”斗争40周年题词:“人民斗争的胜利”。
8月为《白衣战士忆陈总》一书写了序言。序言说:老一代的卫生工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深切的感受,来赞颂陈毅同志对卫生工作的关怀和支持,从卫生工作这一侧面,反映了陈毅同志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光辉业绩。
9月6日去香山参观了新建的香山饭店,并上山看了风景。
9月23日接见了专程从老家来看望他的湖南省会同县县委派来的四位同志。同时接见的还有江苏省溧阳水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的三位工作人员。
9月29日与叶飞、钟期光、王必成同志一起撰写的纪念陶勇同志的文章——《战将陶勇》,在《人民日报》发表。
1984年77岁
1月18日病情加剧。
1月25日在中顾委举行的春节茶话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发言说:“伟大的转折,常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发生眩晕甚至动摇。现在有的共产党员,其中有的还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共产党员,为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所吓倒,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怀疑,似乎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已经不再能够解释我们的社会,不再能够指导我们的斗争了。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也有一些共产党员,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奋勇前进的时候,他们夸大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暂时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对党的顽强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这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共产主义事业是需要由好几代人前赴后继、长期奋斗的伟大革命运动,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困难,没有曲折,是不能想象的。共产党人的气概,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我们这些老同志,常被人称为‘有影响的人士’。我以为影响,主要是党的光辉、战斗的业绩、革命的传统,作用于我们身上所产生的影响。让我们珍惜这种影响,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吧!”
1月下旬至2月初自从粟裕病情加剧以来,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各有关部门都十分关心他的病情,在京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习仲勋、乔石同志代表胡耀邦、赵紫阳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国务院、人大常委的领导同志都前往医院看望和慰问,叶剑英、聂荣臻派人到医院看望,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杨尚昆、王震从外地打电话问候,中顾委秘书长荣高棠、总参副总长张震、总政治部副主任朱云谦,以及中央军委办公厅、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几乎天天守候在医院。他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和身边工作人员也纷纷前往医院探望。
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逝世后楚青同志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转述了粟裕同志的生前意愿:“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2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军委发表讣告,沉痛宣告: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粟裕同志逝世。决定尊重粟裕生前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讣告指出:“粟裕同志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他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粟裕同志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期间,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保卫和巩固我国国防,为把我军建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粟裕同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
4月1日至6月2日粟裕同志夫人楚青、秘书朱楹率粟裕儿、孙辈亲属及部分身边工作人员等,遵照粟裕同志生前意愿,赴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粟裕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撒下了他的骨灰,实现了粟裕同志与长眠在战场的战友永远在一起的心愿。
第87章 后记
在编写《粟裕传》的过程中,我们曾设想将《粟裕年谱》也编写出来,并同时出版。但由于当时时间紧迫等原因,未能如愿。
《粟裕传》出版后,我们即着手《粟裕年谱》的编写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朱楹编写的《粟裕年谱》和2000年《粟裕传》所附年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搜集了一批粟裕文电和活动资料,经过近几年的编写和反复订正、推敲,形成了本稿。要说明的是:
(1)编入年谱的所有文电和事件,均以原始资料和权威出版物为准,并进行了必要的考证,纠正了某些党史军史著作和回忆录误记误改之处。
(2)举凡涉及粟裕的事件和文电,包括敌我、中外、上下、左右,一律采取客观记述的原则,以求反映历史真相和全貌。对于应有而未能找到的文稿,也一一注明,以备日后查找。
(3)年谱引用电文原文中,凡发现有明显错误或可疑者则保留原文,用符号标明或校注。校勘符号是:废缺字以“□”号代替;错字、别字、脱漏字,均在正文后加“['”;文中说明以“()”标明,其中内有“按”或“注”者,为文献原文所有,其余则为撰稿者所注。
(4)年谱中使用了大量的韵目代日和地支代月代时,撰稿者在文中作了注释,但难免有遗漏者,此次修订在文后增加了“韵目代日表”和“地支代月代时表”,供读者参阅。
此次修订再版,除改正错漏和重复字句外,主要是增补原来漏掉和新近发现的历史资料。在修订过程中,得到秦叔瑾、张效琳、纪干、张衡、杨文彬、钟德苏、吴克斌、吴耀军、刘庆方等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和再版先后得到了中国联通租赁集团和标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谢意。
编者
2011年4月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