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统考也被取消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凡是在这种学校制度尚未
普遍实行的地方,各学校通常实行入学考试,并将其作为招生的标
准。
不仅重点学校制度遭到取消,而且各种形式的所谓“尖子”教
育,诸如把学校的学生按能力分成小组的做法也受到禁止。同样,
也禁止让学生留级的做法,但过去的教师指出,学生留级的情况仍
然普遍存在,尽管这种做法仅仅根据的是特殊情况,而不是根据规
定的程序。
为适应缩短了的学制,课程与教材被压缩、简化和修改了。在
此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践知识、政治和劳动课。物理、化学
和生物这种课被全部修改以强调其在工农业中的应用。地理和外语
是迅速发展的教育的最频繁的受害者:教师缺乏,往往不可能开设
这些课程。政治课有时和中国语文合并在一起上,因为它们通常使
用同样的教材(毛的著作)。到70年代中期,中学生每学年要参加
约两个月的体力劳动。因而,每个人实际上都在接受某种形式的半
工半读教育。更早的几年里,学生们经常为兴建新学校和其他的地
方工程而贡献劳力,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劳动上。
为消灭50年代以来继承下来的“分数挂帅”的方法,改革了教
学和考试方式。教师们要设计更为灵活和非正规的教学和考试方式。
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报告说,整个时期,期中和期末考试继续进行,
但严格的考试生活被有效地打破了,学生们往往都能通过考试关,
一年一年地升级而不论其成绩如何。但是,如个别学生需要留级,
只有学生和学生家长同意这样做才行。①
第三级在第三级应用延安精神有更为严重的后果。1976年以后
就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影响作的最有力批判也在这一级。多数第三
级学校至少4年不招收新生。教师们被送到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
这些学校自1970年恢复运转以来,他们才逐渐返回。当然,就像该
制度中其他各级一样,同样的原则对他们也适用。
大学生的课程量从4或5年减到3年左右。课程内容被缩减和
简化了,重点强调实际应用。②甚至那些没有参加文化大革命后期
(1974至1976年)雄心勃勃的开门办学教育实验的学校,在校生的
课程也表明被减少了近一半。这些课程变化改变了下述“适用的提
法”:不发达国家能否承担得起把极少的财力耗费在对尖子一级的
最先进培养上;在中国,它被这样的问题所取代:这种国家完全没
有这种培养方式行不行?
但在教育革命的目的方面同样重要的是旨在完成整个制度的社
会变革。所有的年轻人在离开中学以后,特别在上大学之前都必须
参加体力劳动。这意味着,由于缺乏足够的城市工作,多数城市青
年不得不接受在农村的工作分配。全国入学统考被取消了,正如所
提到的,报考人是根据其工作所在地的推荐而选的。
这些变化对中国知识精英主义传统是明显的打击。其目的是建
立结构和内容上更为平等的高等教育,不仅为工人和农民创造更大
的受教育机会,而且产生出新型工农知识分子。这个目标明显地超
出了文化大革命前扩大大学工农招生人数的目的。重新强调改变教
育制度本身的性质基于这样的假想:受常规教育的工人、农民甚至
革命干部子弟通过适当方式的教育,可能与其他人一样容易进入知
识精英之列。
此外,尽管招生方式改变了,以上这些类型的学生可能被大学
录取这一早期的设想看来并不完全正确。①这一结论基于下面的材
料,即70年代初大学招生人数集中在被送到农村的城市青年中。后
来与前农村教师的会见表明,这一招生模式并未统一遵循。此外,
新建成的中学过多,这种做法到70年代中期开始对农村学生进大学
有利。这在恢复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之后以及在开始关闭新的公
社高中之前的1977年和1978年就看得很清楚了。来自这些新学校
的农村学生的确能上大学,尽管一般是由不怎么有名的教师培养出
来的。公社和生产大队干部的子弟似乎在这些农民大学生中占了不
适当的比例。
在精英层,高干——一旦他们自己的政治问题得到解决——的
典型做法是设法操纵有利于其子弟的入学方式。但白领中间阶级(包
括知识分子在内),其子弟在1966年以前与干部子弟在大学后备军
里平分秋色,这时则缺乏必要的地位优势和好的阶级出身优势。他
们的子弟在大学招生推荐制度下似乎是失败者。②
逆流毛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发动红卫兵,以使其反对派名誉扫
地和消灭他们。更早的群众运动的类似情况已提到过。文化大革命
的不同之处在于靶子是执政党自身。对毛而言,永远不再需要同声
名狼藉的地主阶级进行妥协,如果必要的话,可能给资本家甚至知
识分子保留一席之地。但党的最高领导不能完全抹掉,可以推测,
毛从未想过这么做。因此,“解放”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受到批判
的人,1970年以后就在各级各部门中进行。很明显,其设想是,这
些人(其中以邓小平为最突出)已经经历了再教育和被改造过。
在教育界,情况不是如此,大概到1973年才变得明朗了。1972
年,周恩来凭其威信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标准。周培源教授1972年
10月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把这个要求公诸于世,表明他
有上层的支持。既然如此,它不会是无根据的要求。正是在1973年,
提高教育标准的运动加快了步伐。那年夏天,各省实行了大学入学
统考。这一新动向被激进分子视为企图复辟资本主义,是由学术界
及其政治靠山推动的复辟旧的教育秩序的“逆流”。
这引发了反潮流运动。此次运动是由辽宁省一名叫张铁生的知
青考生写的一封抱怨1973年考试不公平的公开信而发动的。斗争后
来和批林批孔运动结合在一起。以后两年,当学生们被再次动员起
来在两条教育路线斗争中进行战斗时,行动主义复活了。宣传媒介
在全国突出介绍以张铁生的方式反抗其教师的学生。
在中学一级,行动主义往往变得具有破坏性。砸学校玻璃是一
项广为报道的消遣。来自一些而不是所有地区的当过教师的人回忆,
正规的课堂活动再次被彻底破坏,随便不上课,以示造反。与此同
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了雄心勃勃的开门办学和半工半
读教育实验,使大部分学生在1974至1976年期间的一段时间内有
几个月离开校园。
不过,1975年初,周荣鑫被任命为1966年以来的第一个教育部
长。从北大年底关于他的大字报上看,他任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
批判教育革命所推行的极端性上,特别是针对上层。他的观点和邓
小平的观点一致,这时也广为传播并被激进分子贴上“毒草”的标
签。然而邓和周的观点本身并不极端。它们与过去几个发展阶段遵
循的关于发展的观点相类似。他们关心的是标准太低;教育仅仅与
现在而不是将来的需要相联系;大学不参与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
只要知识分子还被嘲笑为“臭老九”,就不能好好地工作。①
① 这一时期对周扬 1961年后暗中破坏1958年教育革命的批判及对中共北京市委教育部
前部 长张文松的批判,见《解放日报》 1966年8月11日及《北京日报》1966年6月21
日,译 文在《中国大陆报刊概览》(增刊)第155期(1966年9月28日),第1—21页。
② 根据1967年2月和3月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的对三种学校的指示,均译在《当代背景
材 料》第852期(1968年5月6日),第62、87、99页。
③ 《教育革命》,北京,1967年 11月17日,译文在《中国大陆报刊概览》(增刊),第 218
期 (1968年2月20日),第1页。
① 此评论是由许多来源的资料拼凑而成。独一无二的内容最为丰富的官方文本是1967年
5月 6日北京出版的《教育革命》所载的“十七年来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该篇
译文 载于彼得J。西博尔特编:《中国的革命教育:文献和注解》,第5—60页。亦见于1967
年 7月18日、 10月28日、 11月21和22日的《人民日报》以及欣顿:《百日战争》,第
20— 40、139、171—178页。红卫兵的变化及地方上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等杨品泉 等译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21ISBN9787500409076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史家名著图书 历史 中国史 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
- 文学名著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10章
- 5879-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 《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2《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3《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4《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5《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图6《共和国红镜头》第一部分引言 杜修贤:著名“红墙”摄影师见过杜修贤的人都会说他是条汉子!是的,一米八的个头,宽阔的背脊,古铜色的脸膛,还有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平顶“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第40章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六卷序《剑桥中国史》第六卷译名的翻译说明于下:中文译名依然采用威妥玛-翟理斯拼写法(Wade-Gilis sys-tem,在现有拼写法中,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常使用的翻译中文文献译名的拼法。有一些例外情况,将在下面加以说明。日文译名依然采用赫伯恩拼写法(Hepburn system。蒙古文译名采用田清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195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147章
- 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2036-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剑桥--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