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第121章


。修币:经营货币,指放高利贷之类。(3)圃:《集解》作“园”,据《韩诗外传》卷四第十四章改。场圃(p(浦):打谷与种菜的地方。古人场、圃同地,春夏种菜即为圃,秋冬则将圃修筑成平整的场地,用来打谷与翻晒粮食,所以连称“场圃”。(4)窭(j)据)贫寒。窜:措,安置。有所窜其手:指能够着手料理自己的生活。
[译文]
道义和私利,是人们兼有的东西。即使是尧,舜这样的贤君也不能除去民众追求私利的欲望,但是能够使他们对私利的追求敌不过他们对道义的爱好。即使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也不能去掉民众对道义的爱好,但是能够使他们对道义的爱好敌不过他们对私利的追求。所以道义胜过私利的就是治理得好的社会,私利胜过道义的就是混乱的社会。君主看重道义,道义就会胜过私利;君主推崇私利,私利就会胜过道义。所以天子不谈论财物多少,诸侯不谈论有利还是有害,大夫不谈论得到还是失去,士不去贩运买卖货物;拥有国家的君主不养殖牛和羊,献身于君主的臣子不养殖鸡和小猪,上卿不放高利贷,大夫不筑场种菜;从士以上的官吏都以追求私利为羞耻而不和民众争抢职业,喜欢施舍而以囤积私藏为耻辱。所以民众不为钱财所困扰,贫穷的人也不会手足无措了。
[原文]
27.68 文王诛四(1),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2)。
[注释]
(1)此下参见 7.4 注。(2)康:周康王,西周国王,周成王的儿子,姓姬,名钊。他继承了成王
的政策,继续加强统治。《史记·周本纪》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案:
语助词。
[译文]
周文王讨伐了四个国家,周武王诛杀了两个人,周公旦完成了称王天下的大业,到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就没有杀伐了。
[原文]
27.69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多也。
[译文]
赞许积聚钱财而把一无所有看作羞耻,加重人民的负担而惩处不堪负担的人,这是邪恶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刑罚繁多的原因。
[原文]
27.70 上好羞(1),则民暗饰矣(2);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3)。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4),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此,安得不乱?
[注释]
(1)羞:耻辱。一说“羞”为“■”字之误。(2)饰:同“饬”,整治。(3)“乱”上当有“治”
字。(4)“绝”与上下文不押韵,疑为“德”字之形讹。“富”、“耻”、“德”(今误为“绝”)、
“旧”、“背”押韵,“耻”、“旧”属之部,其余属职部,之职两部古代通押。
[译文]
君主爱好义,那么民众就暗自整饬了。君主爱好富,那么民众就为利而死了。这两点,是治和乱的叉道。民间俗语说:“想富吗?忍着耻辱吧,道德败坏吧,与故旧一刀两断吧,与道义背道而驰吧。”君主爱好富,那么人民的行为就这样,怎么能不乱?
[原文]
27.71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1)?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注释]
(1)苞:通“包”。苞苴:包裹。古人赠送礼物,必加包裹,所以称馈赠的礼物为苞苴。此指贿
赂。
[译文]
商汤因为大旱而向神祷告说:“是我的政策不适当吗?是我役使民众太苦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极端的地步?是我的宫殿房舍太华丽了吗?是妻妾嫔妃说情请托太多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极端的地步?是贿赂盛行吗?是毁谤的人发迹了吗?为什么旱到这种极端的地步?”
[原文]
27.7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1),非以尊大夫而已。
[注释]
(1)差(c9 疵):区别等级。
[译文]
上天生育民众,并不是为了君主;上天设立君主,却是为了民众。所以在古代,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并不只是用来尊重诸侯而已;安排各种官职,区别爵位俸禄的等级,并不只是用来尊重大夫而已。
[原文]
27.73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1)。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工贾亦然。
[注释]
(1)不以事诏:指不具体吩咐如何做事,而只是委派人去做。参见 21.11 注(1)。
[译文]
为君之道,在于了解人;为臣之道,在于精通政事。从前舜治理天下,不用事事告诫而各种事情也就办成了。农夫对种地很精通却不能因此而去做管理农业的官吏,工人和商人也是这样。
[原文]
27.74 以贤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以治伐乱,不待战而后知克。
[译文]
用贤能的人去替换没有德才的人,不等占卜就知道是吉利的。用安定的国家去攻打混乱的国家,不等交战就知道能攻克。
[原文]
27.75 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1),不敢过卞。晋人欲伐卫,畏子路(2),不敢过蒲。
[注释]
(1)卞: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的大夫,以勇敢著名,其事可参见《论语·宪问》及《韩诗外传》卷十第十三章。(2)子路:即仲由(公元前 542~前 480 年),春秋卞邑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的学生,有勇力,曾在卫国的蒲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当过邑长。
[译文]
齐国人想攻打鲁国,顾忌卞庄子,不敢经过卞城。晋国人想攻打卫国,害怕子路,不敢经过蒲邑。
[原文]
27.76 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1)。曰:先王之道,则尧、舜已;六贰之博(2),则天府已。
[注释]
(1)天府:朝廷的仓库。(2)六贰:当为“六艺”之误,指六经(卢文弨说)。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译文]
不懂政治就去询问尧、舜,没有财富就去寻求宝库。我说:古代圣王的政治原则,就是尧、舜;六经包含的丰富内容,就是宝库。
[原文]
27.77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1)。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
[注释]
(1)幡然:通“翻然”,见 16.4 注(15)。
[译文]
君子的学习就像蛇,蝉等脱壳一样,很快有所改变。所以他走路效仿,站立效仿,坐着效仿,他摆什么脸色、讲什么话、用什么口气都效仿。不把好事留下不做,不把要问的事拖过夜。
[原文]
27.78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彻底搞通事物的道理,善于做事的人彻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原文]
27.79 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1),以是非对。
[注释]
(1)三公:见 8.24 注(5)。正:通“政”。
[译文]
君子树立志向好像陷入困境一样不能变通,即使天子、三公询问政事,也根据是非来回答。
[原文]
27.80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注释]
(1)细席:当为“絪席”之误,即“茵席”,褥垫。
[译文]
君子穷困而不丧失志气,劳累而不苟且偷安,面临祸患而不背弃平时坐席上说的话。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没有一天不在这样。
[原文]
27.81 雨小,汉故潜(1)。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2),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3)。小人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
[注释]
(1)汉:汉水,在今陕西、湖北省境内。潜:潜水,是从汉水下游分出的流向长江的河道,有人
以为即今湖北潛江县的芦洑河。(2)著:《集解》作“箸”,据宋浙本改。(3)问:通“闻”(w8n 问),
声誉。
[译文]
雨虽然小,汉水却照旧流入潜水。尽量收罗微小的就能变成巨大,不断积累隐微的就会变得显著,道德极高的人脸色态度就和润,品行完美的人名声就传得远。小人内心不真诚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