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
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无比顽强
的意志,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1936年10月,中
国工农红军三支主力部队胜利会师陕北,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
可泣的光辉篇章。
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了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
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时期。1931年11且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1932
年10月的宁都会议,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
到1933年初,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
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
执行。
“左”倾路线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界
限,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
第三次“左”倾路线更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把中间派别断定为
“最危险的敌人”。低估了军事斗争特别是农民游击战争和乡村根据地的重
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
但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1933年春的第四次反“围
剿”斗争仍然得到胜利。而在1933年10月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
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就取得了完全的统治。1934年 1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
会,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这时,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
危机已到新的尖锐的阶段”。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即是争取中国
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军事上,也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在建军的问题上,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成为单纯的打仗一项,要求不
适当的正规化,把当时红军的游击性和运动性当作所谓“游击主义”来反对;
又发展了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在作战问题上,它否认了敌强我弱的前提;
要求阵地战和所谓“正规战”;要求战略的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要求“全
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转移当作所谓“退
却逃跑主义”;否定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不了解正确的人民战争。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开始时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陈兵敌
区,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
这时,福建事变发生,敌人被迫调动兵力东下。如果我们善于联合这些
主张反蒋抗日的力量,共同对付蒋介石反动派,这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
军事上也完全可能趁此消灭一部分敌人,粉碎第五次“围剿”。可是,“左”
倾路线却断言中间派别是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坐失良机。敌人摧毁
了福建人民政府,得以从容凋转头来,重新压向根据地。红军主力与敌人在
广昌进行决战,结果大败。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从此,“左”倾路线
又实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完全处于被动,穷于应付,以
致军队越来越少,地盘越来越小。
但是,即使在这样危急关头,他们还是拒绝了毛泽东将红军主力转至外
线,调动和歼灭敌人、用以保卫和扩大根据地的正确主张,实行了逃跑主义。
… Page 19…
1936年10月,突然决定离开中央根据地,事前未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作深
入的思想动员,又未作从阵地战转为运动战、长途行军作战所必需的准备工
作,即仓促转移。
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前,1934年7月,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围
剿”、中共中央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
队,11月,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了以方志敏
为首的军政委员会,继续北上。12月寻淮洲在作战中壮烈牺牲。1935年 1
月,红军在和敌人作战中失利,方志敏在突围中不幸被俘,后在南昌英勇就
义。余部在粟裕等率领下突围到浙闽地区坚持游击战争。8月,任弼时奉中
共中央命令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8月12日,活动于湘鄂赣
的红十六军并入红六军团,正式成立军团领导机构,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
政委。10月20日红六军团到达黔东,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印江县会合(会
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
应等指挥下,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和西
征。
]0月,中共中央命令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率领一
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约3万余人,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
主力突围。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等共86万余人,于16
日至21日从江西的瑞金、雩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
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开始长征的时候,由于“左”倾路线在军事行动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继
续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当时,中央红军第五军团,自离开中央根据地起,
长期成为掩护全军的后卫,保护着骡马、辎重,沿粤桂湖边境向西转移。全
军8万多人马在山中羊肠小道行进,拥挤不堪,常常是一夜只翻一个山坳,
非常疲劳。而敌人走的是大道,速度很快,我们怎么也摆脱不掉追敌。
我军行动迟缓,经常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当时南京政府的军队在江西、
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四道封锁线,任命薛岳为追剿军前敌总指挥,
何健为追剿总司令,调集大批兵力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前仆
后继,艰苦奋战,渡漳水、占宜章、过粤汉路,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
面临敌人重兵,“左”倾路线的领导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
企图夺路突围,把希望寄托在与二、六军团会合上。在广西全县以南湘江东
岸激战达一星期,虽然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却付出惨重的
代价,人员折损过半。
广大干部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
在与第四次反“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
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
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
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这时,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在川黔湘边界展开了强大攻势。
蒋介石为了阻挡我军会师,忙调重兵堵截、追击。如果我们不放弃原来的企
图,就必须与五六倍的人决战。但部队战斗力又空前减弱,要是仍旧采用正
面直顶的战法,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
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
… Page 20…
得以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12月占领通道城
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坚决主张改
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关于向贵
州进军的正确方针,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
黎平会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从此红军改向遵义进发,把几十万敌军甩
在湘西,争取了主动,12月底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现为草塘)。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在猴场召开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
的决议,决定打过乌江去,并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
决定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