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第3章


不能光凭幕府,必须徵询多方意见,以求共识的想法,自此成为常例,幕府的
权威也因此受损。
幕府的决断与开国1854(安政元)年1 月,培里率领7 艘军舰来到神奈
川海边。幕府与培里交涉后,决定答应其要求。3 月,只方签订了日美友好条
约,日本开国。根据这个条约,日本须开放静冈县的下田以及北海道的函馆2
处港口,让美国船只补充煤、食物、水,并在下田设置美国领事馆。后来也与
66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英国、俄国、荷兰陆续签订同样内容的条约。
1856 年,到下田就任的美国总领事哈里斯,为求展开贸易,要求缔结新的
贸易通商条约。对此,攘夷派强烈地反对。但认为无法拒绝哈里斯要求的幕府,
打算寻求朝廷的奥援。对已拥有外交权限的幕府而言,这是史无前例之举。不
过朝廷并不支持签约。
幕府在未获朝廷许可下,依然於1858(安政5)年签订了日美修好条约。
根据此约,幕府将函馆、神奈川、新泻、兵库(神户)、长崎5 港列为对外通商
港口。此外,此约除了承认美国领事馆有权审判在日美国人的不法行为(治外
法权)外,也放弃对输入品的任意课税权(关税自主权),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不过,知道鸦片战争结果的幕府,成功地在条约上附上禁止输入鸦片的条款。
之后,也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国签订同样的条约。
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对联合朝廷反对签约的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等诸侯及其
家臣,甚至朝中的公卿们,皆予以严厉的镇压(安政大狱)。
44 从尊王攘夷到倒幕
尊王攘夷或公武合体因美国武力胁迫而被逼开国,对当时日本人,尤其
是自尊心强的武士们而言是极尽屈辱之事。指责幕府签订通商条约是一种无视
朝廷意向,屈服外国的批评,不仅是武士,在百姓之间也甚嚣尘上。这种对幕
府的批评最后发展成拥立朝廷的「尊王」以及驱逐外国的「攘夷」相结合的尊
王攘夷运动。1860(万延元)年,井伊直弼在江户城出巡的途中,被因为安政
大狱而怀恨的水户藩的浪人们暗杀於樱田门附近(樱田门外之变)。
幕府为了巩固权力,便引进了以欧美的军事技术为中心的文明。并且迎娶
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为第14 代将军家茂的夫人,加强与朝廷的关系,重建幕府
的权威。这个政策称为「公武合体」。朝廷里因而产生了以促进公武合体政策的
拥幕府派,以及提倡攘夷,企图藉此恢复朝廷政权的拥皇派两股势力。京都的
朝廷反而因此逐渐成为政治中心。
攘夷及其代价以往在关原之战败北,领土被迫缩减的长州藩(山口县),
是批判幕府势力的中心。藩中的学者吉田松阴创办了松下村塾,向弟子们讲说
尊王攘夷之道,产生极大影响。松阴因安政大狱被处极刑后,他的弟子高杉晋
作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等人就游说长州藩,诱使长州藩与部分朝臣结合,
引导朝廷走向激烈的攘夷论。
在朝廷攘夷要求压力下的幕府,於1863(文久3)年下令各藩攘夷。接获
重要文献译介67
命令的长州藩便对经过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炮击,执行攘夷政策。翌年,英美
荷法4 国组成联合舰队,予以报复。长州藩在欧美压倒性的火力下溃不成军。
幕府末年,与长州藩势力相当的是萨摩藩(鹿儿岛县)。1862 年,有4 位
英国人骑马冲撞了由江户返乡的萨摩藩藩主的队伍。为阻止此一失礼行为,随
从武士便当场拔刀砍杀了一位英国人(生麦事件)。翌年,要求赔偿的英国舰队
与萨摩藩相战,鹿儿岛的街上成了一片火海(萨英战争)。
鑑於幕末时期,倡导攘夷的二藩在与外国作战中体验了西方文明的力量,
领悟到光是攘夷论并不能拯救国家后,长州藩便发展成为日本现代陆军的创设
中心,萨摩藩则培育了许多海军人才。
萨长同盟与倒幕运动1863 年,幕府在得到萨摩藩支持下,开始放逐那些
与长州藩势力相结合的攘夷派朝臣(8 月18 日的政变),而形成了以德川氏、
萨摩、会津等有力藩主为中心的领导体制。翌年,幕府还指挥各藩征讨长州藩,
将其降服(第一次长州征伐)。但是长州藩的高杉晋作不满藩政府向幕府屈服,
便起而反抗,并成功地夺回藩的主导权,长州藩再度转向批判幕府。
另一方面,原本大力主张攘夷的萨摩藩,在大久保利通与西乡隆盛等人掌
握了藩政的实权后,记取萨英战争的教训,不再攘夷,而努力强化军备,对幕
府改採批判立场。
1866(庆应2)年,土佐藩(高知县)出身的。本龙马出面倡导建立一个
能与外国抗衡的强而有力的统一国家,而劝诱以往互为仇敌的萨摩藩西乡隆盛
与长州藩木户孝允,缔结萨长同盟,以倒幕为目标。尊王攘夷运动便因此转成
尊王倒幕运动。同年,幕府再度征伐长州,但这次因萨摩藩反对,各藩也未配
合,以失败收场(第二次长州征伐)。
德川幕府的结束1866 年,德川家茂在第二次长州征伐的途中去世,幕府
便以德川庆喜继任为将军。在朝廷方面,与幕府友好的孝明天皇驾崩,明治天
皇以15 岁的稚龄即位,朝廷内部倒幕派顿成优势。
1867 年,德川庆喜眼见德川家要以幕府的形式维持政权已属不可能,便将
征夷大将军的名号还给朝廷(大政奉还)。庆喜企图利用天皇之名召集诸侯,举
行国政会议,德川家仍以最大诸侯的身分保有实质上的统治权。
看穿庆喜意图的萨摩藩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与朝臣岩仓具视及长州藩
的木户孝允等人结合,鼓动朝廷藉此放逐庆喜并没收其领地。1867 年底,朝廷
发佈王政复古的号令,宣佈组成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为期约270 年的德川
68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幕府自此落幕。
45 近代日本所处的境遇
欧美列强的威胁培里的到来以及幕末的混乱,英、法对我国内政的干预,
俄国的南下,这些一连串因欧美列强的入侵所带来的军事威胁,引起当时日本
人的恐慌。日本开国以后,为解除此等恐惧,遂拼命地引入西方文明。而这种
努力及规画便成为推动日本历史的动因之一。
近代日本史的前提要掌握此后由明治维新开始的近代日本史,必须理解
以下三个前提:
第一,欧美列强扩大殖民地支配圈的企图,明治维新之后依然持续。日本
维持独立,跻身大国的历史,与列强的侵略是同时并进的。在北边,有为了寻
求不冻港而南下威胁日本最大的俄国。明治时期的日本人是何等的不安呢!
第二,在这样的国际情势中,中国(满清)就如鸦片战争所表现的,并未
充分认识欧美列强的武力威胁。中国的臣属国朝鲜也是一样。中国人自古以来
就认为自己国家的文明是世界的中心,把英国等国视为世界边陲的野蛮民族,
对西方文明既无敬意也不关心。结果就是满清逐渐被列强蚕食,领土不得保全。
第三,日本的江户时代是一个武士社会,因而对列强的武力威胁反应敏锐,
能立即改变政策转而学习西方文明。而中国、朝鲜因为是文官所支配的国家,
所以对列强的威胁无法充分对应。
<专栏>日本的国旗与国歌
〔国旗国歌法〕 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国歌是「君代」。1999(平成
11)年的国旗国歌法,使长年的惯习成了明文的法律。
所谓国旗除了是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标帜外,也是该国主权的神圣象
徵,是该受尊重的。
国歌也是本国独立性与国情的表现,且是激励国内团结的歌,在国际或国
内的典礼仪式上,都该怀着敬意来歌诵。
我国的太阳旗、君代各自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那究竟是什么呢?
〔太阳旗的由来〕 日本人自古就对太阳怀着敬意。这是因为太阳的光与
热是保命、维生不可或缺的。
日本的神话里,大和朝廷祖先的神最重要的即太阳神—天照大神。
重要文献译介69
遣唐使所携带的外交文书里就把我国比作「日出之处」(太阳上升之处)。
不久之后,国名也就定为与太阳有关的「日本」。这是在律令国家制度开始成型
的7 世纪后半叶之时。
平安时代,已有在扇子上仿照太阳的金色太阳之装饰。从中世到近世初期,
在战场上则出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