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第11章


了,欧洲一片惨状。
日本的参战日本基於英日同盟向德国宣战,佔领了德国的殖民地,即山
东半岛的青岛以及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诸岛,但拒绝派兵到欧洲战场。至1917
(大正6)年时,德国开始採用无限制潜水艇作战,连商船也不放过。为此,
美国决定参战,日本也随之派遣驱逐舰到地中海。
按:在地中海战役中,德国潜水艇发射鱼雷。在发现鱼雷的瞬间,日本驱逐舰全
速前进冲到协约国船只的前面,当作挡箭牌,因而被击沉。壮烈牺牲的日本海军将士
之英灵,至今仍长眠於马尔他岛的墓地。
二十一条要求中国要求日军从青岛撤退。对此,日本於1915(大正4)
年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包括继承德国在山东省的权益、延长关东州的租借期限、
延长南满铁路(满铁)的经营期限、维持满、蒙的权益等,为中国的总统袁世
凯所接受。但英国和美国表示抗议。
二十一条要求分为五项,第五项是希望条款,但属秘密。这第五项要求是
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的顾问,并大量购买日制武器。虽然是希望
条款,却将中国当作半殖民地看待,是轻视中国民族主义的行为。
92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59 战后处置与和平的摸索
俄国革命1917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方酣时,发生了俄国革命。世界第
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无产阶级(劳工阶级)专政的共产政权,在列宁的领
导下在俄国成立。以劳工、农民、士兵为核心的代表(苏维埃)组成政府,但
事实上是列宁的独裁体制。
苏维埃政府结束了与德国的战争,全心投入与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进行的内
战。沙皇一家以及其他苏维埃所视为敌人的贵族、地主、神职人员、知识份子
等许多人因而被处以极刑。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有在资本主义高度成熟发展的国家,才会有社会主义
取而代之的革命出现。但不料,革命却出现在一个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俄国。
自此,革命也未曾在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已成形的国家出现。
按:〔西伯利亚出兵〕 第一次大战期间,在攻打俄国的奥国军队中,也有奥属的
捷克族部队。他们为求独立而向敌国俄国投降。但因俄国发生革命,他们在俄国境内
反而被孤立。1918 年,日本为拯救捷克部队以及扩大对西伯利亚的影响力,与美国一
同出兵西伯利亚。不久美国撤兵,但日本与共军一直作战到1922 年。由於日本长期驻
兵西伯利亚,因而引起美国的怀疑。
长年面临俄国南下威胁的日本,对共产主义革命势力的戒心远超过美国。
而当年同样对共产主义感到恐惧的欧洲各国也曾派军干涉共产革命。
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於1918 年因德、奥失败而结束。参战的日本最
后也以些微的损失成为战胜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国际社会上增强发言力
的国家有二:一是日本,另一是美国。就美国而言,这场战争也非倾其全国之
力的战争。
另一方面,作为最大战场的欧洲因为相互杀戮而留下残破、荒凉的景象。
因损害有限且得到一定成果的美、日两国,与头一次经历总力战悲惨结局的欧
洲各国之间,在思想上开始产生微妙的差异。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1919 年,在巴黎召开和会,会议以美、法、英3
国为中心,日本则以五大国(日、英、美、法、义)之一的身分出席。以往欧
洲是靠互结同盟或军事协定,在维持势力的均衡下谋求和平。为打破传统,美
国总统威尔逊则提倡设立一个超越各国利害的监督组织—国际联盟,以谋求世
界和平与国际合作。但法国等其他战胜国认为这是悖离当时政治现实的空论,
而完全反对。
不过,协约国是由於美国参战才勉强战胜的。此外,不愿重蹈悲惨命运的
重要文献译介93
厌战情绪也很强烈。所以,各国后来都接受美国的提案,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按:根据此约,德国丧失殖民地及部分的领土,且为偿还巨额的赔款而喘不过气
来。此外,基於威尔逊总统所提倡的民族自决,东欧的捷克和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一
一独立。
1920 年,国际联盟成立,但提案国美国却因国会反对而未参加,国际联盟
只能发挥有限的力量。再者,美国国会也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日本在大战期间的景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协约国军需品的输
出急速增加,对亚洲地区的输出也加速扩大。出超以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
空前的好景气。一些人因大战的景气而获得巨额财富,暴发户随即出现,财阀
的势力也愈发壮大。
日本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继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的第三次成功。另
一方面,沉醉於战争景气中的日本并未注意到今后的战争已朝向总力战的型态
发展。
亚洲的独立运动大战后,民族自决成为大势所趋,亚洲也产生新的民族
运动。在印度,主张非暴力主义的甘地与尼赫鲁要求英国依照当初的约定,让
印度自治,却受到镇压。不过,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反而大为发展。
另外,1919 年3 月1 日,朝鲜的知识份子利用旧国王葬礼的集会,在汉城
宣佈独立,人人呼喊「独立万岁」,并进行游行示威,独立运动的声浪迅即扩展
到朝鲜全境(三一独立运动)。朝鲜总督府(日本为支配朝鲜所设置的统治机关)
用武力予以镇压。但另一方面也改变以往的统治方式。中国也因巴黎和会决议
让日本继承以往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於同年5 月4 日,爆发了北京学生的抗日
运动,并迅速扩展到全国(五四运动)。
60 民主的潮流
政党内阁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景气相对地也造成物价上涨,
人民生活困苦。1918(大正7)年7 月,传闻期待西伯利亚出兵的商人屯积米
穀,使得米价上腾,全国各地遂爆发愤怒群众袭击米商的暴动(抢米暴动)。由
於群众运动的影响,政友会的总裁原敬得以出任首相,政党内阁诞生(1918 年
9 月)。原敬利用扩充铁路与振兴产业的政策,积极强化政友会的地方势力。
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获胜,意味着民主主义的胜
利。国际联盟的成立也象徵和平新时代的来临。在这样的气氛中,民主主义的
思潮与国际合作的论调高涨(大正民主)。在此背景下,民本主义(democracy
94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的翻译。译为民本而非民主)运动在吉野作造等的领导下展开,普选运动也蓬
勃发展。1920(大正9)年,日本开始第一个劳动节,劳工运动迅速发展。在
农村里,佃作纠纷时起,农民运动兴盛。此外,全国水平社成立,致力於弭除
对部落的歧视。。。。。而提高女性地位的妇女运动也应运而生,平塚与市川
房枝的积极活动,使得妇女应有参政权的主张得以问世。
受俄国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知识份子与学生之间流传,日本共
产党在非法中成立。另一方面,批判国际合作,从民族主义的立场提倡国家改
造的大川周明与北一辉等人也开始活跃,组成许多国家主义团体。
宪政的常道强力领导的原敬为一名厌恶政党的青年所暗杀(1921 年)。
政党势力在丧失有力领导人的情形下,日本政局遂持续一段非政党内阁时期。
1924(大正13)年,政党联合共同发起第二次拥护宪政运动,由加藤高明组成
护宪三派联合内阁。此后8 年,是两大政党的党魁交互担任首相,政党内阁确
立的时期,被称为「宪政常道」。1925(大正14)年通过普通选举法,25 岁以
上的男子全都获得选举权。
61 大正时期的文化
大正文化从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当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
的国家时,对新知识敏感的青年们,将关心的目标转为日本国内与个人。尊重
个性、追求自我实现,同时也开始重视对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等的素养。
在这样追求自由、知性的气氛下,培养出将西方哲学加入禅的体验,而提
出独特哲学的西田几多郎,以及研究日本平民生活、民俗的民俗学者柳田国男,
和对日本神话进行实证研究的津田左右吉等学者。此外,在文学方面,有高举
人道主义的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等白桦派作家,以唯美作品闻
名的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