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有效。而这些经验总结对欧洲当时正在探索制造铜合金、防止蚕病侵害等
所作的努力,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欧洲人在技术上首次用竹纤维造纸,也
是受《天工开物》启发的,在1875年鲁特利奇写了一个讨论用竹为原料造纸
的小册子。儒莲在1869年,又以《中华帝国工业之今昔》为题,把《天工开
物》中的 《作咸》、《陶埏》、《冶铸》、《锤锻》、《燔石》、《杀青》、
《五金》、《丹青》等卷摘译成法文,并按清代资料与商毕昂的科学考订作
了注释,还收录了一些插图,在巴黎出版。这使欧美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天
工开物》的面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读过儒莲的译本时,称之为“权威著
作”。英国化学家梅洛、俄国植物学家贝勒,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过《天
工开物》的内容。本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继续受各国学者的重视。1964
年德国学者蒂洛将该书前四卷《乃粒》、《乃服》、《彰施》及《粹精》译
成德文并加注释,在柏林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题材。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的任以都博士以明版涂伯聚刊《天工开物》为底本,参考其他中、外文
版本,将该书全文译成了英文,并加了译注,在伦敦和宾夕法尼亚两地同时
出版。这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欧洲全译本。
宋应星生活的时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大,
分工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都比以前进步,达到了新的水平。宋应星是个
注重实际知识的学者。他重视了解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状况,强调对客观
事物认真观察和仔细调查。他从当时的经济活动中获得了广博的学识。明朝
末年的政治极端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作为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封建官僚,
他看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人民的疾苦,对统治阶级
的残酷剥削和腐朽无能非常不满。他曾揭露封建政府的某些弊端,主张实行
改革,因此他很注意探讨一些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问题,总结对发展社会
经济有利的科技知识和生产经验。这一切使他后来所写的科技著作,具备了
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切合实际的特色。
《天工开物》问世到现在已经300多年了,现代科学技术比那时候有了
飞跃的发展,而宋应星的这部不朽著作,却永远留存在世界的知识宝库之中。
凡是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没有不引用此书的,而且都给予高度的评
价。今天,我们应该为有宋应星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的巨著《天工开物》
… Page 41…
而感到自豪。
… Page 4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