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第8章


意思是号召农民起来反抗官府的抓丁抓差暴行,与其被征发到辽东与高丽作 
战而死,还不如勇敢地拿起武器,与官军拚个你死我活。 
王薄起义不久,山东、河北的广大地区也纷纷出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隋炀帝仍不管这些严重情况,照样调派军队再次进攻高丽。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100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 
有2700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 
动了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 
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 
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此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 
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8000多人,要 
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 
差使,更加气愤。 
杨玄感认为时机到了,他召集民夫陈述自己决定反抗隋炀帝的想法之 
后,民夫们马上起来响应。一下子杨玄感就拥有了8000士兵。他找来自己的 
朋友李密作自己的谋士,正式向隋炀帝宣战。从此之后,瓦岗军、河北起义 
军和江淮起义军一个个由弱到强地发展起来,隋炀帝不久也在江都被造反的 
军队杀掉了。 
纵观隋炀帝的种种政治行为,可以说他既是隋朝的亡国之君,又是历史 
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残暴与荒淫行径最终搞垮了隋朝,连他自己也被 
人杀害了;但是他的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却值得大书特书。早在唐朝就已经有 
人指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顾人民的死活,用全国的财力开凿运河,结 
果造成国力衰弱,民怨沸腾,最后亡了国。但这条大运河却给后来的唐朝带 
来不可估量的好处。唐朝能成为一代盛世,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功不可没。 
… Page 18…
隋灭唐兴 
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起,到隋重新统一全国前,全国处于分裂状态达400 
年之久。 
到了南北朝末期,由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的长期斗争,使社会行政与 
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士族门阀势力衰落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共 
同生产,互相合流了;许多落后的民族,进行了改革,如孝文帝改革,使经 
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 
南北朝时,建德六年,北周出兵灭齐,一举统一了长江以北各地,当周 
武帝伐齐时,陈朝大将吴明彻进兵夺取北齐的淮南。周灭北齐之后,立即伐 
陈,得淮南。从此,北周便据有长江以北和中上游,在北周末年,周武帝已 
经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形成了北强南弱的形势。 
然而,曾准备“平突厥,定江南”的周武帝不久病死。这样,完成全国 
统一大业之任便落在隋文帝的身上。 
隋的建立者杨坚,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 
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的妻子是鲜卑大贵族、 
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在北周政 
权中有很高的地位。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才八岁,杨坚 
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相州(河南安阳)总管王谦先 
后起兵反对杨坚,被平定下去。杨坚在消灭了北周的残余势力后,于公元581 
年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建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 
施,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了南方的陈朝,打破了 
南北的均势。 
隋文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公元587年 (开皇七年),隋灭掉建都 
江陵的后梁,扫除了向江南进军的障碍。公元588年,隋文帝又派杨广率领 
31。8万大军,向陈发动总攻击。隋军未遇重大抵抗,就攻下了陈都建康,俘 
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灭掉了陈国,重新统一了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十六国混战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 
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是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的。 
隋文帝死后,继位的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不仅荒淫无耻,而且残 
忍毒辣,是历史上罕见的暴君。 
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向四邻国家显示淫威,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他即位 
后的第一年八月,就坐船去游江都 (江苏扬州),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阳; 
第三年北巡榆林,至突厥启民可汗帐;第四年又到五原,出长城,巡行到塞 
外;公元609年西行到张掖,接见许多西域国家的使者。通计炀帝居住在洛 
阳的时间,不到一年。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财富。 
更严重的是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他不断 
地征发农民掘长堑,筑西苑,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缮治离 
宫,伐木造船,凿山通道等。 
大业元年 (公元605年),隋炀帝任命宇文恺负责在洛阳建设东都。经 
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年,东都就建成了。今天,东都的遗址 
在洛阳市区西边还可以看到。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东都的外郭周围有 50 
多里,城西北部是宫城,有巍峨的宫殿。外郭的南门,正对着著名的伊阙(古 
… Page 19…
关名,在伊阙山上)。市里还有丰都、大同、通远三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当时由西域远来的商人也到这里贸易。丰都市周围八里,店铺就有3000多 
家,可以想见当年东都的繁华。 
隋炀帝兴建的每一项工程,大的要征役一二百万人,较小的也要征役一 
二十万人。隋炀帝还不断把极繁重的兵役以及和军事相关的徭役加在农民身 
上。后来,因为男子不够用,妇女也被逼服役。大规模的修建和远征,不管 
农忙或农闲,使农业生产被迫荒废。农民在服役中,遭受官吏残暴的折磨和 
过度的劳动,先后有上百万人被夺去了生命。 
无休止的徭役、兵役和赋税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把人民推到 
死亡的边缘。隋朝社会阶级矛盾迅速尖锐激化起来。走投无路在死亡线上挣 
扎的广大农民被迫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残暴统治。 
大业七年 (公元611年),王薄首先在山东长白山 (今章立、邹平、长 
山等县交界处)起义,活跃在齐郡(今济南)、济北郡(今茌平)一带。王 
薄自称“知世郎”,他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起义。歌词中说: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长矟 (长矛)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歌词的大意是:长白山前的知世郎啊,穿着一身红衣英俊豪爽,长 
矛一举到天半,轮起大刀闪闪发光,上山吃獐肉鹿肉,下山吃牛羊。忽然看 
到官军打来了,提起刀就向他们冲去。到辽东去打高丽(朝鲜)也是死,反 
抗朝廷,即便被杀又何妨! 
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了燎原之势。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揭开了声势浩 
大的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同年,较有名的起义是孙安祖、窦建德在高鸡泊,张金称在邻县,高士 
达在修县,刘霸道在惠民等地发难。翟让与单雄信、涂州勋雄据瓦岗,王伯 
当及许多不知名者纷纷起义。公元613年,孟海公据济阳周桥,郭万预在北 
海,郝孝德在平原相继起义。这时的礼部尚书,乘炀帝二征高丽之机,起兵 
反隋,杜伏威、辅公祜起义,江南、西北农民也起义反抗。 
几年的斗争,逐渐形成了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翟让、李容领导 
的瓦岗军,杜伏威、辅公祜领导的江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