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第62章


1944 年的冬天寒冷而潮湿,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寒风凛冽刺骨,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十几度。由于部队连日在这种极艰苦的环境中战斗,流感和“堑壕足”造成了大量减员。恶劣的气候还给空军、运输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造成巨大不便。但由于巴顿对战役做了周密的部署,部队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在战役开始4 天之后,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12 月26 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托涅的德军,这不仅大大鼓舞了盟军的士气,而且成为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巴顿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
12 月27 日,巴顿向最高司令部提出了一个“削掉德军大突出部”的进攻计划:用强大的装甲部队从巴斯托涅出发,直捣比特堡和普吕姆。虽然这个过于大胆的计划最终未被批准,但巴顿并未气馁,他命令部队穷追猛打,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乌法利兹。
1945 年元旦来临了。除夕之后,巴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命令炮兵部队在午夜12 时用最猛烈的人力向敌人持续炮击25 分钟。这炮声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欢庆礼炮,而且也是巴顿向敌人发出的示威和怒吼!
与此同时,巴顿向第3 集团军发布了一道拿破仑式的命令。
士兵们:
从阿弗朗什血的走廊,到布雷斯特,穿越法国到萨尔,越过萨尔进入德国,现在又走过巴斯托涅,你们的记录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你们不仅绝对地打败了凶残。狡诈的敌人,而且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各种地理,气候的困难。无论炎热、灰尘还是洪水、冰雪,都不能阻挡你们前进的步伐。你们在速度、战绩上创造了军事史上不会被打破的记录。
最近,我在获得“优异服务勋章”之后,又接受了“橡叶勋章”。这枚勋章是授予我的,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贡献,而是因为你们取得的成就。我从内心感谢你们。我对你们的新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是:在全能的上帝的保佑下,在我们总统和最高司令部的卓越领导下,继续沿着胜利的道路前进,以打倒暴政,铲除邪恶,为死难烈士报仇,恢复世界和平。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词作为我的结束语,最好还是引用一名不朽的名言献给你们:“勇敢的军人,老乒们,你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钢铁巨人。”
美国陆军中将
小乔治·巴顿
第3 集团军的将士们都为巴顿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英雄主义 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他们由衷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人类正义和伟大的事业而战。尽管战争十分残酷,环境极其恶劣,第3 集团军的将士们怀着杀敌复仇的火热激情,迎着猛烈的炮火,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冰雪和泥泞,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再推进。
随着美军的胜利前进,战场形势迅速好转。到1 月中旬,战局已经明朗化,德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围歼敌军的时刻已经到了。巴顿立即命令部队从南北两路全速向乌法利兹推进。1 月16 日,巴顿部队南北夹击,拦腰斩断了德军的突出部,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
23 日,美军攻占圣维特。
27 日,第3 集回军的前锋已抵达乌尔河。阿登战役胜利结束了。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最大的一次阵地战,也是希特勒的垂死挣扎。虽然德军的行动打乱了盟军进攻的时间表,但这种孤注一掷的举动并没有捞到多少油水,反而使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坦克800 余辆,飞机1000 余架,伤亡和被俘人员10 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第3 集团军再次做了出色的表演,它的运动距离之远,推进速度之快,在短时间内投入的兵力之多,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但是,阿登战役上是第3 集团军遇到的最残酷的一次血战,战死1 万余人,受伤7 万余人。对此,一向以勇敢无畏著称的巴顿也产生了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某种悲哀情绪。每当看到运送伤员的长长的救护车队从前线返回时,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黯然泪下。1 月16 日,第3 集团军经过血战后在乌法刊兹胜利会师,当时,全军都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巴顿却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悄悄地写下一首凄婉忧伤的小诗,表达了他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噢!乌法利兹,小小的城镇,
我看见他们依旧躺在那里;
起伏破碎的街道,
只有飞机在上空翱翔。
夜色如墨的街道。
见不到一丝可怜的灯光。
永恒的希望和恐惧被带入地狱,
就在昨天晚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二十六章 跨越莱茵
世界人民大反攻,跨越莱茵逞神勇;
捣毁敌巢擒魔王,胜利果实血染红。
阿登战役以后,盟军年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是,德国人在莱茵河西岸仍有85 个师的兵力,根据以往的经验,希特勒是绝对不允许他们撤退的。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再发动一次大的战役,全线出击,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但在制订作战计划时,盟军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分歧仍然是以前美英两军矛盾的继续,根本问题仍然是军事指挥权问题。
在1944 年12 月的危机时期,蒙哥马利获得了阿登以北所有部队的指挥权。现在,他不仅力图保住这个指挥权,而且还希望出任艾森豪威尔手下所有地面部队的总指挥,由英国人来主宰占领德国的任务。他在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的支持下,赤膊上阵,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蒙哥马利一再强调:盟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因此必须选定一个主攻战场,这就是他所在的北部战场。他进一步主张,只有主攻不需要的部队才能投入到其他行动中去。很明显,他的这一方案旨在一箭双雕:既可以争得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又可以有效地阻止巴顿的第3 集团军实施重大军事行动。布莱德雷和巴顿都认为,蒙哥马利的这一要求不仅荒唐,而且简直是无理取闹。尤其是在当时,美军在西线战场已经有50 多个师在作战,而英军只有15 个师。他们一再告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的要求不仅在他们那里通不过,而且在罗斯福总统,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以及在美国人民面前都通不过。为了给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他们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作为盟军总司令,他既要顾全大局,维护盟军内部的团结,又要坚持原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思量再三,经过与马歇尔磋商,他又采取了妥协方案。他所草拟的“作战计划大纲”除了在作战指挥权方面没有满足蒙哥马利的要求之外,几乎全部采纳了他的主张,这个作战计划的基本点是。消灭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以西的敌军,以鲁尔北面为主攻点,强渡莱茵河。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莱茵河进军,第二阶段是打到莱茵以及更远的地区去。蒙哥马利的进军路线是从鲁尔以北的下莱茵省进入德国北部平原。布莱德雷则向美因兹法兰克福地区做辅助性进攻,与苏军会师。德弗斯将军的第6 集团军群从南面助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项掺杂了政治因素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存在着许多考定的因素,要想对未来的战争进程做出确切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临战之前,艾森豪威尔又对方案做了调整:命令蒙哥马利的第21 集团军群(包括美国第9 集团军)集中力量发动攻势,夺取从奈梅亨到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西岸地区。在这一阶段,第1 集团军(已改归布莱德雷指挥)的任务是,占领鲁尔大坝,同时保护第9 集团军的南翼。当第9 集团军抵达莱茵河之后,第1 集团军立即向科隆进攻,占领该城后向南推进,切断莱茵河西岸敌人的退路。由于助攻部队不可能同时支援几个集团军的攻势,按照这个作战方案,巴顿及其第3 集团军又被迫处于停顿状态。巴顿对于让自己担当的角色感到痛心而气馁。从狭隘的爱国主义角度讲,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势必是把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荣桂冠戴到英国人的头上,而最有资格得到这项荣誉的应该是美军,因为他们在人力和物资上对战争的贡献是英国的3 倍,并承受了更大比例的牺牲。从军事的角度讲,北德平原并不是大规模坦克战的理想场所,相反,如果继续在中部和南部施加压力,以阻止德国人向北撤退,效果会更好。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巴顿认为,篆哥马利既不具备指挥连续进攻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